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河津文化」—常好堡村名的由來

明代,常好堡叫“長壕堡”,是長壕村(今常好村)的轄屬堡。 常好村原名東長裡之東長鎮,由於市肆繁華,生意興盛,加之鎮東有西長澗不時縱流,田良上沃,亞賽陝西長安,遂改名為西長鎮。 可惜明洪武年間,瓜略口發了一場洪水將西長鎮毀於一旦。 洪水在村南沖出一條大溝壕,西長鎮隨之改稱“長壕村”。

面對特大洪災,祖居長壕村的孫文遂攜同四個兒子遷住村西的練武場。 孫氏在這裡創家立業,建築城堡,時稱“永安堡”,大明正統三年(1438年)刻寫的“永安堡”石匾至今猶存。 清嘉慶二年(1797年)《永安堡重修城垣樓閣碑文》也記載:“餘堡城垣樓閣,創建自前明,康熙時重為修補。

”其後“永安堡”改稱“保全堡”,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河津縣誌》載:明崇禎三年(1630年)長壕村創建保全堡,時稱“長壕村保全堡”。 清代,保全堡成為獨立村,屬東光裡保全堡村。 後屬第三區長壕堡村。

遷徙之初,長壕堡內居住人家僅有三五戶,除遷來的孫文一家外,另有李、柳、張等戶也遷至該村。 解放後,長壕村民提出更改村名建議,經河津縣政府同意,於1949年將長壕村改為“常好村”,長壕堡也隨之改為“常好堡”,一直沿用至今。

建置沿革

明代—東光裡長壕村保全堡。

清代—東光裡保全堡村。

民國8年(1919年)—第三區長壕堡村。

1947年4月河津解放—第三區長壕堡村。

1953年全縣劃為41個鄉—樊村鄉常好堡村。

1956年3月,全縣合併為17個鄉—樊村鄉常好堡村。

1958年成立人民公社後—樊村人民公社常好堡大隊。

1984年4月至今——樊村鎮常好堡村委會。

撰文:孫文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