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深度科普丨區分陳米和用了增香劑的大米,這些細節不要忽略

本文由微信公眾號【真的有料】原創, 每週定期更新各種應季美食的科普小知識;還有來自全國美食原產地的新農人故事,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真的有料】~

大米是一頓飯中最沒有存在感, 但同時又最不可缺少的食材。 好的大米也許能讓挑食的孩子多吃一碗飯。

而要選出一種好大米卻不是那麼容易的事。 市場上不少大米要麼煮出來很生很硬, 要麼口感過黏、沒有嚼勁;還有一些人為了把品質不佳的陳米賣出去, 用增香劑等蒙混過關。

料料在文章中整理了大米的相關科普, 幫助大家挑選好大米。

本文你將瞭解到:

如何從外觀挑選好大米?(好大米的幾個標準)

拋光的大米好還是不拋光的大米好, 如何鑒別?

如何區分陳米和新米?

怎麼辨別用了增香劑的大米?

大米一般需要淘幾次水?

為了選出一款好大米, 料料上週六組織了一場大米品鑒會,

邀請真的有料“粉絲團”來參加大米評比, 從十種大米中挑出一個最好的, 最終勝出的當場上線。

評測範圍

我們這次評測的十種大米都是來自東北的五常大米。

(受產區獨特的地理、氣候等因素影響, 五常大米味道清淡略甜, 綿軟略粘, 大米表面油光豔麗,

而且剩飯隔夜不回生。 五常大米素有“貢米”之稱, 是很多人對大米的首選。 )

為了避免品牌露出, 我們隱去了每種大米的包裝, 用1到10號來代替。

挑選大米, 一方面是從它的外觀品相上來看, 另一方面就是從它的口感上來判斷。

所以料料這次評測主要從兩個維度進行:

生米評測

熟米飯評測

生米評測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 在品鑒會之前, 料料做了一些準備工作, 首先就是從外觀上初步篩選出五種優質大米。

想要從生米中挑出好大米, 先要瞭解好大米都有哪些特點:

→香味:好大米生的狀態就可以聞到天然的米香;

→顏色:新米顏色乳白或微微淡黃(顏色深或者呈咖啡色, 可能是陳米)

新米吃起來鬆軟而有嚼勁。 陳米要麼很生很硬, 米粒之間鬆散沒有粘性;要麼太軟沒有嚼勁。

→碎米比例:也就是碎米在大米中的占比, 碎米比例越大的, 大米品質越差。 優質的大米顆粒分明, 基本看不到碎米和雜質, 而且每粒大米飽滿又晶瑩剔透。 根據國家標準《大米GB1354-2009》規定, 大米按照加工精度分為四個等級, 其中碎米的比例就是其中一個評判標準。

為了更準確地對比,料料在同樣的光線環境和黑色背景下,對十種大米樣品進行觀察。

首先從色澤上來看,大米發暗的,或者過白的都不好,好大米顏色乳白,微微淡黃,而且顆粒飽滿,晶瑩剔透。6號大米顏色發白,9號、10號發暗;其他的基本沒有太大的區別。

再來聞香味,打開米袋的時候,1號大米有濃濃的米香,4號、5號也可以聞到天然的米香味。而有些聞起來有種糠粉味,或者沒有什麼味道。

最後來看碎米比例,為了更加直觀,料料在每個樣品中挑出了其中的碎米。

從圖中可以看出,6號、8號、9號、10號的碎米比較多,2號的最少,其他的基本差不多。

綜合對比之後,料料初步挑選出1、2、4、5、7五種大米進入下一輪測評。

熟米評測

接下來是熟米評測環節。我們把五種大米分別用同樣的水米比例、同樣的時間進行蒸煮。

有的大米比較糯

有的就比較硬,顆粒分明

在口感方面,這個環節主要讓用戶來進行評測。五種大米用同樣的電鍋和時間,以及同樣的水米比例來蒸煮。

由於選出來的五種大米都是比較優質的,所以差別比較小。不過大家還是很認真地進行對比,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款。

附上一張認真評測的用戶圖

由於口感的差異,每種大米都收穫了自己的“粉絲”,喜歡糯糯口感的,選了5號;喜歡比較硬一點的,覺得1號和7號不錯;2號、4號軟硬適中、有嚼勁。

從口感上來說,4號相對比較飽滿,有嚼勁,但不是太硬,大米的顆粒感明顯,同時又具有粘性;所以4號也收穫了最多的票數。

從十種大米中最終勝出的4號,是來自五常產區核心地塊黑龍江五常市民樂鄉的“沒想稻”五常大米。

黑龍江五常市民樂鄉北緯45°,被農業專家稱為世界黃金種植帶。年日照達2600小時,晝夜溫差20多度;常年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三大水系貫穿全境,水系縱橫;擁有肥沃的黑土地,是最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

五常大米一年一季稻,漫長的生長期讓它的口感與兩季或三季稻差別巨大。

並不是生長在五常的大米都是好大米。沒想稻五常大米的好口感,還與種植和生產過程的嚴格把控密不可分。絕不使用化肥、除草劑,連秧苗的種植距離也要經過精確的計算。

大米要經過多道篩選流程,層層把關,只有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的好大米才能被留下來,這樣下來大部分大米都被pass掉了,出米率只有48%。

大米在離開稻殼後,營養會逐漸流失,稻香也會揮發,表面開始氧化,這也是陳米不好吃的原因。為了口感香甜,沒想稻堅持現磨現售,讓每個人吃到的都是最新鮮的大米。

最後,料料整理了一些關於大米的科普:

大米拋光好還是不拋光好?

→很多人認為沒有拋光的大米比較好,其實適當地拋光,不僅能提高大米的外觀和口感,還能增加大米的保鮮期。稻穀經過脫殼後成為糙米,糙米表面帶有少量糠粉,影響大米的外觀和口感,而且它是天然的“吸濕器”,使大米容易氧化變質,所以需要通過適當的拋光去掉這部分糠粉。

→拋光使米粒表面的澱粉膠質化,所以沒有經過拋光的大米粘稠度高,更適合煮粥。

→稻穀的殼和胚芽是連在一起的,大米在離開稻殼後,營養就會逐漸流失,所以拋光對大米的營養沒有太大影響。只是隨著大米離開稻殼時間的增加,稻香會逐漸揮發,表面開始氧化,這也是陳米不好吃的原因。

怎麼辨別大米有沒有用增香劑?

有些無良商家為了把陳米賣出去,會用增香劑彌補揮發的稻香。然而增香劑和天然大米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用過增香劑的大米有一股刺鼻味;而沒有用過增香劑的大米擁有悠遠的天然米香。

新米和陳米的區別是什麼?

→由於大米在離開稻殼後,稻香、營養和水分都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漸揮發,所以陳米沒有濃濃的米香。

→新米含水量高,吃起來鬆軟,口感軟糯而有嚼勁;陳米含水量少,吃起來比較硬。同時,從煮飯時的水量也能區分,用同樣多少的米和水,新米吸水少,煮出來的飯水分大;而陳米吸水量多,煮出來的飯水分少。

→新米顏色乳白或淡黃,陳米顏色較深。

大米需要淘幾次水?

大米在脫殼加工的時候會有部分米糠粉塵附著在米粒上,淘水可以把這些米糠洗掉。一般大米要淘1-2次水,這樣做出來的大米有清新的米香味,不淘水的大米會帶有一些糠粉味。

如果你也有關於大米的小知識,歡迎留言告訴料料。我們每週都會在微信公眾號【真的有料】定期更新各種應季美食的科普小知識;還有來自全國美食原產地的新農人故事,歡迎關注~

為了更準確地對比,料料在同樣的光線環境和黑色背景下,對十種大米樣品進行觀察。

首先從色澤上來看,大米發暗的,或者過白的都不好,好大米顏色乳白,微微淡黃,而且顆粒飽滿,晶瑩剔透。6號大米顏色發白,9號、10號發暗;其他的基本沒有太大的區別。

再來聞香味,打開米袋的時候,1號大米有濃濃的米香,4號、5號也可以聞到天然的米香味。而有些聞起來有種糠粉味,或者沒有什麼味道。

最後來看碎米比例,為了更加直觀,料料在每個樣品中挑出了其中的碎米。

從圖中可以看出,6號、8號、9號、10號的碎米比較多,2號的最少,其他的基本差不多。

綜合對比之後,料料初步挑選出1、2、4、5、7五種大米進入下一輪測評。

熟米評測

接下來是熟米評測環節。我們把五種大米分別用同樣的水米比例、同樣的時間進行蒸煮。

有的大米比較糯

有的就比較硬,顆粒分明

在口感方面,這個環節主要讓用戶來進行評測。五種大米用同樣的電鍋和時間,以及同樣的水米比例來蒸煮。

由於選出來的五種大米都是比較優質的,所以差別比較小。不過大家還是很認真地進行對比,選出自己最喜歡的一款。

附上一張認真評測的用戶圖

由於口感的差異,每種大米都收穫了自己的“粉絲”,喜歡糯糯口感的,選了5號;喜歡比較硬一點的,覺得1號和7號不錯;2號、4號軟硬適中、有嚼勁。

從口感上來說,4號相對比較飽滿,有嚼勁,但不是太硬,大米的顆粒感明顯,同時又具有粘性;所以4號也收穫了最多的票數。

從十種大米中最終勝出的4號,是來自五常產區核心地塊黑龍江五常市民樂鄉的“沒想稻”五常大米。

黑龍江五常市民樂鄉北緯45°,被農業專家稱為世界黃金種植帶。年日照達2600小時,晝夜溫差20多度;常年溪浪河、拉林河、牤牛河三大水系貫穿全境,水系縱橫;擁有肥沃的黑土地,是最適合種植水稻的地方。

五常大米一年一季稻,漫長的生長期讓它的口感與兩季或三季稻差別巨大。

並不是生長在五常的大米都是好大米。沒想稻五常大米的好口感,還與種植和生產過程的嚴格把控密不可分。絕不使用化肥、除草劑,連秧苗的種植距離也要經過精確的計算。

大米要經過多道篩選流程,層層把關,只有粒粒飽滿、晶瑩剔透的好大米才能被留下來,這樣下來大部分大米都被pass掉了,出米率只有48%。

大米在離開稻殼後,營養會逐漸流失,稻香也會揮發,表面開始氧化,這也是陳米不好吃的原因。為了口感香甜,沒想稻堅持現磨現售,讓每個人吃到的都是最新鮮的大米。

最後,料料整理了一些關於大米的科普:

大米拋光好還是不拋光好?

→很多人認為沒有拋光的大米比較好,其實適當地拋光,不僅能提高大米的外觀和口感,還能增加大米的保鮮期。稻穀經過脫殼後成為糙米,糙米表面帶有少量糠粉,影響大米的外觀和口感,而且它是天然的“吸濕器”,使大米容易氧化變質,所以需要通過適當的拋光去掉這部分糠粉。

→拋光使米粒表面的澱粉膠質化,所以沒有經過拋光的大米粘稠度高,更適合煮粥。

→稻穀的殼和胚芽是連在一起的,大米在離開稻殼後,營養就會逐漸流失,所以拋光對大米的營養沒有太大影響。只是隨著大米離開稻殼時間的增加,稻香會逐漸揮發,表面開始氧化,這也是陳米不好吃的原因。

怎麼辨別大米有沒有用增香劑?

有些無良商家為了把陳米賣出去,會用增香劑彌補揮發的稻香。然而增香劑和天然大米的味道是不一樣的,用過增香劑的大米有一股刺鼻味;而沒有用過增香劑的大米擁有悠遠的天然米香。

新米和陳米的區別是什麼?

→由於大米在離開稻殼後,稻香、營養和水分都會隨著時間的增長而逐漸揮發,所以陳米沒有濃濃的米香。

→新米含水量高,吃起來鬆軟,口感軟糯而有嚼勁;陳米含水量少,吃起來比較硬。同時,從煮飯時的水量也能區分,用同樣多少的米和水,新米吸水少,煮出來的飯水分大;而陳米吸水量多,煮出來的飯水分少。

→新米顏色乳白或淡黃,陳米顏色較深。

大米需要淘幾次水?

大米在脫殼加工的時候會有部分米糠粉塵附著在米粒上,淘水可以把這些米糠洗掉。一般大米要淘1-2次水,這樣做出來的大米有清新的米香味,不淘水的大米會帶有一些糠粉味。

如果你也有關於大米的小知識,歡迎留言告訴料料。我們每週都會在微信公眾號【真的有料】定期更新各種應季美食的科普小知識;還有來自全國美食原產地的新農人故事,歡迎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