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機械硬碟選購知識:選購機械硬碟需要注意什麼參數?

硬碟是電腦缺一不可的硬體之一, 在電腦中起著存儲的作用。 目前DIY裝機在選購的硬碟時候, 一般固態硬碟是目前裝機首選, 而機械硬碟多數作為存儲盤使用。 本期內容主要來說說機械硬碟, 機械硬碟除了容量之外, 轉速、緩存大小、單碟容量以及介面類別型等參數都是不容忽視的, 它決定了機械硬碟的性能。 那麼選購機械硬碟需要注意什麼參數?下面裝機之家小編來科普一下。

機械硬碟

選購機械硬碟需要注意什麼參數?

1、按需選擇適合的容量

選購機械機械硬碟機械硬碟, 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容量的大小, 它直接決定了使用者使用存儲空間的大小, 所以在機械硬碟的容量選擇上主要看用途而定。 如今, 1TB機械硬碟已經是主流首選, 如果存儲量大, 可以按需搭配適合自己的容量, 例如2T、3T、4T等。

對於主流使用者來說, 在眾多機械硬碟容量中, 目前性價比最高的機械硬碟容量是1TB和2TB,

也是最佳之選。

2、機械硬碟轉速

機械硬碟轉速以每分鐘多少轉來表示的, 單位表示為RPM, RPM是Revolutions Perminute的縮寫, 轉/每分鐘。 RPM值越大, 那麼內部傳輸率就越快, 存取時間就越短, 機械硬碟的整體性能也就越好。 機械硬碟的轉速越高, 機械硬碟的尋道時間就越短, 資料傳輸率就越高, 機械硬碟的性能就越好。 目前市面上的機械硬碟主流轉速為7200RPM。

機械硬碟的轉速指的是內部電機主軸的旋轉速度, 也就是機械硬碟碟片在一分鐘內所完成的最大轉速, 而轉速的快慢是決定機械硬碟的速度重要參數之一, 它是決定機械硬碟內部傳輸率的關鍵因素之一, 直接影響到機械硬碟的速度, 機械硬碟轉速越快, 則讀寫速度越快, 不過發熱量也隨之增加。

機械硬碟轉速的不同, 性能差別主要在隨機讀取/寫入尋道時間的性能上。 隨機尋道性能這個參數的數值是越低越好, 也是日常機械硬碟應用在速度上最能直接體驗的一個性能。 無論是Windows系統啟動、大量零碎檔的讀寫、各種軟體的啟動時間等等,

都和隨機讀取/寫入時間有著直接的關係。 這是CPU、記憶體性能再高都無法改變的, 所以不少使用者開始選擇固態硬碟。

3、機械硬碟緩存大小

除了轉速影響機械硬碟的速度以外, 機械硬碟的緩存大小也是影響速度的重要參數, 機械硬碟存取零碎資料的時候需要不斷的在硬碟與記憶體之間交換資料, 如果機械硬碟具備大緩存, 可以將零碎資料暫時存儲在緩存中, 減小對系統的負荷, 也能夠提升資料傳輸速度。

目前的市場中的主流1T、2T、3T容量的機械硬碟一般緩存容量為64MB, 不過還是有一些低容量的機械硬碟為32MB, 比如500GB的, 而一些大容量的機械硬碟達到了256MB, 例如4T機械硬碟, 緩存越大, 速度越快。

4、單碟容量越大性能越高

在日常的應用中, 機械硬碟的性能好壞的區別能夠直接感受到的, 除了尋道性能就是持續傳輸速率, 它們性能表現在不同的的應用上也作用各不相同。 在說明持續傳輸速率之前, 先要說一下和它性能表現有密切關係的——單碟容量。

垂直記錄技術出現之前,機械硬碟碟片的容量和性能到達了一個瓶頸,直到2006年採用垂直記錄技術的機械硬碟產品開始量產,這個瓶頸才得到緩解。

目前,主流機械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片容量越大,機械硬碟可儲存的資料就越多。傳統機械硬碟主要由磁片和磁頭組成,由於體積的限制,每個機械硬碟腔體所能安放的碟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碟片裡增大機械硬碟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儲密度。通過垂直記錄技術,不但碟片的容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由於碟片資料密度的增加,機械硬碟的持續傳輸速率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由於採用了磁軌密度更高、單碟容量更大的碟片,在軟體測試上的平均持續傳輸速率獲得了超過25%的性能提升。而最能體驗這種性能提升的應用就是機械硬碟間的大體積檔拷貝。像一些光碟鏡像、高清視頻檔,在兩個機械硬碟之間對拷時,這25%的性能提升就意味著可以比原來節省了1/4的等待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

5、機械硬碟介面類別型

機械硬碟的介面與主機板連接的部件,作用時是機械硬碟緩存與記憶體之間的傳輸資料。機械硬碟的介面決定了與電腦的連線速度。

目前的機械硬碟主流介面是sata3類型的,老介面還有IDE、sata1、sata2,目前新款機械硬碟都是SATA3介面的。一般來說,無論是sata1、sata2還是sata3介面,都可以相互相容,SATA1、SATA2、SATA3外觀上是沒區別的,介面外觀相同,線也相同,主要是傳輸速率不一樣,控制晶片不一樣。

SATA1.0:理論傳送速率為1.5Gbit/s

SATA2.0:理論傳送速率為3Gbit/s

SATA3.0:理論傳送速率為6Gbit/s

此外,IDE介面屬於老式的硬碟介面,IDE是介面理論傳送速率為100或166MB/S,傳送速率較慢,因此已被淘汰,目前的主機板都不支持IDE。

總結: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機械硬碟選購知識,我們在選購機械硬碟的時候除了需要關心容量方面,還需要注意一下緩存和轉速的,它決定了傳送速率。至於機械硬碟品牌方面,我們優先選用希捷與西部資料兩大品牌。

垂直記錄技術出現之前,機械硬碟碟片的容量和性能到達了一個瓶頸,直到2006年採用垂直記錄技術的機械硬碟產品開始量產,這個瓶頸才得到緩解。

目前,主流機械硬碟的單碟容量,單碟片容量越大,機械硬碟可儲存的資料就越多。傳統機械硬碟主要由磁片和磁頭組成,由於體積的限制,每個機械硬碟腔體所能安放的碟片也有限。要在有限的碟片裡增大機械硬碟的容量,就只能靠提升碟片的存儲密度。通過垂直記錄技術,不但碟片的容量提到了一個新高度。與此同時,由於碟片資料密度的增加,機械硬碟的持續傳輸速率也獲得了質的提升。

由於採用了磁軌密度更高、單碟容量更大的碟片,在軟體測試上的平均持續傳輸速率獲得了超過25%的性能提升。而最能體驗這種性能提升的應用就是機械硬碟間的大體積檔拷貝。像一些光碟鏡像、高清視頻檔,在兩個機械硬碟之間對拷時,這25%的性能提升就意味著可以比原來節省了1/4的等待時間,大大提高了效率。

5、機械硬碟介面類別型

機械硬碟的介面與主機板連接的部件,作用時是機械硬碟緩存與記憶體之間的傳輸資料。機械硬碟的介面決定了與電腦的連線速度。

目前的機械硬碟主流介面是sata3類型的,老介面還有IDE、sata1、sata2,目前新款機械硬碟都是SATA3介面的。一般來說,無論是sata1、sata2還是sata3介面,都可以相互相容,SATA1、SATA2、SATA3外觀上是沒區別的,介面外觀相同,線也相同,主要是傳輸速率不一樣,控制晶片不一樣。

SATA1.0:理論傳送速率為1.5Gbit/s

SATA2.0:理論傳送速率為3Gbit/s

SATA3.0:理論傳送速率為6Gbit/s

此外,IDE介面屬於老式的硬碟介面,IDE是介面理論傳送速率為100或166MB/S,傳送速率較慢,因此已被淘汰,目前的主機板都不支持IDE。

總結:

以上就是裝機之家分享的機械硬碟選購知識,我們在選購機械硬碟的時候除了需要關心容量方面,還需要注意一下緩存和轉速的,它決定了傳送速率。至於機械硬碟品牌方面,我們優先選用希捷與西部資料兩大品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