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軍事>正文

突破四大關鍵技術 中國芯載人潛水器下水在即

大公網4月11日訊 征戰南海、印度洋等多個海域深處的中國“蛟龍”號7000米級載人潛水器即將迎來同譜系的兄弟並肩作戰!目前, 中國自主研製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已經進入總裝調試的尾聲,

即將轉場到專用水池進行下一階段試驗。 專家介紹, 與“蛟龍”號相比, 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整體國產化率超過90%, 擁有更佳的海底觀測視野和長期續航能力, 將覆蓋中國在整個南海的探測、下潛開發等科研需求。

綜合央視新聞、新華社報導:去年曾到港展出一比一模型的“蛟龍”號是中國第一個載人潛水器, 已成功下潛到7000米的深度。 “蛟龍”下水後, 中國開始了自主研製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製造。

攻克載人艙球殼研製

從外形上看, 這個胖胖的、長得像魚的4500米載人潛水器與“蛟龍”號相差無幾。 但其內在核心卻是實實在在的“中國造”。 該潛水器總設計師、中船重工702研究所水下工程研究開發部主任胡震介紹, “蛟龍”號上的很多部件是進口的, 而此次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核心部件全部實現了國產化, 其中包括攻克了鈦合金載人艙球殼、超高壓海水泵研製、低雜訊一體化推進器研製及充油鋰電池研製等一系列關鍵技術,

機械手等都實現了自主研製, 整體國產化率超過90%。

而在4500米潛水器的性能方面, 它也比之前的“蛟龍”號有了大幅提升。 比如, 4500米載人潛水器的載人艙有5個觀察窗, 比“蛟龍”號增加了兩個側窗, 在海底視野更好;另外, 4500米載人潛水器用鋰電池替代了原來的銀鋅電池, 電池可用次數, 也從原來的50次增加到了500次, 可大幅降低使用成本。

此前, “蛟龍”號已實現下潛深度7000米左右, 那麼自主研製的載人潛水器, 為何將下潛的深度設計在4500米呢?胡震指出, 大洋中脊和中國南海地區等一些科考熱點大部分在4500米以淺。 特別是像海底的熱液硫化物、海底的冷泉等等, 深度基本上都是在3000米左右。 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與“蛟龍”號在深海科考方面可以很好地互補和合作。

中國繪全海深潛水器譜系

“深海設備不斷提升, 有效助推著我國的深海探測與科研。 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是整個深海作業體系中的一個環節。 目前國家正在實現潛水器的譜系化, 包括載人、無人潛水器, 各有側重和互相配合地進行深海作業,

相輔相成。 ”胡震說。

目前, 中國已形成從1000米、4500米、7000米到萬米級全海深潛水器能力。 除了“蛟龍”號的“弟弟”4500米級載人潛水器即將出海, 它的“哥哥”萬米級載人潛水器也已經開始研製, 預計在2020年下水探索, 到地球上最神秘的深海進行科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