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300億基金一天搶完,A股見頂了嗎……

過去A股20年的歷史上, 只有5檔股票型基金達到過單日募集超300億的成績, 而上次發生的時間還要追溯至2007年。

月16日上午, 興全合宜混合A開始對外發售,

僅10時左右即有消息傳出:興全合宜募集規模已經超過100億。 隨後不久, 100億的資料很快被刷新, 至中午12時30分, 有管道人士在微信朋友圈表示, 興全合宜基金已經賣出了260億。 截至當日15時, 興全合宜全天銷售突破了300億元。

這是基民的過度狂熱,

還是市場發展的必然?或許這需要我們在當下的冷靜思考。

一、為何出現百億基金的熱銷?

從興全合宜的推介材料來看, 這檔基金確實有不少頗引投資者注視的“賣點”:由明星基金經理謝治宇實力擔綱、靈活配置, 掘金滬港深三地、興全近兩年半以來的第一隻權益類新基金。

顯然, 明星基金經理加持, 加上興全基金在權益投資方面的口碑, 是促成興全合宜大賣的最主要原因。

下圖是謝治宇管理的興全合潤基金走勢:

下圖是興全合潤2017年底的十大重倉股

二、基金熱銷是否見頂的信號?

放眼公募基金成立20年以來的發展軌跡,

在興全合宜之前, 新基金IPO單日募集在300億以上的僅有5只, 分別是2006年12月成立的嘉實策略增長和2007年成立的首批4只QDII基金。

不過, 上述5檔基金截至2017年末的最新規模均在60億以下, 尤其是其中4只QDII基金的尷尬過往, 更是老基民難以忘懷的痛。

這四檔基金在經歷了整整10年以後, 只有華夏全球精選勉強超過了淨值, 另外三隻都還在淨值之下, 其中上投摩根亞太優勢至今虧損仍有17.5%。

正是由於首批QDII這段尷尬的歷史, 使得市場在熱議興全合宜這場狂歡之時, 也擔憂是否存在“過度狂熱”的情況, 甚至有少數市場人士擔憂這是否意味著短期市場進入頂部。

在A股過去的歷史上, 基金的熱銷確實較多意味著市場短期達到頂部。

市場上單日募集超百億的基金中, 多以2007年7、8月和2015年6月成立居多, 而這剛好是A股市場的兩個大頂。

當然, 保持謹慎是必然的。 深圳一位公募人士指出, “300億的基金, 一旦搞砸了是要砸招牌的。 而且這可能不僅僅是興全一家基金公司的事情, 一旦客戶被傷害, 幾年內可能都不會再買基金了, 所以監管對此非常謹慎, 因為不能再讓QDII的歷史重演。 ”

以此判斷市場見頂肯定不至於, 但短期過熱是肯定有的。

未來, 各種基金會越來越分化, 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經理將聚集更多的資源, 不會像以前一樣隨便一個基金就能募集到一大筆錢, 這是一個自然選擇的結果, 所以300億基金的出現既是一種偶然, 也是一種必然。

三、機構轉為強化藍籌風格

在目前全球藍籌牛市的背景下,愈來愈多類似興全合宜這種規模很大的藍籌基金的出現,將極有可能繼續強化市場的藍籌趨勢。

A股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上證50漲成這樣的情況,尤其最近這一波行情並沒有太多增量資金入場,都是存量資金在博弈,那肯定要選擇流動性更好的股票。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興全合宜一天內募集到了300億,加上之後還有富國、中歐等很多公司都在狂發權益基金,但即便就是募集到1000億的資金入市,他們的配置方向還會是藍籌。

至少2018年上半年依舊是大盤藍籌的行情,目前看不到任何可以扭轉這種風格的外部力量。

一位公募投資總監認為,這些大規模基金會選擇偏藍籌的配置方向。

他表示,“結構牛市,強化藍籌風格是必然的,但未來市場的操作難度將愈來愈困難。尤其規模越大,挑戰會越高。”

自從2015年年中股市大幅調整以來,監管層對股市進行嚴厲監管,諸多橫行股市的遊資和牛散紛紛折戟,其中最具標誌性事件無疑是澤熙基金的隕落,從彼時開始,很多事情便已經註定要發生變化。如此嚴格監管的環境之下,炒作小票土壤難存,真正的投資博弈將在專業機構之間展開。

從開年滬指走出26年來的首次11連陽,但市場的賺錢效應並不高的現實情況亦可見,A股已然是機構主導的天下。這兩年A股入市資金明顯以機構資金居多,機構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在提升,A股逐漸機構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點確實在不斷深入人心。對於普通散戶來說,在機構占比越來越多的市場環境下博弈,無疑難度極高,選擇將資金交給機構或是一個更大眾化的選擇。

我們認為普通投資者打算在證券市場長期賺錢只有兩個方法:要麼把自己訓練成為專業的投資人;要麼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人。

市場永遠不缺錢,缺的是能持續賺錢的人,大量資金追逐少數優秀投資者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投資魔方

在目前全球藍籌牛市的背景下,愈來愈多類似興全合宜這種規模很大的藍籌基金的出現,將極有可能繼續強化市場的藍籌趨勢。

A股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上證50漲成這樣的情況,尤其最近這一波行情並沒有太多增量資金入場,都是存量資金在博弈,那肯定要選擇流動性更好的股票。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興全合宜一天內募集到了300億,加上之後還有富國、中歐等很多公司都在狂發權益基金,但即便就是募集到1000億的資金入市,他們的配置方向還會是藍籌。

至少2018年上半年依舊是大盤藍籌的行情,目前看不到任何可以扭轉這種風格的外部力量。

一位公募投資總監認為,這些大規模基金會選擇偏藍籌的配置方向。

他表示,“結構牛市,強化藍籌風格是必然的,但未來市場的操作難度將愈來愈困難。尤其規模越大,挑戰會越高。”

自從2015年年中股市大幅調整以來,監管層對股市進行嚴厲監管,諸多橫行股市的遊資和牛散紛紛折戟,其中最具標誌性事件無疑是澤熙基金的隕落,從彼時開始,很多事情便已經註定要發生變化。如此嚴格監管的環境之下,炒作小票土壤難存,真正的投資博弈將在專業機構之間展開。

從開年滬指走出26年來的首次11連陽,但市場的賺錢效應並不高的現實情況亦可見,A股已然是機構主導的天下。這兩年A股入市資金明顯以機構資金居多,機構的話語權和定價權在提升,A股逐漸機構化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事實上,“炒股不如買基金”的觀點確實在不斷深入人心。對於普通散戶來說,在機構占比越來越多的市場環境下博弈,無疑難度極高,選擇將資金交給機構或是一個更大眾化的選擇。

我們認為普通投資者打算在證券市場長期賺錢只有兩個方法:要麼把自己訓練成為專業的投資人;要麼把資金交給專業的投資人。

市場永遠不缺錢,缺的是能持續賺錢的人,大量資金追逐少數優秀投資者是一個必然的結果。——投資魔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