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揚州旅遊探秘!你不得不知道的小故事

揚州這座城市, 總能給我們帶來不一樣的驚喜。

它就像一本百科全書, 或許你覺得你已經走遍了揚州, 通讀了一遍揚州。 但有些關於揚州的有意思的小事你未必都知道。

今天小編就帶領大家瞭解那些你所不知道的揚州小事。

古代揚州有多少城門?

民國初年, 揚州有一首兒歌唱道“揚州城呀十二門, 四水關來六吊橋……”你知道揚州這12座城門都在哪兒嗎?

東門

東關街東頭的城門, 就是當時的“利津門”

陳建新 攝

南門

“安江水關”就是現在南門遺址, 在蘇北醫院附近

張卓君 攝

西門

現在的西門(即京華大酒店西面月臺)古代正式名稱為“通泗門”。

蔣永慶 攝

北門

揚州宋大城北門遺址位於揚州城區漕河路和鳳凰橋街的交匯處, 遺址北臨漕河路,

鳳凰橋街縱穿遺址。

徐凝門

現已不存在, 只剩下徐凝門大街和徐凝門橋

劉江瑞 攝

挹江門

現在的挹江古城門遺址位於古運河風光帶中, 小秦淮東岸的今埂子街南鈔關附近, 叫做挹江門。 不過人們已經習慣把這裡叫做鈔關。 遊客可以走近曾經的城門感受一下古城揚州的魅力。

張卓君 攝

通濟門

只能從史料中大概瞭解到在今躍進橋附近

劉江瑞 攝

拱宸門(天寧門)

雖然無法看到曾經的古城門,但還是可以去天寧寺看一看

陳建新 攝

廣儲門

廣儲門橋原為木吊橋,清同治年間重建為磚拱橋。1951年廣儲門被拆毀,1988年在廣儲門橋興建新廣儲門橋,為單孔磚拱平橋。目前的廣儲門附近並沒有太多的城門痕跡,只能從掛在牆上的標牌中瞭解廣儲門曾經的歷史。

張卓君 攝

便益門

原本在現在的便益門是沒有城門的,但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出行非常不便,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同治期間的清政府,便特意開了此門,看來當時的統治者也有著”以民為本”的治理之道

劉江瑞 攝

大東門

大東門橋緊連彩衣街,已經和東關街連成了新的旅遊景區

小東門

甘泉路上的小東門橋,已經融入了揚州人的生活之中

揚州白塔模仿北海的白塔

陳建新 攝

《揚州畫舫錄》點明,該塔是“仿京師萬歲山塔式”,但形制已大有區別。揚塔雖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僅為點綴,系園林塔。揚州至今還流傳著“一夜造白塔”的故事,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

二十四橋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陳建新 攝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於荒煙衰草,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台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二十四橋有二說,一說謂二十四座橋,一說橋名“二十四”或稱二十四橋。

揚州和高郵市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下屬的高郵市也入選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陳建新 攝

編輯 查旭 李亞晴

雖然無法看到曾經的古城門,但還是可以去天寧寺看一看

陳建新 攝

廣儲門

廣儲門橋原為木吊橋,清同治年間重建為磚拱橋。1951年廣儲門被拆毀,1988年在廣儲門橋興建新廣儲門橋,為單孔磚拱平橋。目前的廣儲門附近並沒有太多的城門痕跡,只能從掛在牆上的標牌中瞭解廣儲門曾經的歷史。

張卓君 攝

便益門

原本在現在的便益門是沒有城門的,但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出行非常不便,為了方便市民出行,同治期間的清政府,便特意開了此門,看來當時的統治者也有著”以民為本”的治理之道

劉江瑞 攝

大東門

大東門橋緊連彩衣街,已經和東關街連成了新的旅遊景區

小東門

甘泉路上的小東門橋,已經融入了揚州人的生活之中

揚州白塔模仿北海的白塔

陳建新 攝

《揚州畫舫錄》點明,該塔是“仿京師萬歲山塔式”,但形制已大有區別。揚塔雖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僅為點綴,系園林塔。揚州至今還流傳著“一夜造白塔”的故事,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

二十四橋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

陳建新 攝

歷史上的二十四橋早已頹圮於荒煙衰草,現今揚州市經過規劃,在瘦西湖西修長橋,築亭台,重修了二十四橋景點,為古城揚州增添了新的風韻。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台級24層,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二十四橋有二說,一說謂二十四座橋,一說橋名“二十四”或稱二十四橋。

揚州和高郵市都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揚州是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下屬的高郵市也入選了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陳建新 攝

編輯 查旭 李亞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