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包青天從來沒做過宰相為何卻被稱為包相爺?原因就這1點!

傳統古戲中, 包公經常以宰相的身份出現, 人們習慣性地稱他為“包相爺”。 秦腔《鍘美案》中有這樣的唱詞:“相爺替民伸屈冤……”但是根據正史記載, 包拯從來都沒有做過宰相。

包拯所處的宋朝, 中書門下的長官為正宰相, 亦稱“同中書門下平章事”, 副宰相稱“參知政事”。 後來, “參知政事”與正宰相基本無差別, 這使得正宰相事權更為分散。 宋太宗即位後, 一相四參或二相二參是常事。 到了宋朝末年, 在文武百官心裡, 宰相之職近於雞肋, 食之無味且有些危險, 棄之卻又心有不甘。

包拯是北宋天聖五年(1027年)中進士。 宋景四年(1037年)任天長知縣, 後調任端州(今廣東肇慶)任知州。 西元1056年十二月, 包拯入主開封府, 他用短短的一年時間, 把開封府治理得井井有條, 贏得了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五年後, 他官至樞密副使, 次年五月病逝, “京師吏民, 莫不感傷”, 歎息之聲, 波及大街小巷。

歷史上的包拯鐵面無私, 不懼權貴, 在任期間, 斷了不少錯案、冤案、疑案, 在世人心中堪比“青天”。

包拯為官二十餘年, 最高任職是樞密副使, 也就是樞密院的副長官。 樞密院是管理軍國要政的最高國務機構之一, 其權力與當時的宰相相當。 因此, 雖然包拯沒有擔任過正式的宰相,

但後人稱之為“包相”也不算太錯。

在後來的舞臺上, 為什麼人們越來越喜歡將“包青天”定位為“宰相”呢?很顯然, 老百姓希望這樣一位公正耿直的官員掌握更大的權力, 好為更多的平民百姓申冤作主, 同時也給每個時代類似職位的官員們照照鏡子,

以便時刻能遇到一位他那樣的“青天”。

從這一點上來講, 人們喜歡尊稱包拯為“包相”, 其實是寄託一種願望罷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