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朝最值錢的陪葬品,價值24個億,盜墓者卻不敢偷

中國歷史悠久, 盜墓的歷史也源遠流長, 自從春秋時期“禮崩樂壞”之後, 厚葬之風興起, 盜墓作為一個行業也跟著興盛起來。 在眾多的隨葬品中, 有一種堪稱國之重器, 可與兵馬俑、三星堆文物媲美, 這就是漢朝出土的金縷玉衣。 按說這麼寶貴的東西, 應該是備受盜墓者追捧的, 可奇怪的是大多數盜墓賊放著金縷玉衣不拿, 卻只是抽走了上面的金絲線。 這是為什麼呢?

先來瞭解下何為金縷玉衣, 玉衣又叫玉押, 是漢朝時皇帝及貴族死後穿的殮服, 大體形狀與人體形狀近似。

漢朝是玉葬的頂峰時期, 人們認為玉可以保持精氣不會外泄, 這樣就能屍骨不腐, 便可求來世再生, 所以帝王尤其盛行玉葬。 這些玉衣多採用上好的新疆和田玉, 打磨的溫潤晶瑩, 所有玉片用縷線連綴, 皇帝及近臣的一般用金縷, 諸侯、公主、貴人等人的用銀縷, 身份次之的用銅縷。

做一件金縷玉衣著實不容易, 漢代為此還專門成立了一個辦事機構“東園”。 首先要從遙遠的地方運來玉料, 然後將其加工成各種形狀、大小的玉片, 之後就是不斷地打磨、鑽孔, 有的還要在玉片上雕刻花紋, 最後將這些玉片用金縷編綴, 成就一件金縷玉衣。

截至目前, 我國出土金縷玉衣的墓葬有8座, 其中江蘇徐州楚王陵金縷玉衣是最有價值的國寶, 這件金縷玉衣出土最早、做工最精, 選用的全部是上好的新疆和闐白玉、青玉, 一共4248片, 數量最多, 拼合的天衣無縫, 外觀像盔甲。

做一件金縷玉衣的費用大概是相當於漢朝100戶中產階級的家產總和, 據專家估算, 當今的價值不下24億元人民幣。 這樣昂貴的陪葬品, 令當時的盜墓賊趨之若鶩, 但奇怪的是大家都不敢拿玉衣, 而是只抽走了上面的金縷, 這究竟是為何呢?

因為當時的漢朝, 玉是皇家專用象徵, 在民間是被禁止流通的, 所以盜墓賊偷了也賣不掉, 變不了現一切等於零, 一旦被查出可是掉腦袋的大罪。 再就是這畢竟是一件喪衣, 當時的人還是非常忌諱的。 所以大多數被盜過的墓葬, 都是金縷被抽走, 玉片被扔了一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