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陽光人社”照亮幸福民生

社保自助一體機便民利民, 有效提高服務效率。

國家統計局哈爾濱調查隊《2017年度萬人民生民意評價調查》顯示:哈爾濱居民幸福度創歷年新高,

達92.4%。

民生幸福與政府的惠民工程息息相關。 在“城鄉居民對惠民工作最滿意的十項工作”調查中, 與人社相關的工作占3項, 且名次居前。

近年來, 哈爾濱市人社局從滿足群眾需求出發, 大力推進電子政務建設, 積極構建“數位人社”“陽光人社”, “零距離”服務市民, 讓人民群眾充分享有人社領域深化改革紅利和資訊化發展成果。

“就業地圖”打造“10分鐘就業圖”, “人社APP”實現百姓“先看病、後收費”, “社保自助一體機”打通人社服務“最後一公里”——隨著一項項“互聯網+人社”的民生專案落地, 冰城百姓的幸福感持續提升。

A “互聯網+”打造“貼身”服務

這幾天, 市民大廈社保大廳內的20台“社保自助一體機”一經亮相, 就引發市民的關注。

“太方便了,

刷臉就能辦理幾十種社保業務, 再不用到視窗排隊了。 ”來自松北區的鄭先生說, “我要打一張社保繳費證明, 在這個機器上兩分鐘就打出來了。 ”

市人社局研發的這款“社保自助一體機”在國內率先開通了醫療保險個人欠費補繳和個人新參保業務, 填補了全國社保行業在自助一體機應用上的空白。 該機器依託社保網路系統, 集攝像頭、身份證讀卡器、社保卡讀卡器、指紋儀等於一體, 應用最先進的人臉識別系統, 居民刷一下臉就可輕鬆辦理涉及企業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檔案託管等八大類的120項服務。

據介紹, 哈市計畫於今年一期投入200台“社保自助一體機”, 覆蓋市、區兩級社會保險經辦機構, 並延伸至部分街道、社區,

讓居民足不出社區就可辦理多項社保業務。

“社保自助一體機”只是市人社局依託資訊化建設, 解決打通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的一個縮影。 近年來, 市人社局從便民利民、提高效率的目的出發, 緊跟網路資訊技術的發展步伐, 在人社領域率先提出並積極踐行“運用大資料、雲計算理念, 積極打造智慧人社”的資訊化建設目標構想, 按照“需求牽引、立足自我, 瞄準前沿、注重實用, 逐年建設、小步快跑”的思路, 構建“互聯網+人社服務”工作模式。

為此, 市人社局確立實施了“4321工程”:“4”即涵蓋就業創業、社會保障、人事人才、勞動關係四大板塊;“3”即拓展手機、門戶網站、有線電視三個外延服務;“2”即形成統計表和分析圖;“1”即通過社會保障卡的身份識別和金融功能,

打造“智慧人社”名片。

在這一工程引領下, 市人社局大力推行多樣化服務。 通過社會保障卡、網上服務平臺、手機APP、微信、有線電視網、自助服務一體機、12333諮詢電話、基層資訊服務平臺等為群眾提供豐富多彩的應用場景。 服務物件能夠根據自身實際自由選擇服務方式, 有效提升了服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在方便群眾辦事的同時, 人社部門彙集涵蓋各類人員全生命週期的大資料, 獲取了寶貴的資料資源, 為實施“互聯網+”和大資料戰略、推行人性化服務打下堅實基礎。

目前, 全市人社系統已連接為標準統一、上下貫通的資訊化網路, 城鄉800萬各類服務物件全部納入資訊化系統。 基層管理服務視窗達近千個,

無論服務物件在哪裡都能得到貼心服務, 群眾滿意度逐年上升。

現在, 市人社局在人才、就業、勞動關係、社保等業務辦理上, 全部實現“一站式”服務, 群眾不再需要奔波往返於不同審批部門審核、簽字、蓋章。

在市民大廈, “互聯網+人社服務”的分流作用讓人社服務視窗由22個縮減到9個, 平均每天辦理人次由6000人次降到3000人次, 減少了一半, 排長隊辦理業務的景象不再。

不僅如此, 市人社局還率先在國內推出各種創新服務, 為冰城百姓帶來不一樣的幸福體驗。

——設立“網上辦公自助辦理區”, 實現參保單位辦理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可通過網上申報查詢, 用人單位停保減員、死亡減員、職工調入調出可網上直接申報辦理;

——與哈爾濱銀行深度合作, 在國內率先推出醫保個人帳戶的手機APP購藥新模式,探索醫保個人帳戶“互聯網+”應用的新突破;

——與全國12個城市20所定點醫療機構、13家定點藥店實現聯網即時結算,滿足了我市30萬“候鳥式”參保人員的外地就醫需求。

從單一的視窗辦理,到“少走路、自助辦”,“不走路、網上辦”,“自由行、手機辦”的多層級、多選擇、多方位的服務模式,哈爾濱人社工作正由“人社資訊化”向“資訊化人社”邁進。

B 借“船”出海構建“智慧人社”

近日,哈爾濱市微信電子社保卡正式上線。冰城市民只要打開微信,就可以享受社保查詢等多項服務,還可通過微信支付購藥就醫。

微信電子社保卡正式運行,標誌著哈爾濱人社網上辦理業務實現了全網通。而實現與微信這一互聯網社交平臺的深度融合,則意味著市人社局借“船”出海戰略的又一次成功實施。

借“船”出海新理念的實施不僅降低了行政成本、減少了財政支出,而且改進了社會管理和服務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哈爾濱就業地圖”是市人社局歷時五年打造的一款互聯網服務平臺,涵蓋求職招聘、職業培訓、創業貸款、勞動維權等4個方面10項服務內容,已在哈爾濱全域實現“十分鐘就業服務圈”“二十分鐘培訓圈”“三十分鐘維權圈”的強大功能。

目前,“就業地圖”日點擊量4000多人次,平均每天向社會發佈招聘資訊8000多條、就業崗位4萬多個,被人社部列為“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畫。

如何能讓“就業地圖”迅速走向全省乃至全國?在借“船”出海思路下,市人社局與騰訊的合作一拍即合。

2016年12月,市人社局與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發佈微信版“哈爾濱就業地圖”。這不僅是全國首份基於社交平臺的就業服務地圖,更是首次將移動互聯網、社交平臺與就業服務相結合。此舉令“就業地圖”的功能和品牌得以擴展提升和迅速推廣。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敢於打破固有思維定勢、大膽創新——市人社局的借“船”出海還收到了“不花錢能辦事、少花錢也能辦大事”功效。

此外,市人社局還與螞蟻金服合作,將支付寶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到人社系統全部領域,建立身份識別體系,打通與服務物件的溝通通道,打造國內人社系統移動服務新標杆。

借“船”出海戰略讓市人社局資訊化總體建設水準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人社局門戶網站建設連續五年在全市評比中奪得第一名,手機APP購藥、就業地圖、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在全國均屬首創並居於領先地位。

C “陽光政務”築牢“防腐牆”

在去年“清理冒領社保基金百日攻堅戰”中,市人社局通過資料比對,發現70多人跨單位、跨統籌區域重複享受退休醫療待遇,129人冒領養老金,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以大資料為基礎的“陽光政務”,成為市人社局擰緊“跑冒滴漏”閥門、打造廉政防線的“先手棋”。

針對制度落實執行不到位、監管手段不得力、行政效率不夠高等問題,市人社局在業務全流程領域加強資訊公開、推進資訊控制、開展系統監測,不斷增強權力運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做到陽光決策、陽光行政、陽光監督,推動權力運行全過程、全方位地處於陽光之下,著力打造“陽光人社”。

“陽光人社”公開政務資訊。市人社局通過門戶網站、“人才網”、“招聘網”、基層社保平臺、自助服務機、手機短信、微息公眾號、電視廣播公益頻道、12333諮詢熱線等,全面公開局屬75項各類經辦業務的職權範圍、法規依據、辦事流程、審批程式、責任人員、問責追究,以及惠民政策、便民資訊、繳費標準、福利待遇等內容,讓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辦理條件、辦結時限做到家喻戶曉,使業務決策更加公開、透明、民主,各項權力運行陽光、規範。

“陽光人社”倒逼行政改革。去年,市人社局在“互聯網+人社”工作中啟動了工作流程要件梳理和清理工作,清理工作事項辦理前置要件共1364項,刪減約272項,達五分之一。對存在涉及面小、申報人數少、年限跨度大的事項進行優化,共刪減掉48項事項。與2016年相比,人社業務與服務物件見面次數減少19.25%,網上業務辦理率提高39.13%。

“陽光人社”創新監測模式。市人社局改變以往人盯人、人盯事的傳統監察監督手段。在基金運行、給付結算、勞動監察領域,建起了基於CA電子認證的人社資料審計監測系統,通過廣泛收集各方面資料,進行匯總、綜合、對比、分析和回饋,建立預警資訊資料庫,對業務資料運行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預警,一旦經辦機構或工作人員疏忽、作弊,監測系統很快可以感知並向監督人員提示,便於發現監督“盲區”和管理“漏洞”。

“以資訊技術打造‘陽光人社’,築起遮罩廉政風險的‘防火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劉志軍說,“我們將業務流程通過電子政務平臺自動實現,減少了傳統政務過程中可能的人為因素暗箱操作,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發生。這一成功實踐的啟示是,大資料能把權力關進籠子裡,讓腐敗沒有機會和空間。”

在國內率先推出醫保個人帳戶的手機APP購藥新模式,探索醫保個人帳戶“互聯網+”應用的新突破;

——與全國12個城市20所定點醫療機構、13家定點藥店實現聯網即時結算,滿足了我市30萬“候鳥式”參保人員的外地就醫需求。

從單一的視窗辦理,到“少走路、自助辦”,“不走路、網上辦”,“自由行、手機辦”的多層級、多選擇、多方位的服務模式,哈爾濱人社工作正由“人社資訊化”向“資訊化人社”邁進。

B 借“船”出海構建“智慧人社”

近日,哈爾濱市微信電子社保卡正式上線。冰城市民只要打開微信,就可以享受社保查詢等多項服務,還可通過微信支付購藥就醫。

微信電子社保卡正式運行,標誌著哈爾濱人社網上辦理業務實現了全網通。而實現與微信這一互聯網社交平臺的深度融合,則意味著市人社局借“船”出海戰略的又一次成功實施。

借“船”出海新理念的實施不僅降低了行政成本、減少了財政支出,而且改進了社會管理和服務方式,提高了行政效率,有效滿足了人民群眾不斷增長的公共服務需求。

“哈爾濱就業地圖”是市人社局歷時五年打造的一款互聯網服務平臺,涵蓋求職招聘、職業培訓、創業貸款、勞動維權等4個方面10項服務內容,已在哈爾濱全域實現“十分鐘就業服務圈”“二十分鐘培訓圈”“三十分鐘維權圈”的強大功能。

目前,“就業地圖”日點擊量4000多人次,平均每天向社會發佈招聘資訊8000多條、就業崗位4萬多個,被人社部列為“互聯網+人社”2020行動計畫。

如何能讓“就業地圖”迅速走向全省乃至全國?在借“船”出海思路下,市人社局與騰訊的合作一拍即合。

2016年12月,市人社局與騰訊“互聯網+”合作事業部簽署戰略合作協定,發佈微信版“哈爾濱就業地圖”。這不僅是全國首份基於社交平臺的就業服務地圖,更是首次將移動互聯網、社交平臺與就業服務相結合。此舉令“就業地圖”的功能和品牌得以擴展提升和迅速推廣。

按照市場經濟規律辦事,敢於打破固有思維定勢、大膽創新——市人社局的借“船”出海還收到了“不花錢能辦事、少花錢也能辦大事”功效。

此外,市人社局還與螞蟻金服合作,將支付寶人臉識別等技術應用到人社系統全部領域,建立身份識別體系,打通與服務物件的溝通通道,打造國內人社系統移動服務新標杆。

借“船”出海戰略讓市人社局資訊化總體建設水準始終走在全國前列。人社局門戶網站建設連續五年在全市評比中奪得第一名,手機APP購藥、就業地圖、異地就醫即時結算在全國均屬首創並居於領先地位。

C “陽光政務”築牢“防腐牆”

在去年“清理冒領社保基金百日攻堅戰”中,市人社局通過資料比對,發現70多人跨單位、跨統籌區域重複享受退休醫療待遇,129人冒領養老金,挽回經濟損失100多萬元。

以大資料為基礎的“陽光政務”,成為市人社局擰緊“跑冒滴漏”閥門、打造廉政防線的“先手棋”。

針對制度落實執行不到位、監管手段不得力、行政效率不夠高等問題,市人社局在業務全流程領域加強資訊公開、推進資訊控制、開展系統監測,不斷增強權力運行的公開性和透明度,做到陽光決策、陽光行政、陽光監督,推動權力運行全過程、全方位地處於陽光之下,著力打造“陽光人社”。

“陽光人社”公開政務資訊。市人社局通過門戶網站、“人才網”、“招聘網”、基層社保平臺、自助服務機、手機短信、微息公眾號、電視廣播公益頻道、12333諮詢熱線等,全面公開局屬75項各類經辦業務的職權範圍、法規依據、辦事流程、審批程式、責任人員、問責追究,以及惠民政策、便民資訊、繳費標準、福利待遇等內容,讓服務事項、辦事指南、辦理條件、辦結時限做到家喻戶曉,使業務決策更加公開、透明、民主,各項權力運行陽光、規範。

“陽光人社”倒逼行政改革。去年,市人社局在“互聯網+人社”工作中啟動了工作流程要件梳理和清理工作,清理工作事項辦理前置要件共1364項,刪減約272項,達五分之一。對存在涉及面小、申報人數少、年限跨度大的事項進行優化,共刪減掉48項事項。與2016年相比,人社業務與服務物件見面次數減少19.25%,網上業務辦理率提高39.13%。

“陽光人社”創新監測模式。市人社局改變以往人盯人、人盯事的傳統監察監督手段。在基金運行、給付結算、勞動監察領域,建起了基於CA電子認證的人社資料審計監測系統,通過廣泛收集各方面資料,進行匯總、綜合、對比、分析和回饋,建立預警資訊資料庫,對業務資料運行出現的異常情況進行預警,一旦經辦機構或工作人員疏忽、作弊,監測系統很快可以感知並向監督人員提示,便於發現監督“盲區”和管理“漏洞”。

“以資訊技術打造‘陽光人社’,築起遮罩廉政風險的‘防火牆’。”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劉志軍說,“我們將業務流程通過電子政務平臺自動實現,減少了傳統政務過程中可能的人為因素暗箱操作,從源頭上預防腐敗發生。這一成功實踐的啟示是,大資料能把權力關進籠子裡,讓腐敗沒有機會和空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