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老有所為,他們是濰坊的“模範老人”!

近日, 記者從濰坊市老齡辦瞭解到, 為構建養老、孝老、敬老的社會環境, 我市開展了“敬老愛老助老”主題教育活動, 宣傳典型模範人物的事蹟, 發揮先進典型的榜樣作用。 去年10月, 我市評選出100名“濰坊市模範老人”, 他們之中, 有十幾年堅持為身邊人義務理髮的“社區美髮師”, 也有主動為居委會分擔工作的熱心樓長, 還有自發成立“十佳示範黨支部”的老黨員……他們退休不退崗, 默默地為社會奉獻出自己的餘熱。 連日來, 記者採訪到多位元“模範老人”, 讓我們聽聽他們的故事。

譚義起——十幾年如一日, 堅持為身邊人義務理髮

他被稱為“社區美髮師”, 免費為老年人修剪頭髮, 一做就是14年;他是社區“夕陽紅”義務巡邏隊隊長, 每天義務為居民治安巡邏, 一干就是13年;他被推為“十佳樓長”, 每週定期打掃樓梯衛生, 一掃就是十多年……他, 就是奎文區廣文街道文化路社區居民譚義起。


“老譚是個厚道人, 這些年為俺們做了不少好事。 ”提起譚義起, 不少居民豎起了大拇指。

“老譚, 我這頭髮該理理了, 你有時間嗎?”1月12日上午, 記者來到位於文化路社區華光社區譚義起家中, 他正收拾理髮工具, 準備到74歲的老鄰居陳友家為他理髮。 剪刀、梳子、毛刷、電推剪、披布……譚義起笑著說, 十幾年了, 自己也記不清為多少人理過發。

譚義起告訴記者, 上世紀60年代, 自己在部隊上學會了理髮手藝, 開始學著給戰友、朋友理髮。 “上班後不少同事來找我幫著理理, 還有的帶著孩子來找我理髮。 ”譚義起對記者說, 2004年退休後, 他索性在社區門口找了個“辦公地點”, 在社區巡邏隊管理棚每月定期為附近居民免費理髮。 “社區老年人多,

多數人不喜歡到外面理髮店理髮。 ”譚義起說, 老年人對髮型要求不高, 只要乾淨俐落就行。

除了為社區居民義務理髮外, 譚義起還經常到醫院、養老院等地為老人免費理髮。 家住高新區的丁大爺因病常年臥床不起, 譚義起瞭解情況後, 每月騎車十多裡路到其家中為他理髮, 由於老人身體不便, 譚義起每次要彎腰20多分鐘才能理完, 無論嚴寒酷暑, 從沒斷過。

在文化路社區, 說起譚義起, 很多居民都不陌生, 並誇他人好。 “他不僅幫人理髮, 我們社區內誰家的自來水管道壞了、暖氣片跑水了也都找他。 只要打過去電話, 不論手中的活多忙他都會先來説明我們, 而且從來不要錢。 ”家住華光社區的李女士告訴記者, 他真是個難得的大好人。

據瞭解, 華光社區是“三無”社區, 沒有物業管理, 因此治安、衛生都靠居民自治。 退休後, 譚義起主動擔任了社區“夕陽紅”義務巡邏隊隊長, 堅持每天到社區治安巡邏。 此外, 他還堅持每週打掃樓道衛生, 被推選為“最佳樓長”。

“一個人做一件好事並不難, 難的是做一輩子好事。 譚義起為社區居民免費上門理髮, 一堅持就是十幾年, 我們打心眼裡佩服他。 ”奎文區廣文街道文化路社區黨委書記王樹梅對記者說, 譚義起先後獲得“濰坊市十佳文明市民”“奎文區文明市民”“濰坊市模範道德老人”等榮譽稱號, 已經成為社區居民學習的榜樣。

劉渠民——做樓長, 她對所管轄樓道的居民情況瞭若指掌

在濰城區城關街道增福堂社區, 人們時常會看到一個忙碌的身影, 退休後, 她全身心的投入到社區志願服務中去, 終日忙碌在社區, 熱心為居民服務, 她就是社區56號樓的樓長劉渠民。

1月12日, 記者在濰城區城關街道增福堂社區56號樓見到了劉渠民。 多年來, 她熱心為樓組居民提供服務, 跑遍了樓上樓下的每戶人家,對所管轄樓道的居民情況瞭若指掌,只要是社區的事她都願意管,鄰里糾紛、調解等都有她的身影。“我能做到的事就儘量不麻煩居委會”是劉渠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周圍的居民。

提起劉渠民,增福堂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都豎起了大拇指。據瞭解,2012年社區分批次統一安裝攝像頭,因為資金有限,前期劉渠民所在的56號樓周圍沒有安裝,在樓道居民多次反映後,劉渠民自告奮勇來到居委會,主動表示將協調所在樓棟自行籌集資金安裝攝像頭。“當時劉大姨就跟我說,資金的問題我們不用擔心,她來解決,後來她挨家挨戶跑,還真讓她辦成功了。”城關街道增福堂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迎春笑著對記者說。

多年樓長經歷,劉渠民最深切的體會有兩點:一是充滿激情,只要社區領導分配任務,就滿懷熱情地接受。二是以誠待人,面對樓上的鄰里糾紛,劉渠民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以心比心,從而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劉渠民說:“年輕的時候忙小家,公益事情做的少,現在自己退休了,有充足的時間做公益事情了,心裡覺得踏實。”

諸如此類的小事還有很多,像發放宣傳資料、填寫調查表格,摸查轄區情況,劉渠民總是走在最前頭,最先完成工作。多年來,她從事社區服務始終帶著滿腔熱情,積極組織居民打掃樓前樓後衛生,逐家逐戶的把滅鼠藥、滅蟑螂藥送到居民手中;積極宣傳清理小開荒,組織居民把樓前樓後的空地和小荒地都種上了各種鮮花,美化了社區環境;當群眾反映樓前亂停車和亂建小鐵棚子時,她敢於出頭,找到車主和當事人耐心做工作,很快就使社區車輛停放有序,為了一件小事她會逐家逐戶樓上樓下,跑上十幾趟,實在累了就在緩步臺上休息一會,再往上爬,從不放棄,居民群眾都誇她是群眾的貼心人。

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她總結出“五心”工作法,即:走訪群眾要貼心,融入群眾要熱心,關心群眾要用心,傾聽民聲要耐心,幫助群眾要真心。劉渠民的努力也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在劉渠民的影響下社區的居民和睦相處,友愛和善,社區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譚名遠——退休不退志,他給困難群眾帶來溫暖

在奎文區葦灣社區,有這樣一位老年人,退休後,依然發揮著一名老幹部的餘熱,擔任社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五老志願者”、35號樓樓長等多項職務,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工作,堅持每天都到居委會“打卡上班”,發揮自身特長積極參加社區建設,為廣大老年人樹立了榜樣,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尊敬,他就是71歲的退休幹部譚名遠。

退休不退崗,他成立了德馨黨支部和鳶都晴雨百姓茶社。譚名遠作為一名老黨員,時刻不忘自己黨員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支部和社區開展的組織生活和各項學習活動。2014年,他組織社區的老黨員成立了德馨黨支部,自己擔任黨支部書記,每月組織三次學習,不僅僅學習理論知識,更注重實踐和具體的行動,每月的支部生活日,他都會組織老黨員走訪慰問困難家庭,去年走訪累計30多戶,走訪物資現金達5000多元。他還聯合企業對養老院捐助米、面、油等各種物資共計1500元,他所在的德馨黨支部連續三年榮獲奎文區“十佳示範黨支部”榮譽稱號,去年,德馨黨支部被區委授予“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此外,為促進鄰里和諧,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問題,葦灣社區于2015年成立了鳶都晴雨百姓茶社,譚名遠擔任社長。自成立至今,鳶都晴雨百姓茶室已經給社區居民解決問題矛盾一千多件,走訪困難群眾四十多家,志願服務時長2500多小時,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肯定和居民群眾的高度好評,2016年12月,“鳶都晴雨百姓茶社”志願服務專案被山東省委老幹部局評為“最佳老幹部志願服務專案”。

發揮餘熱,他給困難居民帶來溫暖。譚名遠雖然退休了,但他退休不退志,仍然默默的為組織、為人民、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餘熱,在助老扶殘方面,對部分不願意離開家或經濟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和重度殘疾人,他像照顧家人一樣照顧他們。社區31號樓的一位居民,雙腿殘疾,常年下不了樓,他就隔三差五給他買日常用品,得知他喜歡下象棋,他有空就去陪著下象棋;組織將社區一位元“雙殘”居民送入養老院,號召籌資將該居民的孩子送入學校。

在扶幼助困方面,他組織開展“先鋒助學集體活動日”,社區黨委對社區內的20名貧困學生進行結對幫扶。譚名遠和支部成員還擔負起了接送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上下學的工作,發揮“五老志願者”的作用,為孩子們輔導。

每天天還不亮,譚名遠就會圍著社區轉一圈,看看社區居民有什麼問題,他及時給解決,解決不了的他就會到社區反映,聯合社區黨委共同解決問題,十幾年如一日,他經常說:“只要我能動,我就會繼續為社區發揮餘熱。”

文章版權歸《濰坊廣播電視報·城市週報》所屬,轉載請注明來源

跑遍了樓上樓下的每戶人家,對所管轄樓道的居民情況瞭若指掌,只要是社區的事她都願意管,鄰里糾紛、調解等都有她的身影。“我能做到的事就儘量不麻煩居委會”是劉渠民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她樸實無華、默默奉獻的行為,深深的感動了周圍的居民。

提起劉渠民,增福堂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都豎起了大拇指。據瞭解,2012年社區分批次統一安裝攝像頭,因為資金有限,前期劉渠民所在的56號樓周圍沒有安裝,在樓道居民多次反映後,劉渠民自告奮勇來到居委會,主動表示將協調所在樓棟自行籌集資金安裝攝像頭。“當時劉大姨就跟我說,資金的問題我們不用擔心,她來解決,後來她挨家挨戶跑,還真讓她辦成功了。”城關街道增福堂社區黨總支書記張迎春笑著對記者說。

多年樓長經歷,劉渠民最深切的體會有兩點:一是充滿激情,只要社區領導分配任務,就滿懷熱情地接受。二是以誠待人,面對樓上的鄰里糾紛,劉渠民都會站在對方的角度去考慮,以心比心,從而化解矛盾解決問題。劉渠民說:“年輕的時候忙小家,公益事情做的少,現在自己退休了,有充足的時間做公益事情了,心裡覺得踏實。”

諸如此類的小事還有很多,像發放宣傳資料、填寫調查表格,摸查轄區情況,劉渠民總是走在最前頭,最先完成工作。多年來,她從事社區服務始終帶著滿腔熱情,積極組織居民打掃樓前樓後衛生,逐家逐戶的把滅鼠藥、滅蟑螂藥送到居民手中;積極宣傳清理小開荒,組織居民把樓前樓後的空地和小荒地都種上了各種鮮花,美化了社區環境;當群眾反映樓前亂停車和亂建小鐵棚子時,她敢於出頭,找到車主和當事人耐心做工作,很快就使社區車輛停放有序,為了一件小事她會逐家逐戶樓上樓下,跑上十幾趟,實在累了就在緩步臺上休息一會,再往上爬,從不放棄,居民群眾都誇她是群眾的貼心人。

在服務群眾的實踐中,她總結出“五心”工作法,即:走訪群眾要貼心,融入群眾要熱心,關心群眾要用心,傾聽民聲要耐心,幫助群眾要真心。劉渠民的努力也得到了社區居民的一致認可,在劉渠民的影響下社區的居民和睦相處,友愛和善,社區生活環境越來越好。

譚名遠——退休不退志,他給困難群眾帶來溫暖

在奎文區葦灣社區,有這樣一位老年人,退休後,依然發揮著一名老幹部的餘熱,擔任社區業主委員會主任、“五老志願者”、35號樓樓長等多項職務,熱心社會公益事業和社區工作,堅持每天都到居委會“打卡上班”,發揮自身特長積極參加社區建設,為廣大老年人樹立了榜樣,贏得了社區居民的尊敬,他就是71歲的退休幹部譚名遠。

退休不退崗,他成立了德馨黨支部和鳶都晴雨百姓茶社。譚名遠作為一名老黨員,時刻不忘自己黨員的責任和義務,積極參與支部和社區開展的組織生活和各項學習活動。2014年,他組織社區的老黨員成立了德馨黨支部,自己擔任黨支部書記,每月組織三次學習,不僅僅學習理論知識,更注重實踐和具體的行動,每月的支部生活日,他都會組織老黨員走訪慰問困難家庭,去年走訪累計30多戶,走訪物資現金達5000多元。他還聯合企業對養老院捐助米、面、油等各種物資共計1500元,他所在的德馨黨支部連續三年榮獲奎文區“十佳示範黨支部”榮譽稱號,去年,德馨黨支部被區委授予“優秀基層黨組織”榮譽稱號。

此外,為促進鄰里和諧,幫助社區居民解決問題,葦灣社區于2015年成立了鳶都晴雨百姓茶社,譚名遠擔任社長。自成立至今,鳶都晴雨百姓茶室已經給社區居民解決問題矛盾一千多件,走訪困難群眾四十多家,志願服務時長2500多小時,得到了省、市、區各級領導的肯定和居民群眾的高度好評,2016年12月,“鳶都晴雨百姓茶社”志願服務專案被山東省委老幹部局評為“最佳老幹部志願服務專案”。

發揮餘熱,他給困難居民帶來溫暖。譚名遠雖然退休了,但他退休不退志,仍然默默的為組織、為人民、為社會奉獻著自己的餘熱,在助老扶殘方面,對部分不願意離開家或經濟能力較差的老年人,尤其是空巢老人和重度殘疾人,他像照顧家人一樣照顧他們。社區31號樓的一位居民,雙腿殘疾,常年下不了樓,他就隔三差五給他買日常用品,得知他喜歡下象棋,他有空就去陪著下象棋;組織將社區一位元“雙殘”居民送入養老院,號召籌資將該居民的孩子送入學校。

在扶幼助困方面,他組織開展“先鋒助學集體活動日”,社區黨委對社區內的20名貧困學生進行結對幫扶。譚名遠和支部成員還擔負起了接送外來務工人員的孩子上下學的工作,發揮“五老志願者”的作用,為孩子們輔導。

每天天還不亮,譚名遠就會圍著社區轉一圈,看看社區居民有什麼問題,他及時給解決,解決不了的他就會到社區反映,聯合社區黨委共同解決問題,十幾年如一日,他經常說:“只要我能動,我就會繼續為社區發揮餘熱。”

文章版權歸《濰坊廣播電視報·城市週報》所屬,轉載請注明來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