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寶寶總愛和你“對著幹”?教你4招輕鬆搞定“第一叛逆期”!

小穎家的兒子3歲了, 2個月前小穎剛送孩子上的幼稚園。 在上幼稚園之前, 孩子從來不執拗, 不愛發脾氣, 事事都好商量。 可自從上了幼稚園之後, 孩子好像變了個人似得, 突然就叛逆、任性起來, 一不順心就撇嘴, 甚至動不動就摔東西或者打人。 凡事總喜歡以“不”字打頭, 孩子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在小穎說的指令前面加個“不”字來回應。

儘管小穎早就知道3歲左右是寶寶的第一個叛逆期, 並為此做好了十足的思想準備, 可萬萬沒想到小傢伙, 還是狠狠地給了自己一個下馬威!

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了孩子的這種變化呢?孩子這突然的性情大變,

又該如何引導呢?

一、第一個叛逆期

從寶寶剛出生到一兩歲的時候, 大概是孩子一生中最可愛、最乖的時候啦, 一般很少鬧脾氣。

但隨著孩子身心的成長發育, 慢慢的越來越增加對外界事物的認識, 自我意識也逐漸增強,

無論什麼事情都得按自己的意思來。

大約在2歲~4歲的這個階段, 孩子的情緒會進入第一個叛逆期, 小穎家的寶寶就是出於這個階段。

處於這個階段的孩子, 佔有欲特別強, 只要看到自己喜歡的玩具, 無論是不是自己的, 都哭著鬧著要拿回家。

我家蟲蟲在三歲的時候, 也是如此。 有一次帶她去遊樂園玩耍, 看上了人家小朋友的一個玩具, 就哭鬧著要人家的玩具, 不然就不回家。 最終還是她爸爸給她買了同樣的玩具, 蟲蟲才肯甘休。

二、寶寶為什麼會這樣呢?

3歲左右的孩子, 隨著身心的成長發育, 開始有了強烈的自主意識, 變得很有競爭性, 一有機會便躍躍欲試, 對周圍世界充滿了好奇。 獨立性強, 什麼事情都想自己來試試, 總想讓周圍的事情都按自己的意思來。

另外, 3歲左右的孩子還不懂得如何去表達自己的情緒, 比如, 他很想去玩小皮球, 但媽媽非給玩積木, 孩子會感到很不開心, 卻又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不開心, 於是就乾脆用哭鬧、打滾來表達自己的情緒。

三、面對叛逆期的孩子, 家長該怎麼辦?

1.理解孩子的心理

隨著孩子身心不斷健全, 其內心世界也日益充實, 已經有了自己的獨立想法, 並強烈希望表現這些想法。 但這些想法往往因無法被父母理解而遭到否認。 一些缺乏耐性的孩子為了發洩對成年人的不滿,

便以反抗的手段來對付。 此時父母沒有採取正確有效的措施進行引導, 就會導致管得嚴越是反抗得厲害。

要學會理解孩子的心理, 接納孩子的情緒。 孩子有情緒時, 不要壓抑, 鼓勵他用語言表達挫折和憤怒。

2.切忌不要太民主

隨著科學育兒知識的普及, 不少家長都知道, 教育孩子時要考慮孩子的感受、徵求孩子的意見, 凡事都與孩子用商量的口氣, 要民主。 不過, 太民主的教育方式, 可能不太適合3歲左右的孩子。

比如很多家長都會跟寶寶商量:“我們去吃飯好不好?我們一起刷牙好不好?”

這個時候孩子的答案只有一個“不好!”接著家長又會開始發脾氣或者講道理, 這樣寶寶會更聽不進去。

3.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我家蟲蟲3歲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外婆每次帶她都很頭疼,每次對話的畫風如下:

“寶寶,我們現在去吃飯,好不好?”“不好。”

“寶寶,我們把電視關了好不好,讓電視休息一下哦?” “不好,電視不想休息。”

其實這個時候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希望自己掌握自主權,不想大人管。這個時候需要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但是提供的選擇要有技巧,於是我是跟蟲蟲這麼對話的:

“寶寶,今天是你去關電視還是我去關電視呀?” “我去關。”

於是蟲蟲就屁顛顛的跑去關電視了,完美搞定。

給孩子提供選擇,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會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

4.用問句代替生硬的指令

有些家長很喜歡用命令式的口氣,來跟孩子溝通,這樣很容易激起寶寶的逆反心理。可以用問句代替生硬的指令,寶寶的接受程度會更高!

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命令式口氣是這麼說的:“看你扔這一地玩具,趕緊給我收拾好!”即使孩子收拾也是慢慢吞吞很不情願。

如果你換個說法“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怎麼樣?”或者可以跟孩子玩比賽,看誰玩具收的快。孩子通常都會很有興趣。

四、爸媽們要降低自己的期待

有時,即使爸媽們做了許多努力,一些倔強的寶寶,依然會讓家長十分奔潰。此時,需要爸媽們適當降低自己的期待,生活中許多非原則性的事情,在一定的前提下,爸媽們不妨做一些讓步。

不能期待寶寶什麼事情都會配合,即便你使盡渾身解數,事情的發展永遠不會像你想像的那樣順利。尊重寶寶,多給寶寶一些選擇權和自主權,當寶寶感受到尊重時,也就不會一直無理取鬧。

3.給孩子一定的選擇權

我家蟲蟲3歲的時候,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就是“不”。外婆每次帶她都很頭疼,每次對話的畫風如下:

“寶寶,我們現在去吃飯,好不好?”“不好。”

“寶寶,我們把電視關了好不好,讓電視休息一下哦?” “不好,電視不想休息。”

其實這個時候是孩子自我意識開始覺醒,希望自己掌握自主權,不想大人管。這個時候需要給孩子,充分的選擇權。但是提供的選擇要有技巧,於是我是跟蟲蟲這麼對話的:

“寶寶,今天是你去關電視還是我去關電視呀?” “我去關。”

於是蟲蟲就屁顛顛的跑去關電視了,完美搞定。

給孩子提供選擇,一方面可以給孩子很好的引導,另一方面會讓孩子覺得你非常尊重他,有一種當家作主的感覺!有利於增強孩子的自信。

4.用問句代替生硬的指令

有些家長很喜歡用命令式的口氣,來跟孩子溝通,這樣很容易激起寶寶的逆反心理。可以用問句代替生硬的指令,寶寶的接受程度會更高!

比如讓孩子收拾玩具時,命令式口氣是這麼說的:“看你扔這一地玩具,趕緊給我收拾好!”即使孩子收拾也是慢慢吞吞很不情願。

如果你換個說法“我們一起把玩具送回家,怎麼樣?”或者可以跟孩子玩比賽,看誰玩具收的快。孩子通常都會很有興趣。

四、爸媽們要降低自己的期待

有時,即使爸媽們做了許多努力,一些倔強的寶寶,依然會讓家長十分奔潰。此時,需要爸媽們適當降低自己的期待,生活中許多非原則性的事情,在一定的前提下,爸媽們不妨做一些讓步。

不能期待寶寶什麼事情都會配合,即便你使盡渾身解數,事情的發展永遠不會像你想像的那樣順利。尊重寶寶,多給寶寶一些選擇權和自主權,當寶寶感受到尊重時,也就不會一直無理取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