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歐陽修浪漫宋詞名句,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古詩詞賞析

〖 生查子·元夕 〗

宋代·歐陽修

去年元夜時, 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 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 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 淚濕春衫袖。

白話

去年元宵夜, 繁華的街市燈火閃爍, 一片光亮如同白晝。 圓圓的月兒悄悄爬上柳樹梢, 相愛的人兒約會在黃昏後。 今年的元宵節, 明月依然高掛, 燈火照舊輝煌。 相愛的人兒卻不見蹤影, 思念的淚水浸濕了衣袖。

賞析

這首小詞, 借去、今兩年元宵節情景的對比,

追懷已逝去的美好愛情。 語言平淺樸素, 感情真摯含蓄, 令人讀後回味無窮。

詞的上闋回憶去年的元宵佳節, 著力刻畫兩心相許的和諧情意。 元宵節是傳統的燈節, 自唐玄宗始, 每年正月十五夜大放燈火, 連續三夜。 從宋太祖開寶年間起, 又增加兩夜, 名曰“五夜元宵”, 盛況空前;入夜, 萬燈齊明, 遊人如織, 熱鬧非凡。 對此, 宋人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的描繪是: “燈山上彩, 金碧相射, 錦繡交輝。 ”是夜, 人們相聚賞月觀燈, 情侶也借此密約幽會。

歐陽修便以這一良辰美景作為表達戀人相會、傾吐衷情的契機, 因而, 詞一開篇, 在點明“元夜”這一特定時間後, 緊接著便以“花市燈如晝”一句對燈火通明、美不勝收的佳節景象作了概括描述。

“晝”字本是一個尋常字眼, 用在這裡, 卻將那燈火燦爛、明亮無比的夜景寫盡。 詩人對元宵夜這一特定時空的簡要而又生動的交待與描述, 自然而然地為情人密約幽會提供了一個優美的環境與和諧的氣氛。 於是, 那令人激動不已、久久期待的幽會之約, 便在這一美好境界中實現。

詩人又巧妙地以 “月”、“柳”、“黃昏” 等作為情人表達切切情與綿綿意的背景, 更可謂錦上添花了。 月到十五分外明, 這明亮的圓月莫不是象徵他們的愛情永遠圓滿?柳絲輕撫, 這細長的柔絲許是象徵他們的愛情深長綿遠?“黃昏”時分的暮色蒼茫, 則為他們真摯的愛情籠上了一層迷蒙色彩, 使之更加如夢如幻, 如醉如癡。 對情人約會時的種種情態, 詩人雖不置一詞, 不贅一語, 但他所提供的由 “月”、“柳”、“黃昏”、“人”構成的這一優美溫馨境界, 已足夠讓讀者帶著各自的經驗和想像去體會、去深味、去補充那說出一半後還掩藏著的五分 “空白”。

下闋寫今年元宵節的哀傷幽怨。 今年元宵夜, 燈火依舊燦爛, 月兒依舊明亮,

柳絲依舊輕柔, 黃昏依舊迷人。 “依舊” 兩字, 簡潔有力地將去年的情景重新展示, 似乎一切都在教人憶起去年那美好的約會。 但是, 就在這眾多的“依舊”中卻偏偏少了一個高於一切的主體——去年赴約的心上人。 “不見” 兩字, 如一聲驚雷, 劈空而來, 無情地撕裂著當事人沉痛哀絕的心。 去年佳影一雙, 今年卻形單影獨;去年笑語歡聲, 今年卻哀泣低訴;去年喜氣盈盈, 今年卻愁緒縷縷……從上闋到下闋的這一陡轉, 怎不令人心情沉鬱悲從中來?! 往日相愛的甜蜜情景歷歷在目, 如今卻物是人非蹤影難覓, 神恍惚, 思迷亂, 憂傷難絕, 止不住的淚水奪眶而出, 沾濕了衫袖。 “淚濕春衫袖”一句, 寫的雖是外形表現, 卻能展示出深蘊的心理層次, 使人讀後感而歎之,回味無窮。

使人讀後感而歎之,回味無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