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崇禎何德何能?讓網友心甘情願,當眾下跪祭祀?

可憐生為皇帝身, 對於大多數來說, 只看到了皇帝的一身榮華富貴, 卻不知其背後的艱辛。

作為皇帝的崇禎帝朱由檢並不完美, 但在滿清黑暗統治二百多年裡, 以身殉國死於社稷的崇禎皇帝, 早已在天下億萬大明遺民心目被神格化, 激勵了不知多少仁人志士的愛國熱情, 奮不顧身地投身到反清事業。

崇禎皇帝本非昏聵之主, 他在位期間, 勤政節儉, 不耽聲色, 不貪歡娛, 屢下“罪己詔”, 願將連綿不斷的天災人禍一力承擔, 詔書歉疚深重, 感自肺腑。

一直到城破自盡時, 崇禎皇帝仍心念黎民百姓身陷水火之困,

他的遺書字字血淚, 罵奸臣, 怨天命, 同時更充滿自責, 卻對大明子民負疚極深, 所以自去冠冕, 以發覆面, 只求闖軍勿傷百姓一人。

縱然崇禎皇帝為君施政時, 確有許多缺失和可議之處, 論其本身才幹, 也算不上英明神武的明君聖主, 無力挽回明末體制的種種弊端,

然而他以身殉國時, 尚能一心掛念百姓安危, 加上其私德嚴謹而無可挑剔, 即使是敵人也難潑髒水, 當然贏得了當時後世的無限同情。

甚至和明王朝不共戴天的農民義軍首領李自成, 同樣佈告天下「君非甚暗,孤立而煬灶恒多,臣盡行私, 比黨而公忠絕少」(皇帝並非昏庸, 而是身邊大臣盡皆結黨謀私, 公忠體國者太少。 )

從閻應元到夏完淳, 從張同敞到張煌言, 從李定國到鄭成功, 當時眾多華夏人傑英雄, 無不是在“大明崇禎烈皇”的英靈下誓死奮戰, 縞素臨江誓滅胡,雄師十萬氣吞吳。

試看天塹投鞭渡, 不信中原日月亡!

最終, 也正是一群把崇禎皇帝的英靈奉為神祇的英雄志士, 那些在飽學之士眼裡盲目、愚昧、片面、無知的學生會黨們, 一次次如飛蛾撲火般的攻擊, 嚇得那些尸位素餐的滿清權貴們惶惶不可終日, 才讓那些位高權重的官僚精英也迫于情勢, 轉變立場, 站在了主體民族這邊。

終於:龍椅推倒了, 皇冠砸碎了, 辮子革掉了, 滿清滅亡了!

辛亥革命時,

許多地方的革命黨人臂紮白巾衝鋒陷陣, 在大眾百姓眼裡, 這正是在“為崇禎皇帝戴孝”。

魯迅先生《阿q正傳》寫到:生為皇帝, 朱由檢能力不足舉措失當, 難以挽救大明。 死為神祇, 烈皇帝鼓舞萬千英傑志士, 重開華夏之天。

所以, 作為華夏民族不屈精神象徵的崇禎皇帝, 具有極重要的歷史地位與象徵意義, 當不當得起後世華夏子孫一拜?

當拜!

只不過目前錦繡山上所謂"思陵"之碑, 實為沐猴而冠的滿清胡虜, 將崇禎帝靈柩草草安置于原田妃墓中, 並以所謂‘勝國不稱宗’, 貶煌煌大明之毅宗烈皇帝、孝節烈皇后位號, 變成不倫不類的“莊烈湣皇帝、莊烈湣皇后”, 這羞辱的不止是崇禎帝和周皇后, 更是我億萬華夏子民!

【烈皇帝殯于田妃墓, 國恥未雪, 不謂之攢宮不可也!以陵稱不可也!以思稱尤不可也!】——《帝陵圖說》

所以, 待得重修思陵之日, 廢滿清之碑, 正烈皇之名, 方值得每個心念華夏的炎黃子孫去推金山、倒玉柱、理正衣冠, 肅容叩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