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古今說史:蘇伊士運河戰爭——聯合作戰計畫的制定過程

英國國防部於8月3日著手制定作戰計畫。 起初登陸地點, 選在亞歷山大港, 但艾登首相不同意, 理由是他想把這次作戰作為一次員警性質的行動,

距離蘇伊士運河太遠的亞歷山大港不合適。 後來登陸地點改為塞得港。 作戰定於9月6日開始。 聯合作戰的指揮機構也建立起來:英國的查理斯·凱特利將軍和法國的皮埃爾·巴爾若海軍中將分別被任命為聯軍總司令和副總司令;英國的斯托克韋爾將軍和法國的安德列·博弗爾分別被任命為地面部隊司令和副司令。

最後決定的作戰計畫分三個階段實施。 第一階段作戰:摧毀埃及的空軍, 第二階段作戰:登陸部隊在海上待機期間, 空軍繼續破壞埃及的經濟和埃軍的後勤基地, 使埃及人喪失戰鬥意志, 第三階段作戰:9月13日在蘇伊士運河北端登陸, 佔領運河地區。 但是, 作戰突然被推遲了。 理由是還沒有同以色列軍隊在西奈的作戰協調起來。

9月末, 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長達揚一行來到巴黎。 英法同以色列協商後決定將開戰日定為10月20日;但幾天後又改變了。 最後, 決定以軍於10月29日開戰, 英法軍隊於10月31日開戰。 雙方對英法軍隊於11月1日登陸一事也相互取得了諒解。 但是, 本·古裡安總理對英法兩國是不信任的。 他認為, 以色列首開戰端會被全世界打上侵略者的烙印, 而英法卻會被推崇為和平的守護神, 因此他表示了強烈的不滿。 達揚總參謀長認為這個開戰時機不是什麼重要的問題。 關於以色列首都的防空問題, 雙方確定由法國空軍負責, 不過時間要從英法軍隊開始轟炸埃及那時算起。 至於如何啟開戰端這一關鍵問題,
會議沒有解決。

10月22日, 以色列總理本·古裡安、總參謀長達揚、國防部副部長佩雷斯前往巴黎, 與法國協商作戰的細節問題。 總參謀長達揚的設想是這樣的:以色列首先向米特拉山隘空投1個傘兵營, 作為對埃及襲擊行動的報復。 其次, 如果英法軍隊按預定計劃開戰, 以色列軍隊就配合其行動正式轉入西奈作戰, 如果這時英法軍隊不參戰, 以色列就撤回空降在米特拉的部隊, 並且可以向內外解釋說這僅僅是一次襲擊行動。 法國首腦贊同以色列的計畫, 決定立即給以色列運去必要的車輛和60架飛機。 稍後, 三國代表簽署了這些通過協商決定的事項。

11月25日, 以色列秘密下令實行部分動員。 達揚想讓國內外認為以色列下令動員不過是為了再一次對約旦實施它已於 10 月 10 日--11 日開始的報復性進攻。

同一天, 埃及、約旦、敘利亞三國宣佈締結軍事協定。 阿拉伯聯軍總司令阿密爾將軍也正對約軍和敘軍司令郎進行訪問, 並於10月30日返回開羅。 這時, 以色列空降部隊已降落在米特拉山隘。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