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25公里、55公斤,必須帶腳蹬,電動車新國標《報批稿》發佈!

1月16日, 歷經多次的修改討論,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報批稿(以下簡稱“《報批稿》”)正式發佈。

相比1999年頒佈後執行至今的老國標,

《報批稿》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 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

此外, 《報批稿》最終正式發佈後, 擬設置半年到1年的過渡期。

本篇文章, 達摩院就為你詳細解讀這份關乎兩億群眾, 1000億產值的《報批稿》。

新標準改了哪

本次四部委聯合發佈的《報批稿》, 全面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安全性能, 由原來的部分條款強制改為全文強制, 增加了防篡改、防火性能、阻燃性能、充電器保護等技術指標, 調整完善了車速限值、整車品質、腳踏騎行能力等技術指標。

如在車速限值方面, 電動自行車使用電驅動功能行駛時, 最高車速不超過最高設計車速, 且不超過25km/h;使用電助動功能行駛時, 車速超過25km/h時, 電動機不提供動力輸出。

這也意味著, 電動自行車要實現25km/h以上的時速, 只能靠腳踩。

▲小刀電動車

整車品質方面, 《報批稿》規定, 裝配完整的電動自行車, 整車品質應當小於或等於55kg。

在制動性能方面, 《報批稿》也有了更加詳細的規定, 如在濕態, 16km/h下, 前後刹同時使用時, 制動距離需小於9米。 這比原先老國標19m的標準有提高。

在整車品質(含電池)方面, 品質上限由40kg調整為55kg;電機功率上限也由240W調整為400W。

此外, 《報批稿》還對電動自行車的腳踏騎行能力, 尺寸限值、機械安全、電氣安全、防火性能、阻燃性能、無線電騷擾特性建立了更加規範的約束。

▲淨原電動車宣傳海報

而在防止廠商對車輛時速進行篡改方面, 《報批稿》也都進行了相關規定。

毫無疑問, 《報批稿》對電動自行車安全性的關注, 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什麼時候實施

按照四部委本次發佈的消息稱, 為進一步聽取社會各界意見, 《報批稿》先已進入編制說明及標準公示期, 截止日期為2018年2月14日。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標準化法》的規定, 強制性國家標準由國務院批准發佈或者授權批准發佈。

可以預計, 《報批稿》獲得國務院通過後, 將正式頒佈生效。

過渡期如何

據悉, 新標準正式實施後, 擬設置半年到1年的過渡期, 給企業一定時間進行新產品研發、生產線調整和庫存產品消化,具體以標準正式發佈稿規定的時間為准。

達摩院大膽猜測,這次頒佈的《報批稿》,命名上與以往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初稿”等均有明顯的差別。

這或表明,《報批稿》與最終發佈稿將不會存在著明顯區別。

2017年2月10日,國家標準委曾下達電動車新國標的修訂計畫,並要求新國標需要在2019年正式實施。

按照暫緩半年或一年實施的計畫,新國標出臺的時間關口已經所剩無幾,2018年兩會前後,都是最好的時間點。

老超標車怎麼辦

達摩院預測,新國標正式落地,到影響最終的消費者,淘汰市面上的超標電動車,還將有三年左右的緩衝期。

電動車新國標全面賦能兩輪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在我國現行的交通工具標準中,電動自行車屬於自行車類,其相關標準主要來源於1999年頒佈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

近年來,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時速更高,載重能力更強的兩輪電動交通工具的需求,眾多廠家紛紛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改造,升級,讓其在時速,重量上達到了兩輪機動車的標準。

隨著這類超標電動車大量上市,關於電動車超速行駛,無證違規等問題也日漸突出,並成為了如今城市交通中的大難題。

面對指責,普通用戶與生產者均將矛盾指向了1999年的老國標。

如何對這類型電動兩輪車進行規範,電動車新國標何時出臺?都成為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然而,自2009年電動輕便摩托車國標被暫緩實施後,電動車新國標的推進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相關標準草案多次被曝光,卻遲遲不見發佈。

如今,新國標的實施,與其說是為相關配套產業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不如說是為中國的兩輪車產業全面賦能。

電動兩輪車標準閉環

隨著電動車新國標的落地,國內的電動兩輪車標準將形成由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構成的技術體系。

配合2017年6月29日,國務院頒佈的相關規定,電動兩輪車產業將全面實施3C認證標準,並擁有更加更加規範的生產標準,更加嚴苛的檢測標準,更加安全的產品標準。

各行其道權責對等

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傷6.35萬人、直接財產損失1.11億元;5年來,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年均分別上升8.6%和13.5%。

此外,近幾年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逐漸增多,多次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

電動車事故頻發,與其超重超速,駕駛員對產品性質定位模糊等因素,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繫。新國標出臺後,電動自行車強化了 “非機動車”的屬性。

電動車新國標維護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權責對等,讓所有交通參與者感受到更多平等。

兩輪產業大洗牌

隨著電動兩輪車標準閉環的建立,各地對電動兩輪車新一輪政策的落地,國內的電動兩輪車消費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分化與升級。

原先年銷量超過2000萬輛的超標電動車市場,將根據消費者的選擇而劃分為電動自行車與電動摩托車兩大類。

電動摩托車需求的迅速增長,電動自行車需求的暫時性調整,都將推動摩托車與電動車兩大產業進一步的洗牌。適者生存,變者稱王。

按照現行規定,電動摩托車生產准入擁有更高的門檻,並實施公告目錄管理,電動自行車准入門檻相比電動摩托車雖然較低,但隨著新國標、3C認證的落地,其生產標準也將有明顯的提升。

因此,對於兩輪車產業而言,原本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必將進一步被淘汰,迎合消費升級需求,並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才是兩輪車產業的必經之路。

標準後的市場之爭

目前,這兩大產業的規模,都處於千億級別,且兩者的年產銷量,產品價值也比較接近。新國標的發佈,讓兩個產業處於全面競爭的狀態。

但是,雙方與其著眼當下的競爭關係,不如轉而探討兩輪車的未來轉型升級。

隨著私人汽車的迅速增長,有限的空間被迫容納了以指數級增長的汽車存量,讓城市交通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證明,兩輪短途交通工具的需求從未衰退,並且在部分城市出現了回潮的現象。

▲臺灣街道上的兩輪車

然而,在如今智慧駕駛、車聯網等技術革命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代,電動兩輪車由於缺乏標準規範,一直處於相對落後。

眾多新技術,新概念,由於缺乏管理部門的認可,缺乏市場的價值,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推廣。如高性能的中置電機,更大容量的三元鋰電池,智慧互聯技術等。

▲五羊-本田推出的智慧互聯摩托車

未來城市交通體系中,基於共用化、智慧化、互聯化的兩輪車需求,才是決定這一產業規模的關鍵。

如果兩輪車企業只著眼於當下的市場劃分,而忽視了即將到來的新需求、新技術,已是一葉蔽目。

新國標,顯然是為釋放國內兩輪車的市場活力與技術創新,為國內的電動車品牌發展賦能而來。

附件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

http://zmhd.miit.gov.cn:8080/opinion/noticedetail.do?method=notice_detail_show¬iceid=1891

給企業一定時間進行新產品研發、生產線調整和庫存產品消化,具體以標準正式發佈稿規定的時間為准。

達摩院大膽猜測,這次頒佈的《報批稿》,命名上與以往標準的“徵求意見稿”、“初稿”等均有明顯的差別。

這或表明,《報批稿》與最終發佈稿將不會存在著明顯區別。

2017年2月10日,國家標準委曾下達電動車新國標的修訂計畫,並要求新國標需要在2019年正式實施。

按照暫緩半年或一年實施的計畫,新國標出臺的時間關口已經所剩無幾,2018年兩會前後,都是最好的時間點。

老超標車怎麼辦

達摩院預測,新國標正式落地,到影響最終的消費者,淘汰市面上的超標電動車,還將有三年左右的緩衝期。

電動車新國標全面賦能兩輪產業的機遇與挑戰

在我國現行的交通工具標準中,電動自行車屬於自行車類,其相關標準主要來源於1999年頒佈的《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

近年來,為了滿足消費者對時速更高,載重能力更強的兩輪電動交通工具的需求,眾多廠家紛紛對電動自行車進行改造,升級,讓其在時速,重量上達到了兩輪機動車的標準。

隨著這類超標電動車大量上市,關於電動車超速行駛,無證違規等問題也日漸突出,並成為了如今城市交通中的大難題。

面對指責,普通用戶與生產者均將矛盾指向了1999年的老國標。

如何對這類型電動兩輪車進行規範,電動車新國標何時出臺?都成為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然而,自2009年電動輕便摩托車國標被暫緩實施後,電動車新國標的推進一直是雷聲大,雨點小。相關標準草案多次被曝光,卻遲遲不見發佈。

如今,新國標的實施,與其說是為相關配套產業帶來全新的機遇與挑戰,不如說是為中國的兩輪車產業全面賦能。

電動兩輪車標準閉環

隨著電動車新國標的落地,國內的電動兩輪車標準將形成由電動自行車、電動輕便摩托車、電動摩托車構成的技術體系。

配合2017年6月29日,國務院頒佈的相關規定,電動兩輪車產業將全面實施3C認證標準,並擁有更加更加規範的生產標準,更加嚴苛的檢測標準,更加安全的產品標準。

各行其道權責對等

據統計,2013年至2017年,全國共發生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道路交通事故5.62萬起,造成死亡8431人、受傷6.35萬人、直接財產損失1.11億元;5年來,電動自行車肇事致人傷亡的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均呈現逐年上升趨勢,年均分別上升8.6%和13.5%。

此外,近幾年電動自行車引發的火災逐漸增多,多次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事故。

電動車事故頻發,與其超重超速,駕駛員對產品性質定位模糊等因素,有著非常直接的聯繫。新國標出臺後,電動自行車強化了 “非機動車”的屬性。

電動車新國標維護了城市道路交通的權責對等,讓所有交通參與者感受到更多平等。

兩輪產業大洗牌

隨著電動兩輪車標準閉環的建立,各地對電動兩輪車新一輪政策的落地,國內的電動兩輪車消費市場,將迎來新一輪的分化與升級。

原先年銷量超過2000萬輛的超標電動車市場,將根據消費者的選擇而劃分為電動自行車與電動摩托車兩大類。

電動摩托車需求的迅速增長,電動自行車需求的暫時性調整,都將推動摩托車與電動車兩大產業進一步的洗牌。適者生存,變者稱王。

按照現行規定,電動摩托車生產准入擁有更高的門檻,並實施公告目錄管理,電動自行車准入門檻相比電動摩托車雖然較低,但隨著新國標、3C認證的落地,其生產標準也將有明顯的提升。

因此,對於兩輪車產業而言,原本作坊式的生產模式必將進一步被淘汰,迎合消費升級需求,並不斷提高產品附加值,才是兩輪車產業的必經之路。

標準後的市場之爭

目前,這兩大產業的規模,都處於千億級別,且兩者的年產銷量,產品價值也比較接近。新國標的發佈,讓兩個產業處於全面競爭的狀態。

但是,雙方與其著眼當下的競爭關係,不如轉而探討兩輪車的未來轉型升級。

隨著私人汽車的迅速增長,有限的空間被迫容納了以指數級增長的汽車存量,讓城市交通正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證明,兩輪短途交通工具的需求從未衰退,並且在部分城市出現了回潮的現象。

▲臺灣街道上的兩輪車

然而,在如今智慧駕駛、車聯網等技術革命正開展得如火如荼的時代,電動兩輪車由於缺乏標準規範,一直處於相對落後。

眾多新技術,新概念,由於缺乏管理部門的認可,缺乏市場的價值,一直得不到很好的推廣。如高性能的中置電機,更大容量的三元鋰電池,智慧互聯技術等。

▲五羊-本田推出的智慧互聯摩托車

未來城市交通體系中,基於共用化、智慧化、互聯化的兩輪車需求,才是決定這一產業規模的關鍵。

如果兩輪車企業只著眼於當下的市場劃分,而忽視了即將到來的新需求、新技術,已是一葉蔽目。

新國標,顯然是為釋放國內兩輪車的市場活力與技術創新,為國內的電動車品牌發展賦能而來。

附件

《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範》強制性國家標準報批公示

http://zmhd.miit.gov.cn:8080/opinion/noticedetail.do?method=notice_detail_show¬iceid=1891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