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91歲老人,用相機記錄揚師院風采40年

南門曾是幾代揚師院人心中的圖騰, 南門到底有著怎樣的離奇故事?從1952年蘇北師專籌建開始, 一直到併入揚州大學, 有一位老人親歷並見證了全過程,

並用手中的相機為師院留下了很多精彩的畫面, 他就是91歲的齊雲直先生。

兩個門樓並存的短暫時光

最近, 揚州學者華幹林先生最近寫了一篇《師院人記憶中的老南門》, 勾起了不少師院人的回憶。 原文共2400多字, 我節選了部分內容,

一起回味師院的歷史:

1952年, 經中央華東局和華東軍政委員會批准, 蘇北區黨委和蘇北行署決定, 在揚州建立三所大專院校, 即蘇北農學院、蘇北師範專科學校和揚州工業學校。 孫蔚民、張乃康, 張梅安、孫達伍、宋我真等五人, 組成蘇北師範專科學校籌備委員會, 孫蔚民任主任, 校址選在揚州西郊瘦西湖畔。

蘇北師專南大門, 建於1952年, 草圖為孫蔚民先生親手繪製。 大門造型為歐式建築風格, 三個圓弧頂拱門, 中間為正門, 兩邊為偏門。 門柱上裝飾有幾何圖案, 大門頂棚為平頂。 早期蘇北師專的建築, 是兼有蘇聯風格的中式建築群, 以理化樓、辦公樓、圖書館為中軸線, 兩邊設東西主幹道, 幹道邊栽著法國梧桐。 校園區域功能分佈明確,

建築風格中西結合, 置身其中, 一股書香之氣撲面而來。

1959年5月, 蘇北師專升格為本科, 更名為揚州師範學院。 門楣上的“揚州師範學院”校名, 是從毛澤東書法中集字而成。

1992年5月19日, 經原國家教委批准, 原來設在揚州市的六所省屬高等院校合併組建揚州大學。 同時, 揚州城市建設也日新月異, 記錄著太多學子們浪漫青春故事的透紅亭和老東大門一併被拆除。 師院老南門的去留, 一時成為人們議論的熱點與敏感話題。 揚州大學黨委常委會研究的決定是:當拆。

2000年12月14日晚, 師院老南大門實施拆除, 扒斗車的巨臂, 輕輕揮舞了幾下, 歷經半個世紀風雨的老南大門, 就在瞬間消失了。

揚州師範學院老南大門、東大門以及透紅亭,

已經走進了歷史。 雖有門牆還矗立, 亭台無複似當年。 懷舊是人們共有的心態, 時至今日, 仍然有人時不時地懷念揚州師範學院老南大門, 懷念透紅亭, 都說那是一種校園文化的丟失。

去年10月份,我曾拜訪過齊雲直,他是師院建設的見證者,從征地到建設,並為師院拍攝了大量照片。華書記文中提到的那組師院的明信片,就是齊雲直老人拍攝的。

為何要去找齊老?我曾淘到過一本齊雲直先生評定職稱的材料,A3紙大小,厚厚地一本,材料內容很豐富,有齊先生的各種攝影作品獲獎證書,在報刊上發表的攝影作品,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關於揚州師範學院。這個人是不是學校的老師?攝影家馬恒福告訴我,齊老就住在某某社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來到了齊老的家裡。今年91歲的齊老,老伴走了好幾年了,一次手術導致眼睛失明,他的生活基本上就沒有來開過床。

齊老告訴我,他當時從上海到揚州,到中國人民銀行蘇北分行工作。1952年籌建蘇北師專時,他被抽調到籌建委員會,擔任會計,從征地、設計到建設,他全程參與其中。校門是校長孫蔚民繪圖設計,孫蔚民畢業於省立第五師範藝術專修科,有一定的美術功底,曾經編著過《中西圖案畫法》,1945年大眾書局出版,對建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師院學校建成後,齊雲直就留在了師院工作。在師院工作期間,他為學校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退休後,他將所有的檔案全部移交給了學校。關於師院的建校過程,和華幹林先生所寫一致。齊老愛好攝影,也因為攝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當年,他經常到國慶路的中國照相館玩,後來與趙老闆的妹妹喜結連理。掛在床頭的夫人照片,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得到齊老的同意,將材料中收錄的師院照片掃描刊發,重溫當年師院的風采。

去年10月份,我曾拜訪過齊雲直,他是師院建設的見證者,從征地到建設,並為師院拍攝了大量照片。華書記文中提到的那組師院的明信片,就是齊雲直老人拍攝的。

為何要去找齊老?我曾淘到過一本齊雲直先生評定職稱的材料,A3紙大小,厚厚地一本,材料內容很豐富,有齊先生的各種攝影作品獲獎證書,在報刊上發表的攝影作品,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關於揚州師範學院。這個人是不是學校的老師?攝影家馬恒福告訴我,齊老就住在某某社區。在社區工作人員的帶領下,我來到了齊老的家裡。今年91歲的齊老,老伴走了好幾年了,一次手術導致眼睛失明,他的生活基本上就沒有來開過床。

齊老告訴我,他當時從上海到揚州,到中國人民銀行蘇北分行工作。1952年籌建蘇北師專時,他被抽調到籌建委員會,擔任會計,從征地、設計到建設,他全程參與其中。校門是校長孫蔚民繪圖設計,孫蔚民畢業於省立第五師範藝術專修科,有一定的美術功底,曾經編著過《中西圖案畫法》,1945年大眾書局出版,對建築方面有一定的研究。

師院學校建成後,齊雲直就留在了師院工作。在師院工作期間,他為學校拍攝了大量的照片,退休後,他將所有的檔案全部移交給了學校。關於師院的建校過程,和華幹林先生所寫一致。齊老愛好攝影,也因為攝影找到了自己的另一半。當年,他經常到國慶路的中國照相館玩,後來與趙老闆的妹妹喜結連理。掛在床頭的夫人照片,就是他的得意之作。

得到齊老的同意,將材料中收錄的師院照片掃描刊發,重溫當年師院的風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