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尚>正文

瑞典服裝品牌H&M廣告涉嫌種族歧視,無知或無意都不再是藉口

瑞典服裝品牌H&M最新發佈的一則平面廣告讓H&M成為了這兩天爭議的焦點, 起因是這則平面廣告被指涉嫌種族歧視。

不是“最酷的猴子”, 是“年輕的王”

這則平面廣告的照片顯示的是一名黑人兒童身著H&M一款綠色衛衣, 衣服上寫著“森林裡最酷的猴子”字樣。 與此形成對比的是, 白人兒童模特所穿著的衛衣是印有“生存專家”的款式。 這則廣告很快在國外社交媒體上激起了網友憤怒, 不少網友認為這則廣告涉嫌種族歧視, 最起碼說明H&M對種族問題缺乏敏感性。 Twitter也對這則廣告進行了抨擊, 促使H&M做出回應致歉,

並將連帽衫從其產品中撤銷。

網路截圖

因為“猴子”一詞常被用在種族蔑稱上, 尤其被看做是針對黑人的種族歧視詞語, 因此該廣告推出後就遭到批評, 南非約翰尼斯堡多家H&M門店還因此廣告而遭遇打砸搶。

目前, H&M公司已經刪除這則廣告, 並下架了該款童裝,

對此發表了道歉聲明。 H&M公司表示為它“對產品和廣告形象的糟糕判斷”而道歉, 並強調H&M不接受種族主義和種族偏見。

雖然H&M在第一時間撤下該圖並做了道歉, 但來自輿論的“聲討”並未停止, 其中不乏體壇名人, 包括NBA騎士球星勒邦占士及英超曼聯球星盧卡庫。 盧卡庫將廣告中衛衣上的文字改成“黑即美麗”, 並在Instagram留言:“你是王子, 很快就會成王。 別讓任何人說你不一樣。 ”盧卡古這張改圖及留言, 不到一天, 就收穫近23萬個贊。

籃球巨星詹姆斯也在自己的Instagram上為照片中的男童加上一頂皇冠並寫道:“在這張照片裡我看到的是一位年輕的王。 ”

網路截圖

就連英國政客也認為H&M此舉欠妥。 英國工党議員凱特·奧薩摩(Kate Osamor)表示, “我覺得非常震驚, 對網上出現了這樣的形象感到非常失望。 你覺得這樣來展現一個黑人小男孩合適嗎?”

合適嗎?有人認為這並不涉及種族歧視問題, 是網友過度解讀了, 有點大驚小怪。 也有人覺得這事非常嚴肅, H&M這種做法是絕對不能接受的。

有品牌問題專家表示,

如今怎會有如此“缺乏常識”的廣告圖片出現在國際知名品牌的網站上?專家稱, 在製作廣告圖的過程中, 公司需征得兒童模特家長的同意, 需經專業美工審核, 需經創意總監遴選和修改廣告圖底稿。 整個過程中竟沒人發現這張照片的問題, 可見H&M工作流程中出現了問題。

大多數網友認為, H&M這鍋背得不冤, 它至少反映出整個H&M團隊對種族主義並不敏感。 H&M方面對此也做出了回應, 在其致歉書中表示, 作為一個全球品牌, 公司有責任注意適應所有的種族敏感和文化敏感, 不過遺憾的是, 公司目前還沒有完全做到。 “無論是有意或無意, 故意或偶然, 種族主義及任何形式的偏見都是不可接受的。 ”

看來, H&M這鍋背得真的不冤。

無知不是藉口,
要發自內心地接受並尊重

H&M並不是唯一一個因廣告涉嫌歧視而遭受形象危機的國際品牌。

Zara曾公開出售帶有種族歧視和反猶太人圖案和資訊的產品, 包括印有納粹標記的手袋、以納粹佔領時期猶太人的囚服作為靈感設計的童裝睡衣和寫有“white is the new black”的T恤。 事後, 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表示對此感到震驚, 強調集團內部絕不允許種族歧視等類似行為發生。

去年10月, 全球知名日用品品牌多芬(Dove)在社交媒體“臉書”上發佈一則廣告顯示, 一名黑人女性在使用多芬產品後瞬間變成白人。 該廣告被認為涉嫌“種族歧視”, 引發大量抗議。 隨後多芬為此發文道歉, 表示“為廣告引發的冒犯深感後悔”, 同時撤掉了相關廣告視頻。

網路截圖

而這並不是多芬廣告第一次觸犯種族問題。據悉,兩年前多芬曾因其一款防曬產品涉嫌種族歧視遭到批評。有關報導稱,該防曬產品針對“正常到深色皮膚”人群,這就意味著擁有“較深膚色”的消費者不“正常”。

往更早了說,2011年多芬的一則廣告顯示,兩名有色女性和一名白人女性分別站在“使用前”和“使用後”的標誌前,意在表現使用其產品後最終會變成膚色最白的女性,最終引發種族歧視的爭議。

網路截圖

如果說第一次是由於對種族歧視問題不敏感而“跑偏了”,那後來在同一個問題上再摔倒幾回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有業界人士指出,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會為了避免相關輿論而去“照顧”種族多樣性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只是出於自保式的政治正確,並非是發自內心地接受並尊重種族多樣性。

也有觀點認為,由於商業特性一些品牌經常會觸碰敏感地帶,對於“種族歧視”這個敏感問題,商業廣告確實一不小心就踩了雷,不少大公司如微軟、因特爾、索尼、KFC等都曾出過涉及種族歧視的頗具爭議的廣告,但屬於“無意”冒犯,並非不夠尊重。

對於“無意冒犯”的說法,有業內人士表示,種族、民族是非常敏感的話題,涉及敏感話題就應該更加謹慎。企業在考慮有趣、創意的同時,更要注意常識性問題。如何表達正確的價值觀,則是品牌們需要花時間仔細研究的課題。

今年元旦,日本一檔喜劇節目讓演員把臉塗黑演黑人,這事引起了不小爭議。《太陽報》在報導此事時總結道,“現在是 2018 年,無知已不再是藉口。”這句話送給因種族問題而“攤上事”的各個品牌方,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馮玲玲

編輯:郭淩潔

網路截圖

而這並不是多芬廣告第一次觸犯種族問題。據悉,兩年前多芬曾因其一款防曬產品涉嫌種族歧視遭到批評。有關報導稱,該防曬產品針對“正常到深色皮膚”人群,這就意味著擁有“較深膚色”的消費者不“正常”。

往更早了說,2011年多芬的一則廣告顯示,兩名有色女性和一名白人女性分別站在“使用前”和“使用後”的標誌前,意在表現使用其產品後最終會變成膚色最白的女性,最終引發種族歧視的爭議。

網路截圖

如果說第一次是由於對種族歧視問題不敏感而“跑偏了”,那後來在同一個問題上再摔倒幾回似乎有點說不過去。有業界人士指出,雖然如今越來越多的品牌會為了避免相關輿論而去“照顧”種族多樣性的問題,但是大部分只是出於自保式的政治正確,並非是發自內心地接受並尊重種族多樣性。

也有觀點認為,由於商業特性一些品牌經常會觸碰敏感地帶,對於“種族歧視”這個敏感問題,商業廣告確實一不小心就踩了雷,不少大公司如微軟、因特爾、索尼、KFC等都曾出過涉及種族歧視的頗具爭議的廣告,但屬於“無意”冒犯,並非不夠尊重。

對於“無意冒犯”的說法,有業內人士表示,種族、民族是非常敏感的話題,涉及敏感話題就應該更加謹慎。企業在考慮有趣、創意的同時,更要注意常識性問題。如何表達正確的價值觀,則是品牌們需要花時間仔細研究的課題。

今年元旦,日本一檔喜劇節目讓演員把臉塗黑演黑人,這事引起了不小爭議。《太陽報》在報導此事時總結道,“現在是 2018 年,無知已不再是藉口。”這句話送給因種族問題而“攤上事”的各個品牌方,真是再合適不過了。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馮玲玲

編輯:郭淩潔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