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被清政府割給日本後,臺灣同胞無比慘烈而又漫長的抗日血淚史

1894年, 甲午戰爭爆發, 清政府戰敗, 《馬關條約》。 一時間, 臺灣全省哭聲震天, 鳴鑼罷市。 從1895年, 到1945年, 臺灣同胞對日本鬼子也是恨之入骨, 他們更早的開始了抗日。

1895年5月, 地方民眾邱逢甲等人成立“臺灣民主國”, 他們有總統, 有大將軍, 致電清政府, 說:“今之自主, 為拒倭計, 免其向中國饒舌;如有轉機, 自仍歸中國。 ”從此, 全島人民英勇抗日。

1902年, 日軍誘殺抗日領袖阮振、林少貓, 臺灣同胞抗日損失慘重, 四年間, 日寇殺害臺灣抗日同胞11950人。

1912年12月, 孫中山同盟會成員羅福星秘密到達臺灣, 策劃起義, 九百多名義士被日軍逮捕, 羅福星在內的二百多人被殺害。

1914年, 日軍總督佐友間進攻太魯閣, 臺灣當地少數民族奮勇殺敵, 經歷了90多天苦戰, 擊斃三百多日軍, 佐友間墜崖身亡。

1922年, 在北京求學的臺灣學生成立“北京臺灣青年會”, 蔡元培, 梁啟超, 胡適都是名譽會員。

1930年, 霧社起義爆發, 當地臺灣少數民族奮起反抗, 對日本殖民者進行攻擊。 日軍動用飛機大炮和生化武器, 殘害當地人民。 這次暴行, 讓日本受到國際上的譴責。

1937年11月, 七百多名礦工集體暴動, 反對日軍暴行。

1939年, 李友邦等人成立“臺灣義勇隊”, 同時在浙江金華成立“臺灣少年團”, 從事抗日宣傳, 教化日軍俘虜, 提供醫療支援, 搜集傳遞軍事情報。

1941年, 臺灣革命同盟會在重慶成立, 臺灣同胞迫切希望光復臺灣, 協助祖國抗戰。

1945年8月15日, 日本投降, 中國軍隊在基隆登陸臺灣, 臺灣民眾傳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的詩句, 歡迎祖國軍隊進入臺灣。

10月25日, 臺灣地區日軍投降儀式舉行, 自此, 臺灣人民五十年的抗日血淚史才得以結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