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盤點漢朝的三句時代強音,漢軍將至,勿動,動則滅國

2213年東方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王朝, 即為漢。 漢朝是繼秦朝之後的一個大一統王朝, 漢朝分東漢和西漢, 一共傳了二十九位帝王, 共計享國四百零五年, 漢朝用了四百多年建立了一個偉大的民族;漢。 而漢朝時期文景二帝休養生息, 府庫存糧多的沒地方放;漢武帝開疆拓土, 飲馬貝加爾湖;漢宣帝承六世基業, 勵精圖治將漢朝推向了頂峰;光武帝開創東漢, 匡扶漢室;明章二帝輕兵薄役, 天下太平;漢和帝誅殺外戚, 勤政務實, 國泰民安。 他們一步步的將漢朝推向了頂峰, 而在這其中一共有三次發出了時代的最強音。

漢軍將至, 勿動, 動則滅國

漢武帝一生開疆拓土, 征戰無數, 自然是憑武力降服了附近的蠻夷, 但是漢武帝晚年爆發巫蠱之禍, 而死後自己的小兒子即位, 由大將軍霍光輔政。 當時匈奴和樓蘭等國家蠢蠢欲動, 暗流洶湧。 而當時的鄯善國國王開始大肆劫掠漢朝的商隊,

並且開始襲擊漢朝的小股軍隊, 屢屢冒大漢天威。

於是傅介子主動請纓去鄯善國問罪, 而他去的時候並沒有帶領千軍萬馬, 只帶了一隊使臣。 而到了鄯善人說自己帶來了漢朝的賞賜, 讓他速速來接, 鄯善國王以為在自己地盤上, 漢軍不敢怎麼樣, 於是就大搖大擺的過來了, 但是一過來就被漢人給殺了, 而此時的傅介子大呼一聲“漢軍將至, 勿動, 動則滅國”, 想一下在別國的領土上斬殺其君主, 而臣民不敢反對, 可見當時漢朝的威懾力有多大。

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

漢宣帝時期在當時內無叛亂、外無邊患一副國泰民安的樣子, 然而突然響起了一聲驚雷, 大漢派到西域護送匈奴質子的使臣被質子的父親郅支單幹殺了。

此事非同凡響, 郅支單幹本來是要歸降漢朝的, 但是此舉無疑代表了郅支單幹反漢。 兩國交戰尚且不斬來使, 何況一個小小的匈奴單于竟然出爾反爾, 公然挑釁大漢天威。 而匈奴單于斬殺了使者之後, 一路逃竄, 遠遁漠北。

然而時代強者陳湯出現了, 他不是衛青、霍去病那樣貴族將軍, 為沒有李廣那樣顯赫的軍人世家做後盾, 身為一介平民毫無祖上之功蔭, 靠自己的勤奮努力逆天改命, 被任命為西域都護副校尉。 而陳湯到達西域之後, 經過一番分析於是就向甘延壽進言奔襲郅支單于。 但是甘延壽卻覺得必須要上報朝廷, 於是就把此事壓下來了。 本來這個功勞是要失去的, 但是甘延壽突然病了, 於是陳湯假傳聖旨, 一方面向朝廷解釋, 一方面千里奔襲匈奴單于。

此時的陳湯矯詔出兵, 將所有風險全部攬到自己身上, 漢軍分六路進攻匈奴單于, 而陳湯下令千里奔襲。 當時漢軍萬箭齊發, 攻破了匈奴, 而陳湯斬殺了郅支單于。 而將郅支單于的頭顱加上自己的上書一同上交給長安,

其中就有一句“明犯強漢者 雖遠必誅”, 而陳湯此舉毅然發出了時代最強音, 而之後漢匈之間六十年再無戰事, 而陳湯的原句如下。

“臣聞天下之大義, 當混為一。 匈奴呼韓邪單于已稱北藩, 唯郅支單于叛逆, 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于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此句原句是出自《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原句是“漢秉威信,總率萬國, 日月所照 江河所致 皆漢家之臣妾”這句話最早還是出自漢宣帝時期的定胡碑,漢宣帝發兵十五萬平定匈奴,匈奴五位單于互相征戰,最後的韓邪單于向漢朝俯首稱臣,四海升平,而漢朝的疆土也在漢宣帝時期擴大到了巔峰,並且設立了定胡碑。

漢朝最為中國最耀眼的時代,其時代強音一文難以描述全,如果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漢朝,其漢族文化不僅僅只是那兩個字,而是一個傳承幾千年的民族文化。此文系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未伏其辜,大夏之西,以為強漢不能臣也。郅支單于慘毒行于民,大惡逼於天。臣延壽、臣湯將義兵,行天誅,賴陛下神靈,陰陽並應,陷陣克敵,斬郅支首及名王以下。宜懸頭槁于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

此句原句是出自《後漢書·南匈奴列傳》,原句是“漢秉威信,總率萬國, 日月所照 江河所致 皆漢家之臣妾”這句話最早還是出自漢宣帝時期的定胡碑,漢宣帝發兵十五萬平定匈奴,匈奴五位單于互相征戰,最後的韓邪單于向漢朝俯首稱臣,四海升平,而漢朝的疆土也在漢宣帝時期擴大到了巔峰,並且設立了定胡碑。

漢朝最為中國最耀眼的時代,其時代強音一文難以描述全,如果有興趣可以瞭解一下漢朝,其漢族文化不僅僅只是那兩個字,而是一個傳承幾千年的民族文化。此文系作者原創,圖片來源於網路,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