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一部《書劍恩仇錄》捧紅一奇女子,乾隆帝的香妃是否真有其人其事

因為金庸先生的一部武俠小說《書劍恩仇錄》, 一名叫香妃的回族女子為大家所熟悉。 著名的歷史學家蔡東藩在《清史演義》、《清朝野史大觀》裡也對香妃有明確記載。

據史書記載, 乾隆中葉, 新疆的大小和卓木叛亂, 乾隆皇帝派大將軍兆惠前去平叛。 西元1759年, 大小和卓木被清軍大敗, 收穫俘虜無數, 其中有一回部王妃——香妃, 這個香妃不但天生麗質, 長的傾國傾城, 而且天生奇香, 身體有一種超出常人的異香, 故稱香妃。 回京城後, 兆惠為了前程的需要, 把只有14歲的香妃獻給了乾隆皇帝。 乾隆對其一見傾心, 想納為妃子, 並為其建造一座寶月樓給香妃住。

但香妃是個性格剛烈的女子, 明確表示“不能從命”。 後來, 乾隆皇帝想強行臨幸她, 結果被香妃拔刀刺傷。 太后聽說此事後, 利用乾隆不宮中的機會, 將香妃直接賜死了。

乾隆回宮後, 見香妃已死, 傷心欲絕, 一邊讓宮廷畫家、義大利人郎士寧所畫畫了一幅“香妃戎妝像”, 然後掛在宮中, 以為懷念。 另一邊按照香妃的遺言, 乾隆派圖爾都的妻子蘇黛香人將香妃的遺體護送回新疆, 讓其魂歸故里。

然而, 據史學家考證, 真正的香妃並不是這樣的。 歷史上所謂的“香妃”其實就是“容妃”。 那麼, 容妃又是個什麼樣的人物呢?

據史書記載, 容妃生於雍正十二年(1734年)九月十五日, 其族為和卓氏。 乾隆二十五年(1758年),

定邊將軍兆惠平定回部, 和卓氏親屬因配合清軍作戰有功而受封, 並到京師定居, 和卓氏也隨同到京師。 乾隆皇帝見到容妃後, 見其相貌清麗, 才思敏捷, 談吐非凡, 很是歡心, 於是納入後宮, 先封為“和貴人”, 後封為容妃, 地位很高。 容妃因為頗得乾隆帝寵愛, 常常隨乾隆出巡。 然而容妃是個福大命不大的人, 乾隆五十三年(西元1788年), 容妃病逝, 終年55歲, 被葬在河北清東陵的裕妃園寢內。

那麼,容妃究竟是不是被民間神話了的香妃呢?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

持肯定觀點的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有後宮絕密檔案為證。據悉,乾隆後宮41位妃嬪中只有容妃一個是維吾爾族女子,所以推斷容妃是香妃;二是有盜墓筆記為證。從容妃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棺木上刻有《古蘭經》的經文,隨葬的如意、荷包、珍珠等物品都與歷史上傳說中的香妃極為相似。因此,推斷兩人為同一人。

而持否定觀點的主要理由有四點:一是查無此香。在史籍與檔案中,並沒有容妃體散異香的記載,因此推斷香妃是子虛烏有的;二是查無此事。史料證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寶月樓的目的不是為香妃,因為建樓的時間竟然在其進京之前,這顯然不符合常理;三是查無此案。正史上並沒有香妃被皇太后賜死的詳實記載;四是查無此畫。乾隆那幅清代女子戎裝像的命名,極可能是一種巧合,並不是專門為香妃而畫的。

但容妃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香妃,歷來爭議不休,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有待進一步考證。

那麼,容妃究竟是不是被民間神話了的香妃呢?目前主要有兩種觀點。

持肯定觀點的主要理由有兩點:一是有後宮絕密檔案為證。據悉,乾隆後宮41位妃嬪中只有容妃一個是維吾爾族女子,所以推斷容妃是香妃;二是有盜墓筆記為證。從容妃墓中出土的文物來看,棺木上刻有《古蘭經》的經文,隨葬的如意、荷包、珍珠等物品都與歷史上傳說中的香妃極為相似。因此,推斷兩人為同一人。

而持否定觀點的主要理由有四點:一是查無此香。在史籍與檔案中,並沒有容妃體散異香的記載,因此推斷香妃是子虛烏有的;二是查無此事。史料證明,乾隆帝下令在西苑建寶月樓的目的不是為香妃,因為建樓的時間竟然在其進京之前,這顯然不符合常理;三是查無此案。正史上並沒有香妃被皇太后賜死的詳實記載;四是查無此畫。乾隆那幅清代女子戎裝像的命名,極可能是一種巧合,並不是專門為香妃而畫的。

但容妃究竟是不是傳說中的香妃,歷來爭議不休,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有待進一步考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