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名畫背後的故事,伊凡雷帝殺子

《伊凡雷帝殺子》名畫是俄國19世紀後期到20世紀上半期最偉大的畫家——列賓的偉大畫作。 伊凡雷帝原本是伊凡四世, 之所以取名伊凡雷帝寓意恐怖的伊凡, 從名字是就可以看出伊凡四世統治時期的恐怖。

伊凡雷帝

伊凡四世是俄國歷史上第一位沙皇, 生性殘暴, 17歲時, 就殺死了握有實權的攝政王, 並自立為帝。 之後, 他並沒有收手, 而是屠殺了所有反對他的政敵, 並鎮壓屢次叛亂、絞死主教。 伊凡四世不僅毫不留情的殺死了自己的反對者, 最終失手殺死了自己的兒子。

伊凡雷帝

300多年後, 俄國偉大的畫家, 用自己手中的筆再現了當年那個慘烈的場景。 畫作背後的故事是:伊凡雷帝在一次與兒子的爭執時, 暴脾氣以來, 隨手就把自己手中笏杖向兒子猛擲過去, 正巧不幸擊中兒子的頭部。 瞬間兒子的頭就鮮血直冒, 這一粗劣的暴動把自己兒子的性命奪走。 伊凡四世頓悟到這絕後的可怕舉動, 於是立刻上前摟抱住即將垂死的兒子, 睜大恐怖、悔恨交加, 不知所措的雙眼, 他想求兒子饒恕已無濟於事, 獸性和人性同時顯示在伊凡的身上。

反對者

而列賓為了增強畫面的恐怖感, 採用了深重的紅色調, 把背景弄陰暗, 以加強前景的恐怖氣氛 。 紅色的地毯, 反映出這幕血腥的擊殺的恐怖感。 列賓集中刻畫在伊凡的瘦臉上, 瞪著兩隻驚恐萬狀的大眼珠, 那種不可逆轉的殺子之痛, 同時也預示著伊凡統治將臨滅亡, 也向世人展現了殘暴的沙皇統治註定失敗的原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