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9歲男孩一首歌,唱哭無數成年人

有一首特別的原創歌曲《我只是個孩子》

在網路刷屏

雖然作者只是個年僅9歲的小男孩

但句句戳心, 直戳淚點

“隔壁鄰居小明,

期末又考了第一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 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

唱出了孩子的心聲

也唱哭了在後臺的父母

“我拿著試卷不敢去簽名, 因為分數沒到老爸的預期;

我知道少壯要努力, 可為什麼要和別人比……

我只是個孩子啊……”

這首原創歌曲就像一針強心劑,

讓日趨麻木的父母猛醒, 對孩子的呐喊感同身受, 但這種覺醒最多持續一兩天, 藥效過了就會繼續回到麻木狀態, 繼續回到給孩子加壓狀態。

我只是個孩子啊, 為什麼要讓我失去童年背負如此之多?吳耀傑唱出的不僅僅是每個孩子的心聲, 更是每一位家長的焦慮。

隨著競爭壓力增大, 為了讓孩子不輸在起跑線上, 家長們不願等, 用各種興趣班、補習班將孩子的業餘時間填得過滿。 為了讓孩子在競爭中高出一籌, 老師們不願等, 不斷擴容教學內容、不斷加快教學節奏。 這樣的現象, 在很多家庭裡的確愈演愈烈……

有人說, 久而久之, 家長的攀比, 成了孩子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 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 於是:

走著走著, 我們突然發現, 已經忘記了尊重孩子生長發育的規律與節奏, 讓孩子真的像個孩子, 讓童年真的稱得上童年。 走著走著, 我們突然發現, 已經忘記了尊重孩子生命個體的獨特性與唯一性, 忘記了教育的初衷不是為了滿足大人的成就感,
而應幫助每個孩子成為最好的自己。 走著走著, 我們突然發現, 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 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教育, 究竟從哪兒出發, 又該去往何方?

“身邊的小夥伴, 都要忙著到處學習。 ”

現在中小學生假期“不容樂觀”的情況也算總所周知, 今年寒假期間, 有人就此向學生們進行調查, 不出意料的是, 超過七成的孩子表示他們不同程度地補課, 其中八成孩子說, 補課是家長要求的。

出乎意料的是, 有的孩子說, “寧可不要寒假, 也不想整天補課”。 被問到想要什麼樣的假期時, 他們說, 是一個不用整天奔波在各種補課機構的快樂假期。

“你們的期待, 我都明白在心底”

翻書包幾乎是眾多中國家長“關愛”孩子的本能, 尤其是, 書包中的成績單和作業本……家長們覺得這個舉動完全是為了孩子好, 可防止孩子貪玩影響學習。

對此, 一位南京的小朋友曾向員警求助……“員警叔叔, 我媽媽經常亂翻我的書包, 我覺得這是不好的行為, 希望員警叔叔跟我媽媽講講, 讓她以後別再翻我書包了!”

其實,家長們的期待,孩子都明白在心底,那就不要步步緊逼。

“我只是個孩子啊,給我多一些擁抱吧。”

曾有這樣一則報導說,有個學生一周沒做作業,老師讓他給家長打電話,結果這個10歲男孩竟然選了跳樓(所幸沒出什麼大事)。學校的老師說,男生的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偏上,他媽媽對他的要求蠻嚴格的。

後來,男孩被送往醫院檢查。在醫院做完檢查,他穿著藍色的上衣,鼻子裡插著吸氧管,突然哭著要媽媽。

據瞭解,男生的家長是做生意的,平時他被寄養在別人家裡,父母沒有太多時間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地球上有一種孩子啊,叫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這不是一代人的記憶,而是全人類的公敵啊。

今年年初,有機構公佈了一份假期年輕人與父母溝通情況的網路調查,其中“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被網友票選為與父母溝通過程中最讓年輕人感覺尷尬的一句話!有的小孩甚至對父母吼過:別人家孩子那麼好,你去找他們給你當孩子吧!

網友評論:

@最後的小詮釋:莫名的戳中淚點。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雖然我不是個孩子,可我也不想拿我和別人比;雖然我不是個孩子,我也想要自由的畫出繽紛四季;雖然我不是個孩子,我也想你們給我微笑擁抱和鼓勵。

@左左左左左邊的左吖:大三考研狗剛刷完題看的心酸想哭,人多又不能哭,每個年齡的人都不容易,每個活著的人都艱辛。

@呃呃的鵝: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民日報評論:

今天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都較以往更為優越,但今天的孩子,也無疑是辛苦的。

家長們的攀比,成了孩子們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於是,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

只有遵循兒童內在自然的發展秩序,才能在潛移默化與潤物無聲中,讓心靈更豐滿、人格更完善、個性更彰顯。

贊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END·

其實,家長們的期待,孩子都明白在心底,那就不要步步緊逼。

“我只是個孩子啊,給我多一些擁抱吧。”

曾有這樣一則報導說,有個學生一周沒做作業,老師讓他給家長打電話,結果這個10歲男孩竟然選了跳樓(所幸沒出什麼大事)。學校的老師說,男生的成績在班裡屬於中等偏上,他媽媽對他的要求蠻嚴格的。

後來,男孩被送往醫院檢查。在醫院做完檢查,他穿著藍色的上衣,鼻子裡插著吸氧管,突然哭著要媽媽。

據瞭解,男生的家長是做生意的,平時他被寄養在別人家裡,父母沒有太多時間無微不至地照顧他。

“地球上有一種孩子啊,叫別人家的孩子。”

“別人家的孩子”,這不是一代人的記憶,而是全人類的公敵啊。

今年年初,有機構公佈了一份假期年輕人與父母溝通情況的網路調查,其中“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這句話被網友票選為與父母溝通過程中最讓年輕人感覺尷尬的一句話!有的小孩甚至對父母吼過:別人家孩子那麼好,你去找他們給你當孩子吧!

網友評論:

@最後的小詮釋:莫名的戳中淚點。越長大越孤單,越長大越不安。雖然我不是個孩子,可我也不想拿我和別人比;雖然我不是個孩子,我也想要自由的畫出繽紛四季;雖然我不是個孩子,我也想你們給我微笑擁抱和鼓勵。

@左左左左左邊的左吖:大三考研狗剛刷完題看的心酸想哭,人多又不能哭,每個年齡的人都不容易,每個活著的人都艱辛。

@呃呃的鵝:其實,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人民日報評論:

今天的孩子,無疑是幸福的,生活條件、學習條件都較以往更為優越,但今天的孩子,也無疑是辛苦的。

家長們的攀比,成了孩子們辛苦奔波的理由;成人世界的期待與生存法則,成了推動孩子疾行的動力。於是,走著走著,我們突然發現,牽著孩子走得太急、太遠,竟然忘記了當初為什麼出發。

“教育之為教育,正是在於它是一種人格心靈的喚醒”。

只有遵循兒童內在自然的發展秩序,才能在潛移默化與潤物無聲中,讓心靈更豐滿、人格更完善、個性更彰顯。

贊是一種鼓勵 |分享是最好的支持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