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顧彥暉生平簡介

顧彥暉(?-897年11月16日), 晚唐軍閥, 大順二年(891年)繼承其兄顧彥朗為東川節度使, 直至為前盟友王建所敗, 舉家自殺。

光啟三年(887年), 唐僖宗任顧彥朗為東川節度使。 顧彥朗到任後, 任顧彥暉為漢州刺史。 此時, 曾與顧彥朗在神策軍共事的王建奪取閬州, 自稱刺史, 出兵襲擊鄰鎮, 但和顧彥朗保持友好。 西川節度使陳敬瑄擔心顧、王合兵攻打西川。 陳敬瑄的弟弟、曾大權在握的宦官田令孜曾以王建為養子, 稱自己能把王建召來為陳效力。 陳敬瑄便寫信請王建前來。 王建起初也同意了, 把家眷留在東川軍部梓州顧彥朗身邊,

前往西川軍部成都。 但王建還在途中時, 西川參謀李乂又對陳敬瑄說王建不可靠, 陳敬瑄便想阻止王建。 但王建于路擊敗陳敬瑄派來阻攔他的部將, 堅持前往成都。 顧彥朗讓顧彥暉率軍協助王建。 他們包圍成都三日卻不能攻克, 於是解圍。

但是, 王建繼續討伐陳敬瑄, 襲取了西川的很多州縣。 文德元年(888年), 唐僖宗崩, 弟唐昭宗繼位, 他厭惡田令孜。 王建上表昭宗稱陳敬瑄、田令孜為反抗朝廷統治的叛軍, 應予以征討, 顧彥朗也上表支持王建。 昭宗任宰相韋昭度為新任西川節度使, 召陳敬瑄回長安任龍武統軍。 陳敬瑄抗命, 昭宗便向他宣戰, 以韋昭度為行營招討使, 顧彥朗、王建、山南西道節度使楊守亮為其副手。 顧彥暉也在軍中,

與王建同為大校。

這場戰事持續了幾年。 龍紀元年(889年), 顧彥暉與年幼于顧彥朗的哥哥僧人棲讓奉命鑄重達五百鈞的聖鐘。 同年, 顧彥暉從漢州離任。 大順二年(891年), 陳敬瑄陷入絕境, 但朝廷因新敗于軍閥河東節度使李克用, 國庫耗盡。 昭宗想停止討伐陳敬瑄, 下詔恢復其官爵, 命顧彥朗、王建各自撤軍。 但王建覺察到陳敬瑄即將戰敗, 恐嚇韋昭度交出軍權隻身回長安。 陳敬瑄、田令孜投降, 王建成為西川節度使。 九月, 顧彥朗卒, 顧彥暉稱東川留後。

當年十二月, 昭宗任顧彥暉為東川全權節度使, 派中使宋道弼去送旌旗符節給他。 而此時, 楊守亮已和養父原當權宦官楊複恭一同背叛了朝廷, 讓養兄綿州刺史楊守厚于途將宋道弼劫持,

併發兵攻梓州。 顧彥暉向王建求援。 但王建儘管和與自己是連襟的顧彥朗友好, 對顧彥暉卻不然, 密謀奪取東川, 加上兩川彼此盤問關卡、賦稅, 吞併之心更重了。 因此, 他派華洪、李簡、王宗侃、王宗弼率援軍前往, 卻密令他們, 一旦擊敗山南西道軍, 顧彥暉設宴款待, 就在席間擒住他並奪取東川。 王宗侃擊敗楊守厚後, 楊守亮被迫退兵, 顧彥暉也確實準備設宴。 但因王宗弼向他洩密, 顧彥暉稱病取消了宴席。

儘管這樣且此後王建吞併顧彥暉的心思更重, 兩川還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聯盟關係, 比如景福元年(892年), 王建攻打威戎軍節度使楊晟軍部彭州, 三月, 楊晟向楊守厚求援, 建議他攻打梓州, 迫使王建來救援。

楊守厚照辦了, 並誘使顧彥暉帳下戍守梓州的神策督將竇行實作為內應, 但楊守厚兵到涪城時, 竇行實暴露, 被顧彥暉處斬。 楊守厚不但未能攻克梓州, 又與養兄弟楊守忠、楊守貞先後被王建派出的吉諫、李簡所敗, 只能退兵。

同年, 王建攻顧彥暉。 顧彥暉求救于楊守亮, 楊守亮派楊子彥戍梓州。

八月, 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已擊敗楊守亮並奪取了山南西道和武定軍。 二年(893年)正月, 他想和顧彥暉結盟。 因為先前宋道弼被劫, 顧彥暉未能得到正式任命, 這些年仍然只能稱權知劍南東川兵馬留後。 李茂貞奏請昭宗再任顧彥暉為全權節度使。 昭宗照辦了, 下詔以顧彥暉為檢校尚書右僕射, 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 充劍南東川節度觀察等使,

又進檢校司空。 李茂貞派養子知興元府事李繼密率軍進入東川協助顧彥暉。 但不久, 王建就在利州擊敗東川和鳳翔的聯軍。 顧彥暉求和, 許諾和李茂貞絕交, 王建同意了。

乾寧二年(895年)七月, 昭宗為免遭入京的李茂貞和靜難節度使王行瑜挾持而暫離長安出奔石門, 下詔王建、顧彥暉勤王。 同月, 華洪破綿州, 得到顧彥暉旌節。 十二月, 王建誣陷顧彥暉不發兵勤王、掠奪輜重、派瀘州刺史馬敬儒斷峽路等, 請求討伐, 回師派華洪攻東川。 顧彥暉不敢出戰, 只遣人堵塞王建船路, 王建於是攻取巴、閬、蓬、渠、通、果、龍、利八州。 從此, 兩川戰火不斷。 當月, 東川軍俘獲時為西川別將的王宗弼。 顧彥暉責道:“王公為什麼討伐我?君是大將, 為何不諫?”王宗弼謝罪,顧彥暉記得當初他泄謀之事,給他鬆綁,讓他就館,給他完備的帳幕被服,收他為養子,改名顧琛。三年(896年)四月,昭宗派中使去梓州和解兩川,王建奉詔回師成都,但戰事未停。顧彥暉計窮,大掠漢、眉、資、簡等州。又向李茂貞求援,李茂貞也有心爭奪東川,但害怕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來攻,無能為力,反而為此分心,在當年七月唐昭宗被自己所迫出奔時,未能劫持之。四年(897年),華洪率眾五萬攻顧彥暉,取渝、昌、普三州,屯兵梓州南,敗顧彥暉軍,奪鎧馬八百,堅兵圍城。四月,昭宗以右諫議大夫(《新唐書》作左諫議大夫)李洵、判官韋莊為兩川宣諭使,和解王建、顧彥暉。六月,李茂貞表王建侵伐鄰鎮、連年用兵,昭宗貶王建為南州刺史,遷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但二人事實上都已割據,均未奉詔)。同月宣諭使到梓州,王建不奉命。王建與顧彥暉交戰五十餘次,九月,圍梓州。王建妻弟蜀州刺史周德權指出討伐東川三年使得西川軍民俱困,顧彥暉懦而無謀,想偷安,對割據東川州縣的農民軍頭領誘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堅守不下,建議王建對這些頭領諭以禍福,恩威並施,顧彥暉越發陷入絕境。

十月,顧彥暉被圍急,顧瑤知道城池必然要失守,請求聚集親信飲宴同死,以免為人魚肉。城陷之日,顧彥暉聚集宗族將領飲宴,顧瑤仗劍入內,顧彥暉說顧琛非舊部,不應同死,而應求生,並把城牆壞掉的地方指給他看命他離開,於是顧琛離開了,回到王建身邊。顧彥暉手刃妻兒,自刎,宗族諸將皆死,麾下軍隊尚有七萬。兩川交戰時,朝廷原本以兵部尚書劉崇望為檢校右僕射、平章事、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未到任即召還。王建佔領東川,洋、果、閬等州皆為王建所有,王建也因而被任為兼劍南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加食邑一千戶。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為何不諫?”王宗弼謝罪,顧彥暉記得當初他泄謀之事,給他鬆綁,讓他就館,給他完備的帳幕被服,收他為養子,改名顧琛。三年(896年)四月,昭宗派中使去梓州和解兩川,王建奉詔回師成都,但戰事未停。顧彥暉計窮,大掠漢、眉、資、簡等州。又向李茂貞求援,李茂貞也有心爭奪東川,但害怕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來攻,無能為力,反而為此分心,在當年七月唐昭宗被自己所迫出奔時,未能劫持之。四年(897年),華洪率眾五萬攻顧彥暉,取渝、昌、普三州,屯兵梓州南,敗顧彥暉軍,奪鎧馬八百,堅兵圍城。四月,昭宗以右諫議大夫(《新唐書》作左諫議大夫)李洵、判官韋莊為兩川宣諭使,和解王建、顧彥暉。六月,李茂貞表王建侵伐鄰鎮、連年用兵,昭宗貶王建為南州刺史,遷李茂貞為西川節度使(但二人事實上都已割據,均未奉詔)。同月宣諭使到梓州,王建不奉命。王建與顧彥暉交戰五十餘次,九月,圍梓州。王建妻弟蜀州刺史周德權指出討伐東川三年使得西川軍民俱困,顧彥暉懦而無謀,想偷安,對割據東川州縣的農民軍頭領誘以厚利,恃其救援,故堅守不下,建議王建對這些頭領諭以禍福,恩威並施,顧彥暉越發陷入絕境。

十月,顧彥暉被圍急,顧瑤知道城池必然要失守,請求聚集親信飲宴同死,以免為人魚肉。城陷之日,顧彥暉聚集宗族將領飲宴,顧瑤仗劍入內,顧彥暉說顧琛非舊部,不應同死,而應求生,並把城牆壞掉的地方指給他看命他離開,於是顧琛離開了,回到王建身邊。顧彥暉手刃妻兒,自刎,宗族諸將皆死,麾下軍隊尚有七萬。兩川交戰時,朝廷原本以兵部尚書劉崇望為檢校右僕射、平章事、梓州刺史、劍南東川節度使,未到任即召還。王建佔領東川,洋、果、閬等州皆為王建所有,王建也因而被任為兼劍南東川、武信軍兩道都指揮制置等使,加食邑一千戶。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