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婺源行政區劃的變遷,為何會從安徽省脫離被劃入江西省去

婺源是我國最美麗的鄉村之一。

婺源建縣的歷史大約有1200多年, 自古屬安徽管轄。

據婺源舊縣誌記載, 唐開元二十四年(西元736年)洪真謀反,

以安徽的休寧縣回玉鄉雞籠山為營寨, 聚眾活動於歙、衢、睦邊境之遂安、開化、休寧等縣400餘平方公里地區。 朝廷發兵經三年討平。 為便於統治, 唐開元二十八年(西元740年)唐玄宗決定, 於正月初八設置婺源縣, 將安徽休寧縣的回玉鄉和江西樂平縣的懷金鄉劃歸婺源縣管轄, 縣城設在清華鎮, 到天複元年(西元901年), 縣城遷至弦高(今縣城紫陽鎮)。 建縣時, 婺源隸歙州。

以後歷經宋元明清各代, 儘管歙州的隸屬有所變化, 但是婺源隸屬歙州的管轄一直沒有變化。 宋宣和三年, 歙州改稱徽州, 因此, 歷史上的徽州一府(歙州)六縣(歙縣、休寧、婺源、祁門、黟縣、績溪)就是這樣形成的。

自古以來, 婺源一直屬於徽州府的管轄範疇, 不僅在地理上同屬黃山山脈,

而且在經濟、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縣是同為一體的。

婺源全縣面積為4461358.61畝, 其中林地面積占了82.88%, 耕地面積只占7.55%, 茶果面積占3.65%, 水域面積占1.79%。 東北部重巒疊嶂, 海拔1629.8米的鄣公山為最高, 有“盤踞徽繞三百里, 平分吳楚兩源頭”之稱, 從地勢、地貌來看, 是和徽州連成一片的, 都屬於皖南丘陵山區。

婺源的經濟作物中歷來以茶葉為主, 所生產的綠茶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舊有“祁紅婺綠”之稱。 祁紅, 是指安徽祁紅的紅茶, 婺綠則是婺源的綠茶。

婺源產硯臺, 名曰龍尾硯;實際上, 我國四大名硯之一是歙硯, 其原料就產在婺源的龍尾山, 和婺源的龍尾硯同出一轍。

婺源的風俗習慣、房屋建築、飲食居住和徽州其他各縣大體相同。

婺源在文化上和徽州其他各縣一樣, 屬徽文化的組成部分。

婺源縣不是徽州最大的縣, 也不是徽州最重要的縣。 但它實在是徽州人心頭的“耶路撒冷”。 這一切, 是因為, 它是朱熹的故鄉。

朱文公, 幾百年來一直是徽州人心頭的驕傲。 雖然他出生在福建, 他的學說也被稱為“閩學”。 但他仍然誠惶誠恐、必恭必敬地自稱“新安朱熹”。 宋朝的皇帝, 還曾經親自賜予了婺源“文公闕裡”的名號。 南宋中期之後, 朱子的學說被官方奉為正朔。 士子們科舉考試的標準教材就是朱子的《四書章句集注》。

對於徽州人而言, 他們都是讀誦著《朱子家訓》、《朱伯盧治家格言》, 一代代成長。 他們服膺朱子的學說, 這裡也成了程朱理學最厚實的大本營。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 婺源之於徽州, 正如曲阜之于魯。 徽州人不敢想像, 突然哪一天婺源不是徽州的了。 但, 那一天終究是來了。

1934年9月, 蔣介石為了方便對中央蘇區的圍剿, 將婺源劃屬江西。 徽州人無法接受他們的曲阜, 從魯變齊這樣一個夢魘。 他們一直要討個公道。 婺源人更是搞起了轟轟烈烈的“返皖運動”。

“我安徽省徽州婺源縣, 向來物華天寶、人傑地靈, 為程朱之闕裡, 中華之奧區。 今日淪入贛人之手, 實我皖人之第一大省恥。 為今之計, 必當喚起民眾, 聯合一切平等待我之外省人, 驅逐老表, 恢復河山。 ”

這是婺源當年“返皖運動”的檄文, 其行文帶有很濃的那個時代的色彩, 甚至仿寫了中山先生的《國父遺囑》。 雖然有些誇大省籍矛盾,

但婺源人對徽州的那份感情和認同, 言之鑿鑿。

在婺源人的努力下, 在胡適先生的支持下, 鑒於婺源人民回皖的合理要求, 國民黨政府於1947年將婺源重新劃回安徽, 恢復徽州一府六縣的政區。 今天查看《休寧縣誌》, 還能讀上面清楚地記載著當時徽州人內心深處的喜悅。 他們那個高興勁, 就跟光復了一樣。 海陽、屯溪街頭, 鞭炮齊鳴, 人頭攢動, 萬人空巷。 恐怕, 只有五十多年後績溪人發自內心地慶賀他們的子弟錦濤同志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的盛況, 可以與此比擬。

1949年, 對於徽州和婺源來說, 實在是一個巨大的夢魘。 “5月, 解放軍“二野”挺進婺源, 過境時主持軍管, 而以屯溪為中心的徽州為“三野”部隊軍管。 婺源縣就是在兩支部隊軍管會分割的體制下, 于同年5月再次脫離徽州政區。” 儘管其後,婺源人也再次表達他們強烈回歸安徽徽州的願望,但終究沒有實現,直至今日,它是江西省上饒屬下的一個縣。徽州,只能再夢裡回去了。

于同年5月再次脫離徽州政區。” 儘管其後,婺源人也再次表達他們強烈回歸安徽徽州的願望,但終究沒有實現,直至今日,它是江西省上饒屬下的一個縣。徽州,只能再夢裡回去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