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VOCs治理應監測先行 近千億市場空間或將打開

隨著VOCs污染防治的不斷推進, VOCs監測已成為污染源管理的重要手段, 利好政策持續加碼。 我國首個《大氣VOCs線上監測系統評估工作指南》的發佈, 有利於VOCs監測技術體系進入精細化管控, 加快VOCs監測市場釋放。

緊緊圍繞“藍天保衛戰”, 大氣污染防治是必須攻堅的三大環保戰役之一。 隨著國家對大氣污染治理的重視, 細分污染物如揮發性有機物(VOCs)的監測和治理也被屢屢提上日程。

VOCs是嚴重的大氣污染物質, 是PM2.5前體物質, 更是我國當前區域複合型空氣污染的主要貢獻者之一。 研究表明控制VOCs的排放是治理霧霾改善大氣環境品質的手段之一, 因此, VOCs的監測和治理顯得愈發重要。

自“十三五”規劃綱要首次把VOCs納入約束性指標以來, 環保部發佈了一系列VOCs監測標準和治理方案。 資料顯示, 在我國現行的42項固定源排放國家標準中, 涉及VOCs排放控制的有14項, 共有約78種VOCs指標。 為全過程監管和削減VOCs排放量, 環保部正在制定21項涉及VOCs排放控制的標準。

繼《重點行業揮發性有機物削減行動計畫》、《“十三五”節能減排綜合工作方案》、《“十三五”揮發性有機物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頒佈之後, 我國VOCs監測治理行業再迎政策拐點。

2017年11月21日, 我國首個《大氣VOCs線上監測系統評估工作指南》發佈, 提出了規範線上監測系統評估框架和基礎辦法, 促使城市大氣VOCs監測技術體系進入精細化管控。

該指南是VOCs線上監測領域首份框架性和指導性檔, 基於上海、深圳等城市開展VOCs線上監測評估工作中的經驗,

以支援省市開展大氣VOCs線上監測管理, 不僅規範了當前VOCs線上監測技術市場的狀況, 也為獲得準確可靠、科學有效的監測資料提供了科學保障。

上海市環境監測中心有機分析特聘專家林長青表示, VOCs的監測是一項非常精細化的工作, 每一步都不能鬆懈,

才能把它做好。

與此同時, 全國各地就VOCs治理不斷開徵相關工作, 北京、上海、湖南、江蘇、安徽等18個省(區、市)出臺了VOCs排汙費徵收標準政策。 截至2017年7月, 共申報企業2981戶, 徵收金額6.87億元。

政策導向的明朗使得VOCs監測成為“十三五”環境行業新的增長點, 隨著後續配套政策(治理標準、重點行業整治方案、排汙費徵收等)的陸續出臺, VOCs監測將在未來三年迎來快速增長, 撬動近千億的治理工程市場。 其中, VOCs監測的市場空間主要體現在空氣品質監測和重點領域污染源監測兩個方面。

得益於此,業內企業紛紛加大了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投入。監測與治理市場也湧現出一批技術領先、市場經驗豐富並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由於VOCs監測的進展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是涉及各行業的排放標準尚不完全,很多企業還處於觀望態度,且市場仍處於藍海階段,其背後的風險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待排放標準實施後,同時配合政策的執行力度,會給企業帶來業務的快速提升。

得益於此,業內企業紛紛加大了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投入。監測與治理市場也湧現出一批技術領先、市場經驗豐富並極具社會責任感的企業。

由於VOCs監測的進展現在還處於起步階段,主要是涉及各行業的排放標準尚不完全,很多企業還處於觀望態度,且市場仍處於藍海階段,其背後的風險不容忽視。業內人士表示,待排放標準實施後,同時配合政策的執行力度,會給企業帶來業務的快速提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