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笑哭了……收藏了60年的古錢幣,經專家鑒定竟是假!的!

近年來

巴中民間收藏熱潮不斷升溫

不過

也一些市民因判斷不了真假

買回了假文物而遭受損失

1

家中有個值錢的“寶貝”

文物專家鑒定:假的

近日, 巴城市民王先生告訴記者, 他家中有一枚古錢幣。 “聽我父母說, 這枚古錢幣在外爺他們那一代就有了, 如今至少有60年了, 我們不知道他們是從哪兒收藏來的, 一直都認為它有收藏價值。 ”

去年, 王先生父親將這枚古錢幣拿到重慶, 讓一位專家幫忙鑒定, 專家說這枚幣含銅, 具體是真是假也沒多說。

記者看到, 王先生家中的這枚古錢幣一面是圖案, 一面寫著“光緒元寶、湖北省造、庫平七錢二分”等字樣。

為了一辨真假, 17日上午, 王先生將古錢幣拿到市文物局找專家幫忙鑒定。 市文物局專家塗洪銘經過詳細觸摸、觀察、分析後發現, 該古錢幣是假的, 並無收藏價值。

塗洪銘

根據這枚幣上面的字跡來看, 如果是真的,

應該是銀幣;但這枚幣不屬於銀幣, 銀幣經過長時間氧化上面有黑色斑點, 而這枚幣顏色有點發黃, 由此判斷, 該古錢幣是假的。

2

全市文物部門

可以免費鑒定真假

如今一些五花八門、以假充真的文物比比皆是, 普通市民如何分辨真假呢?

塗洪銘介紹,

鑒別文物真假就如醫生治病, 要望、聞、問、切。 錢幣是文物鑒定中最易入門的, 要多看, 看得多了就認得多了。

記者從市文物局瞭解到, 為了避免市民買到假文物, 全市文物部門可免費為市民鑒定。

文物專家對文物鑒定是通過比較、分析等手段, 對真偽、質地、年代、用途、等級和價值等進行辨識和確定。

目前, 鑒定方法分為兩類:傳統鑒定、科技鑒定。 傳統鑒定即我們所說的目鑒, 是當前各類鑒寶活動使用的主要方法;科技鑒定, 包括對文物實體的物理、化學成分分析、史跡調查等。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