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哈軍工與奧列霍夫蘇聯顧問團之間的往事兒

哈軍工初創時, 蘇聯顧問團在哈軍工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院解決在學科專業方面的基礎技術準備及師資力量的組織培訓等問題,

説明學院建立系統的組織管理體系, 積累開展教學科研管理工作方面的經驗。

1952年6月3日, 解放軍副總參謀長粟裕向中央軍委副主席周恩來呈送《關於軍事工程學院聘請顧問的報告》, 並草擬周恩來總理致蘇聯部長會議副主席兼國防部長布林加甯《關於軍事工程學院聘請蘇聯顧問》的函, 經周恩來審批後於同日發出。

一個月後, 蘇聯政府派出以空軍中將奧列霍夫為首的四人專家組來到北京, 對解放軍總參謀部提出的建院初步方案進行論證和修訂。 從8月5日起, 哈軍工籌建小組的同志陪同蘇聯專家設計組乘飛機到哈爾濱、長春、瀋陽、大連、南京、上海、武漢等地進行了20天的考察, 之後, 中、蘇兩國專家共同研究提出了一個更加具體的建院方案。

1953年4月25日, “哈軍工”校舍破土動工典禮大會

“哈軍工”校舍建築工地

瓦.依.奧列霍夫(1902-1957), 1917年參加俄國十月革命, 1927年加入蘇聯共產黨。 1933年考入莫斯科茹柯夫斯基航空學院學習。 1938年畢業時被選入蘇共中央委員會工作。 曾任蘇聯空軍幹部部部長。 曾獲得一枚庫圖左夫勳章, 二枚列寧勳章。 1949年任列寧格勒莫熱基學院航空學院副院長, 後從這個職位上奉命來華, 任蘇聯駐軍工顧問團首席顧問。

1953年5月, 以奧列霍夫為首席顧問的蘇聯顧問團第一批成員8人來到中國, 在北京受到朱德總司令的宴請,

隨後到達哈爾濱。 其餘成員分別是副首席兼科學教育顧問依.依.葉果洛夫上校、空軍工程系主任顧問勒.維.費道羅夫、炮兵工程系主任顧問尼.比.貝日科、海軍工程系主任顧問包.德.季莫非耶夫、裝甲兵工程系主任顧問彼.尼.卡普斯金、工兵工程系主任顧問亞.波.舍爾巴科夫、合同戰術教授會顧問謝.古.舒里加。

蘇聯顧問團對哈軍工的建設開展了全面幫助, 既幫助學院建立起軍事教育管理的佇列、條例、命令體系, 還幫助學院草擬出《教學過程組織基本條例》, 制定了各專業四年制教學計畫、應設教研室及名稱和相關教學人員編制, 幫助學院完成了各種教學實驗活動的前期準備工作, 使學院得以在缺乏經驗的條件下順利開展教學工作。

顧問團還協助學院建立起專業教授會(哈軍工時期按照專業將教師組合在一起的一個隸屬於系的組織), 使教授們在本學科專業的建設及教學科研活動中更好地發揮作用。 除每個系有一名系主任顧問外, 專業教授會一般都有一兩名蘇聯顧問, 他們為本系提供專業教材, 幫助制定專業教育計畫、教學大綱和建設規劃, 有的還審查、修改青年教師的講稿。

首席顧問奧列霍夫是顧問團的突出代表,為哈軍工提供了寶貴、熱忱的幫助。一方面,奧列霍夫在教學計畫、教學方法、教材選用編寫等環節面面俱到,為學院初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奧列霍夫在開展科研問題上也起到了關鍵的點撥作用。他在給學院的書面意見中說:“院首長的基本任務,一是使學院成為培養軍事工程幹部的教學中心,二是使學院成為軍事科學技術思想的研究中心。” 這個建議對哈軍工的辦學定位起到了重要的決策支持作用。他還對學院科學研究的課題範圍和學員參加科學研究活動的問題提出建議。他在寫給學院的一封信中,對當時有些人動輒把軍事工程學院與“清華”、“哈工大”等地方院校相比,主張事事向地方大學看齊,而不努力總結學院自己的經驗,形成學院自己的特色和傳統的現象提出批評。他說,如果一切都照地方大學的模式辦,那還有什麼必要辦軍事工程學院呢?在學員自學與互助關係的處理上,他堅持強調應培養學員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

在哈軍工期間,奧列霍夫身體力行,經常深入一線瞭解情況;他冒著嚴寒選擇野營地點;為解決師資問題與院領導進京陳述;為採購儀器設備親赴外地調研;甚至冒雨視察宿舍、教學樓等工程建設的進展,在檢查學員內務時跪在地上看臉盆的擺放是否合乎要求,並且向學院提交了詳細的檢查報告。奧列霍夫的身體不好,經常帶病工作,卻生怕因此給學院添麻煩,不讓陳賡向北京要醫生。按照協議,他早該回國了,但他一定要等第一期學員畢業,看看畢業生品質以後才走。就在奧列霍夫即將看到在他親手指導下培養出來的中國軍事工程師走出校門,奔赴部隊時, 1957年3月27日,奧列霍夫不幸逝世,倒在辦公室裡,終年55歲。

首席顧問奧列霍夫是顧問團的突出代表,為哈軍工提供了寶貴、熱忱的幫助。一方面,奧列霍夫在教學計畫、教學方法、教材選用編寫等環節面面俱到,為學院初期的發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撐。奧列霍夫在開展科研問題上也起到了關鍵的點撥作用。他在給學院的書面意見中說:“院首長的基本任務,一是使學院成為培養軍事工程幹部的教學中心,二是使學院成為軍事科學技術思想的研究中心。” 這個建議對哈軍工的辦學定位起到了重要的決策支持作用。他還對學院科學研究的課題範圍和學員參加科學研究活動的問題提出建議。他在寫給學院的一封信中,對當時有些人動輒把軍事工程學院與“清華”、“哈工大”等地方院校相比,主張事事向地方大學看齊,而不努力總結學院自己的經驗,形成學院自己的特色和傳統的現象提出批評。他說,如果一切都照地方大學的模式辦,那還有什麼必要辦軍事工程學院呢?在學員自學與互助關係的處理上,他堅持強調應培養學員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獨立工作的能力。

在哈軍工期間,奧列霍夫身體力行,經常深入一線瞭解情況;他冒著嚴寒選擇野營地點;為解決師資問題與院領導進京陳述;為採購儀器設備親赴外地調研;甚至冒雨視察宿舍、教學樓等工程建設的進展,在檢查學員內務時跪在地上看臉盆的擺放是否合乎要求,並且向學院提交了詳細的檢查報告。奧列霍夫的身體不好,經常帶病工作,卻生怕因此給學院添麻煩,不讓陳賡向北京要醫生。按照協議,他早該回國了,但他一定要等第一期學員畢業,看看畢業生品質以後才走。就在奧列霍夫即將看到在他親手指導下培養出來的中國軍事工程師走出校門,奔赴部隊時, 1957年3月27日,奧列霍夫不幸逝世,倒在辦公室裡,終年55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