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在這個充滿不安全感的世界,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

善良限制了我的想像力!人性竟然能卑劣到如此地步?我們的能力太微弱, 所以先多教教孩子吧。 這是一個紮心的事實!那麼如何保護我們的孩子?保護我們的孩子應該注意什麼?一起來看看看吧!

離攜程虐童事件過去還沒多久, 竟然又有孩子在幼稚園遭到虐待, 甚至性侵的新聞爆出!@女童保護 組織的成員告訴我們, 中國2億多兒童中, 可能有2500萬遭受過猥褻或性侵!他們最小的只有幾個月大。 不僅女童, 男童被侵犯的比例也較高, 大約每100個男孩裡就有8個曾遭遇過傷害。

大多數人以為兒童性侵犯是陌生人所為, “女童保護”2016年性侵兒童案件統計及兒童防性教育調查報告顯示, 性侵兒童7成為熟人作案, 根據占比高低, 他們依次是老師、鄰居、親戚和家庭成員。 這是由於犯罪嫌疑人利用熟人身份, 更容易接近受害者並取得受害者信任, 再加上自身力量及身份地位等優勢,

使得性侵案件更易發生。

從上海攜程親子園教師喂孩子吃芥末, 到廣西合浦縣廉州鎮小紅帽幼稚園、玉林市玉州區旺盧村小天鵝騰飛幼稚園, 再到北京金色搖籃幼稚園、紅黃藍幼稚園。 這些接二連三的虐童猥褻事件, 一再挑戰我們的認知和道德底線。

作為媽媽, 我每每看到這樣的新聞, 都憤怒和心痛的無以復加。 但除了憤怒和悲傷外, 作為家長, 我們也要理性的思考, 到底該怎麼做, 才能保護自己的孩子?

我們無法做到每時每刻完美監察孩子身處的環境, 但我們可以從這些方面來最大可能的幫助和支持孩子。

如何識別孩子是否受到了虐待?

孩子變得情緒不穩定, 容易失控;

在孩子身上發現了莫名出現的傷痕。

孩子有特別明顯的緊張或恐慌;

孩子畏懼上學、逃避上學;

孩子突然變得少言寡語、悶悶不樂, 食欲也不好, 睡眠也不好;

總之, 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 我們寧可弄錯一千, 也不可大意一次。

那我們該如何保護孩子, 教會孩子免受虐待性侵呢?

多與孩子溝通, 觀察孩子情緒變化:

對於低齡孩子還不太會用語言直接表達, 因此跟孩子說話時, 要多觀察孩子的情緒變化, 比如說到某老師或某同學時, 有明顯的憤怒、不滿、激動、恐懼, 那說明孩子可能跟這個人相處得不愉快, 這時家長就要多個心眼, 試著多問幾句。

真正的安全教育, 不是你以為的那樣:

從現在開始要告訴孩子, 不管是老師還是同學, 任何人都不能攻擊你、傷害你、強迫你脫衣服、碰觸你敏感的部位或吃奇怪的東西等等, 這些都是不對的行為, 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要及時告訴爸爸媽媽。

讓孩子知道我們是永遠的依靠:

孩子犯了錯誤被批評了, 作為家長要第一時間理解和支持孩子。 即使是孩子真的做錯了, 也要先安撫, 再就事情的對錯來教育。 不要直接就批評或指責, 這會影響孩子對家長的信任感。 我們要讓孩子知道, 不管發生什麼, 父母永遠都是最堅強的依靠。 只有孩子相信了我們, 才會無所顧忌的跟我們溝通。

覺得性教育太早?禽獸可不嫌孩子小:

首先,要讓寶寶明白,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任何人都不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身體!其次,鼓勵寶寶探討自己的身體,告訴寶寶“衣服覆蓋的地方,別人都不可以觸碰”。再次,告訴寶寶如果有人對TA說,“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一定要告訴父母!

這兩天,看到了美國How To Tell Your Child機構製作的兒童防性侵視頻。動畫視頻內容簡單易懂,又實用有效。強烈推薦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讓孩子趕緊操練起來。

3

每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天使,是父母的寶貝,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父母的保護,但更需要每一個幼教團隊的愛護和善待。

家長要為孩子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和溝通交流,孩子才能有勇氣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遭遇和真實需求。

父母永遠是防止孩子被傷害的有力盾牌,但有些傷害連父母都難以預料,

為人父母只有不斷的給自己敲警鐘才足以規避每一次可能的傷害。

文章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請在留言在下方,關注本頭條號每天都有精選母嬰知識與大家分享,私信:666 有驚喜哦o(∩_∩)o

首先,要讓寶寶明白,身體是屬於自己的,任何人都不可以隨意支配自己的身體!其次,鼓勵寶寶探討自己的身體,告訴寶寶“衣服覆蓋的地方,別人都不可以觸碰”。再次,告訴寶寶如果有人對TA說,“不要告訴別人,這是我們之間的秘密”,一定要告訴父母!

這兩天,看到了美國How To Tell Your Child機構製作的兒童防性侵視頻。動畫視頻內容簡單易懂,又實用有效。強烈推薦和孩子一起觀看、討論,讓孩子趕緊操練起來。

3

每個孩子都是降落人間的天使,是父母的寶貝,是祖國的未來。他們需要父母的保護,但更需要每一個幼教團隊的愛護和善待。

家長要為孩子建立一個民主,平等的家庭氛圍,和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互動和溝通交流,孩子才能有勇氣向父母表達自己的遭遇和真實需求。

父母永遠是防止孩子被傷害的有力盾牌,但有些傷害連父母都難以預料,

為人父母只有不斷的給自己敲警鐘才足以規避每一次可能的傷害。

文章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如果你有更好的建議,請在留言在下方,關注本頭條號每天都有精選母嬰知識與大家分享,私信:666 有驚喜哦o(∩_∩)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