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一元人民幣女孩”原型還是貧困戶!揚州專家幫她訂制脫貧計畫

近日, 揚州大學副教授淩裕平再次來到貴州山區, 給從江縣慶雲鎮送去農業技術支持。 在這裡, 還有一位讓他牽掛的“特殊”人、第四套人民幣一元紙幣“頭像人物”的原型石奶引。 原來, 石奶引一家的條件一直都很貧困, 揚州大學扶貧專家團將石奶引列為“重點幫扶物件”, 因地制宜為她帶來種植和養殖技術。

偶遇人民幣女孩原型

如今她已經是三代同堂

去年暑假, 揚州大學副教授淩裕平來到貴州山區扶貧。 淩教授介紹, 他原本是應當地慶雲鎮之邀, 考察鎮上的萬畝油茶園, 這裡有半個世紀的油茶種植歷史, 萬畝油茶園是鎮裡的重點專案。 不過, 淩裕平“心不在茶”, 因為鎮裡的境況讓人揪心:慶雲全鎮有近12000人口, 年產值僅有2億元, 當地人靠種水稻、打短工為生。 鎮上2873戶人家, 有605戶還沒脫貧。 “回去後, 我向學院反映了這個情況, 學院組織了這次扶貧。 ”

在慶雲鎮,

淩教授遇到一位“特殊”人物——石奶引, 她就是第四套人民幣一元紙幣“頭像人物”的原型。 淩裕平想不到的是, 眼前的石奶引, 完全是一副普通農婦形象——身著侗族服飾, 腳上穿一雙膠鞋, 滿臉皺紋, 和一元紙幣上那個擁有翹翹的鼻子, 圓圓的大眼睛, 烏黑的長髮, 清純動人的“人民幣女孩”形象相比, 判若兩人。 尤其是她的一雙手, 長滿了老繭。

擁有名氣卻生活貧困

為她訂制“脫貧計畫”

石奶引的生活並不富裕, 石奶引和丈夫石學文種了一畝多水稻, 家裡養了三頭牛, 兒子兒媳每年外出打5個月的短工, 一家人年收入2萬元左右。 家裡6口人要吃要用, 孩子要上學, 老人要看病, 很難有所結餘。 揚州大學園植學院黨委副書記周超告訴記者, 瞭解了石奶引一家人的境遇後, 專家團把石奶引列為“重點幫扶對象”。

如何幫扶?淩裕平告訴記者, 來貴州之前, 他們認真研究了這裡的種植計畫。 除了傳統的水稻, 水田規劃有多樣化選擇, 比如泥鰍、黃鱔、虎頭鯊等都可以試行養殖, 去年贈送石奶引3萬尾泥鰍種苗,

並傳授養殖方案和田間管理技術。

除了給當地帶去專業的技術指導, 專家團還“牽線搭橋”揚州本地企業, 贈送給慶雲鎮10000株香水檸檬。 “綜合當地的氣候、海拔等多方面因素, 當地種植香水檸檬, 條件十分適宜, 可以為當地帶來更高的經濟效益。 ”淩裕平說。

養殖泥鰍種植檸檬

她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近日, 淩裕平再次來到慶雲鎮, 這是他第三次來到這裡, 他的第一站是先到石奶引家, 耐心講解泥鰍養殖方案, 指導泥鰍魚窩的挖建, 教會防止漲水泥鰍外逃等技術。

“專家團幫我制定了養殖計畫, 今年秋收之後, 就在水稻田裡養殖泥鰍, 泥鰍苗全是他們送的。 ”石奶引說, 自己家中還有一畝多旱地, 平時閒置著。 在專家的指導下, 這個冬天也種植了香水檸檬。

“如果能成功, 家裡的收入就能翻一番。 ”石奶引說, 專家團的成員們扶貧很務實、很專業, 她相信日子會越來越好。

周超告訴記者, 為了對當地進行長久有效的指導, 揚大專家團特地在鎮上建立了科技服務專家遠端技術服務指導聯絡站, 通過種養產業提高本地村民的經濟收入,未來會不斷地派專家進行指導。“經過這次走訪,我們知道了慶雲鎮真正需要什麼,下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專家團隊。”

通訊員 桂婷 記者 喬雲

通過種養產業提高本地村民的經濟收入,未來會不斷地派專家進行指導。“經過這次走訪,我們知道了慶雲鎮真正需要什麼,下次將有針對性地組織專家團隊。”

通訊員 桂婷 記者 喬雲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