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古玉出昆侖——新疆和田玉在中華歷史上的發展故事

中華幾千年的歷史中, 玉是有著極其特殊地位與文化特色的一種物資, 玉自古有著豐富的精神內容與文化內涵, 它象徵著高貴、純潔、友誼、吉祥、和平、美麗等諸多的寓意。 中國自古以來就有著“黃金有價玉無價”之說。

新疆的和田玉, 則是我們中華玉石中的佼佼者, 在中華原始社會的傳說中, 就有了新疆玉器流傳到中原的記載。 《竹書紀年》中記載:“帝舜有虞氏九年, 西王母來朝......獻白玉環、玉琯。 ”《尚書大傳》記載:“舜時, 西王母來獻白玉琯, 堯致舜天下, 贈以昭華之玉。 ”《大戴禮記》稱:“昔帝舜以天德嗣堯, 布功散德,

制禮朔方......西王母來獻白玉琯。 ”

甘肅省涇川縣王母宮壁畫

帝堯、帝舜都是我們中華上古傳說中的古帝, 而西王母則是西域母系氏族中傳說的首領, 他們之間的交往證明了早在6000年前, 我們的先人就開拓了新疆與中原關於玉石的交往。

1976年冬, 河南安陽的殷墟發掘了一座王室之墓,

墓的主人是商王武丁之妻婦好, 入葬的年代距今大約3200年左右。 在這座墓葬中, 出土的玉器多達700多件, 造型優美, 色澤鮮潤。 這批玉器, 經專家檢測, 確定大多都是新疆和田玉。 考古的收穫, 進一步證明了新疆和田玉早在3000多年前已經運到中原的歷史事實。

《史記·大宛列傳》中記載了和田玉的產出情況:“漢使窮河源, 河源出於闐(tián, 即西域古于闐國, 今新疆和田縣), 其山多玉石, 采來, 天子案古圖書, 名河所出山曰昆侖雲。 ”明確指出了和田玉來自昆侖山。

秦始皇在統一全國後, 繼續以和田玉為寶。 他的丞相李斯曾寫道:“今陛下致昆侖之玉, 有隋和之寶, 此數寶秦不生一焉。 ”

晉人王子年的《拾遺記》還記載了一個神奇的小故事:據說秦始皇起游雲台時, 曾“窮四方之珍材, 搜天下之巧工, 使其雲集長安。 ”西域的騫霄國獻玉匠列裔給秦始皇。 列裔為秦始皇雕琢出兩隻白玉虎, 栩栩如生, 但他並不琢眼睛, 說是怕老虎跑掉。

秦始皇得知後, 卻派人在每只玉虎頭上用漆點了一眼,

結果兩隻虎真的跑了。 後來有人報告, 在山中見到兩隻虎, 只有一目, 秦始皇派人驗之, 果然是列裔所琢之虎。 故事雖然誇張, 但也說明了玉的靈性, 以及秦始皇時期西域與中原關於玉的交往。 這時期的和田玉被用來做皇帝的玉璽, 白玉成為皇帝的專享, “群臣莫敢用也”。

自《史記·大宛列傳》之後, 幾乎每部提到于闐國的著作, 都不會忽略提到這裡出產玉石。 《漢書》《大唐西域記》等書莫不如此。 一些學者甚至認為, 建於漢代的玉門關, 就是因為將玉石從此向中原輸送而得名, 而這些玉石的主要產地就是于闐國。

漢代以後, 中原和西域都經歷了長時期的戰亂割據, 這對新疆和田玉向中原的運送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直到唐朝重新統一西域後, 中原才得以又見和田玉的風采。

元、明、清時期, 中原的城市經濟繁榮, 手工業高度發達, 對外貿易興旺, 西域一直處於統一的大家庭中, 交通暢通, 這一時期和田玉的開發進入鼎盛時期, 玉器的工藝也發展至高峰。

元代皇族非常喜愛和田玉,曾派人專到西域要玉,並設立驛站,把玉運到大都。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也記下了關於和田玉的一頁:“忽炭國(指于闐國)城東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次西有烏玉河,皆發源於昆侖。”“玉有兩種,一種較貴,產於河中,采玉之法,幾與采珠人沿水求珠之法相同;另一種品質較劣,出於山中。”

元代采和田玉有專業的采玉工人,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免去采玉工人的差役,這樣,民間采玉者增多,使得玉石不斷地運往中原進行交易。元代維吾爾族詩人馬祖常在一首詩中記述了玉石貿易的情景:

波斯老賈渡流沙,夜聽駝鈴識途祔。

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

元代的琢玉匠人,以丘處機最為出名,他作為當時道教的七真人之一,成吉思汗曾經在西域召見過他,並封他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他在北京白雲觀主持道教時,率領徒弟琢玉,成為琢玉鼻祖。過去的北京玉器行業每逢丘處機生日那天(正月十九)都要放假,到白雲觀跪拜鼻祖,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

明代的琢玉工藝更加發達,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吳郡即蘇州,蘇州的琢玉大師則首推陸子岡,他“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玉簪價,一枚五六十金。子岡死,技亦不傳”。他的作品神妙之處在於,落款往往在極其難以察覺之處,如一只玉貓,落款就在貓耳朵裡。

到清帝乾隆時期,經過多次平叛,清朝重新統一了新疆後,使新疆的社會秩序安定,促進了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田玉的開發不論是規模上還是數量上,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

玉料的來源充足,加上清室的皇帝又愛玉成癖,以及經濟社會條件的發達,使得清代的玉器空前發展,和田玉在中原的影響達到了最高潮。清代的玉器做工之精,器形之眾、使用之廣、數量之多,都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玉器所不能比美的。

本文參考文獻:《新疆兩千年》

元代皇族非常喜愛和田玉,曾派人專到西域要玉,並設立驛站,把玉運到大都。馬可·波羅在他的遊記中也記下了關於和田玉的一頁:“忽炭國(指于闐國)城東有白玉河,西有綠玉河,次西有烏玉河,皆發源於昆侖。”“玉有兩種,一種較貴,產於河中,采玉之法,幾與采珠人沿水求珠之法相同;另一種品質較劣,出於山中。”

元代采和田玉有專業的采玉工人,元世祖忽必烈下令免去采玉工人的差役,這樣,民間采玉者增多,使得玉石不斷地運往中原進行交易。元代維吾爾族詩人馬祖常在一首詩中記述了玉石貿易的情景:

波斯老賈渡流沙,夜聽駝鈴識途祔。

采玉河邊青石子,收來東國易桑麻。

元代的琢玉匠人,以丘處機最為出名,他作為當時道教的七真人之一,成吉思汗曾經在西域召見過他,並封他為國師,賜號“長春真人”。他在北京白雲觀主持道教時,率領徒弟琢玉,成為琢玉鼻祖。過去的北京玉器行業每逢丘處機生日那天(正月十九)都要放假,到白雲觀跪拜鼻祖,這一習俗一直延續到二十世紀四十年代。

明代的琢玉工藝更加發達,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說;“良工雖集京師,工巧則推吳郡。”吳郡即蘇州,蘇州的琢玉大師則首推陸子岡,他“用刀雕刻,遂擅絕。今所遺玉簪價,一枚五六十金。子岡死,技亦不傳”。他的作品神妙之處在於,落款往往在極其難以察覺之處,如一只玉貓,落款就在貓耳朵裡。

到清帝乾隆時期,經過多次平叛,清朝重新統一了新疆後,使新疆的社會秩序安定,促進了新疆的經濟發展。和田玉的開發不論是規模上還是數量上,都超過了以往任何時代。

玉料的來源充足,加上清室的皇帝又愛玉成癖,以及經濟社會條件的發達,使得清代的玉器空前發展,和田玉在中原的影響達到了最高潮。清代的玉器做工之精,器形之眾、使用之廣、數量之多,都是歷史上任何一個朝代的玉器所不能比美的。

本文參考文獻:《新疆兩千年》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