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全民健身為幸福西區注入健康活力

記者 王瑞欣 通訊員 張雲龍

陽光和煦的清晨, 廣場上、公園裡, 到處都是市民健身的身影, 在全民健身運動的帶領下, 西區人民不斷從健身中收穫著幸福與快樂!十三五期間, 城西區每週參加1次及以上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轄區常住人口的40%, 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達到了轄區常住人口的30%, 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1.8平方米。

全民健康是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體現, 是經濟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標誌。 全民健身是實現全民健康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是人民群眾增強體魄、幸福生活的基礎保障。 關係著人民群眾身體健康和生活幸福,

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 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在多年的努力下, 城西區已形成了覆蓋全區、基本健全的親民、便民、惠民的全民健身服務體系, 保障了居民的體育權利。 為提供更加完備公共體育服務、建設體育強區奠定堅實基礎。 十三五期間, 城西區全面健身工作全面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全民健身重要健身, 按照《城西區全民健身實施計畫(2016-2020年)》部署, 促使城西區群眾體育健身意識普遍增強, 參加體育鍛煉的人數明顯增加, 群眾身體素質穩步增強。 全民健身的教育、經濟和社會等功能充分發揮, 群眾的體育消費水準不斷提升, 各項社會事業互促發展的格局基本形成,
不斷完善與小康社會相適應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 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全民健身事業發展格局更加明晰。

“10分鐘健身圈”覆蓋全區

●2017年, 全區共有各類體育場地300餘個, 全民健身廣場路徑200餘塊、籃球場地150餘塊、乒乓球台170余張, 健身器材2000個。

●率先引入“綠道”概念, 在湟水河畔實施綠道項目, 建設自行車道、游步道、景觀節點、標識標牌、燈飾亮化和公共廁所。

體育設施是群眾體育工作的基礎和開展體育健身活動的載體。 對轄區內符合要求的場地, 免費安裝體育器材, 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2017年, 在全國第六次體育場地普查基礎上更新資料庫, 城西區共有各類體育場地300餘個, 全民健身廣場路徑200餘塊、籃球場地150餘塊、乒乓球台170余張, 健身器材2000個。目前 “10分鐘健身圈”已覆蓋全區。

“綠道”項目東起秀水橋,西至海湖新區濕地公園,全長7.5公里,貫穿了魯青公園、人民公園、文化公園、火燒溝景觀帶、海湖新區濕地公園等多處城市公共綠地,充分結合現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資源特徵,給廣大市民提供全新的戶外健身休閒空間,實現“景城一體化”。2016年,在劉家寨村、供熱公司等新建4處健身廣場,在“綠道”安裝10處健身器材,並對全區31處130餘件損毀的設施維修重新安裝。2017年,為轄區6個三無樓院和4處綠化廣場安裝完成408件健身器材。

豐富體育活動構建活力西區

●組織參加省市體育賽事活動 ●舉辦足球業餘聯賽 ●開展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

以“月月有活動、活動樣樣精”為基本原則,以體育進社區活動為主線,組織、指導和開展富有特色、主題鮮明的全民健身活動。目前連年舉辦的大型品牌體育活動有“西北五省街舞邀請賽”“城西區社區體育節”“西北五省徒步邀請賽”“城西區足球業餘聯賽”“城西區籃球業餘聯賽”等。各項體育活動在延續往年精品體育活動基礎上,將活動做大做強,打造有影響力的,群眾參與性高的精品職工體育健身項目。群眾性體育活動與競技性群眾活動相結合,垂釣比賽、自行車越野賽、社區居民運動會、體育舞蹈比賽也逐漸成為在人民群眾中反映好、認知度高的體育精品活動。2015年,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區縣級足球協會,促進足球運動普及和發展。城西武術協會等社會組織相繼成立,成為發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滿足群眾需求。

積極組隊參加“西寧市元旦環城賽”“西寧市農民籃球賽”“全民健身鍋莊舞大賽”“全民健身廣場舞大賽”“國際民族傳統射箭精英邀請賽”“青海首屆武術套路段位錦標賽”等賽事活動。同時,積極籌辦2017年城西區足球業餘聯賽以及城西男子業餘籃球邀請賽,做好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

體育市場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據2016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統計調查結果,城西區現有體育企業69家、體育個體工商戶53家,體育運動協會、行業組織13家,社區文體健身隊伍55支,體育產業從業人員1900余人。我區全年體育產業總產出4.5億元,實現增加值5770萬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0.002%,初步形成健身娛樂、運動休閒、體育競賽表演、體育用品銷售、體育彩票銷售、體育仲介、體育科技諮詢等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體育市場和產業體系。

惠民公園打造綠色樣板項目

投資1.5億元,在彭家寨南涼路東實施城西區惠民體育公園專案。該專案旨在建成體育特徵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帶動所在區域體育、健康及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運動休閒產業集聚區,形成與西區經濟社會相適應、良性互動的運動休閒產業和全民健身發展格局,整體上提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增加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

落實全民健身我們一直在努力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推動健康西區建設的機遇挑戰,我們需要更加準確把握新時期全民健身發展內涵的深刻變化,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使其成為健康西區建設的有力支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名片。

健身器材2000個。目前 “10分鐘健身圈”已覆蓋全區。

“綠道”項目東起秀水橋,西至海湖新區濕地公園,全長7.5公里,貫穿了魯青公園、人民公園、文化公園、火燒溝景觀帶、海湖新區濕地公園等多處城市公共綠地,充分結合現有地形、水系、植被等資源特徵,給廣大市民提供全新的戶外健身休閒空間,實現“景城一體化”。2016年,在劉家寨村、供熱公司等新建4處健身廣場,在“綠道”安裝10處健身器材,並對全區31處130餘件損毀的設施維修重新安裝。2017年,為轄區6個三無樓院和4處綠化廣場安裝完成408件健身器材。

豐富體育活動構建活力西區

●組織參加省市體育賽事活動 ●舉辦足球業餘聯賽 ●開展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

以“月月有活動、活動樣樣精”為基本原則,以體育進社區活動為主線,組織、指導和開展富有特色、主題鮮明的全民健身活動。目前連年舉辦的大型品牌體育活動有“西北五省街舞邀請賽”“城西區社區體育節”“西北五省徒步邀請賽”“城西區足球業餘聯賽”“城西區籃球業餘聯賽”等。各項體育活動在延續往年精品體育活動基礎上,將活動做大做強,打造有影響力的,群眾參與性高的精品職工體育健身項目。群眾性體育活動與競技性群眾活動相結合,垂釣比賽、自行車越野賽、社區居民運動會、體育舞蹈比賽也逐漸成為在人民群眾中反映好、認知度高的體育精品活動。2015年,率先在全省成立首家區縣級足球協會,促進足球運動普及和發展。城西武術協會等社會組織相繼成立,成為發展群眾體育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斷滿足群眾需求。

積極組隊參加“西寧市元旦環城賽”“西寧市農民籃球賽”“全民健身鍋莊舞大賽”“全民健身廣場舞大賽”“國際民族傳統射箭精英邀請賽”“青海首屆武術套路段位錦標賽”等賽事活動。同時,積極籌辦2017年城西區足球業餘聯賽以及城西男子業餘籃球邀請賽,做好三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工作。

體育市場隊伍不斷發展壯大

據2016年體育及相關產業專項統計調查結果,城西區現有體育企業69家、體育個體工商戶53家,體育運動協會、行業組織13家,社區文體健身隊伍55支,體育產業從業人員1900余人。我區全年體育產業總產出4.5億元,實現增加值5770萬元,體育產業增加值占全區GDP的0.002%,初步形成健身娛樂、運動休閒、體育競賽表演、體育用品銷售、體育彩票銷售、體育仲介、體育科技諮詢等結構合理、充滿活力的體育市場和產業體系。

惠民公園打造綠色樣板項目

投資1.5億元,在彭家寨南涼路東實施城西區惠民體育公園專案。該專案旨在建成體育特徵鮮明、文化氣息濃厚、產業集聚融合、生態環境良好、惠及人民健康的運動休閒特色小鎮,帶動所在區域體育、健康及相關產業發展,打造各具特色的運動休閒產業集聚區,形成與西區經濟社會相適應、良性互動的運動休閒產業和全民健身發展格局,整體上提升公共體育服務供給和經濟社會發展水準,增加就業崗位和居民收入。

落實全民健身我們一直在努力

面對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推動健康西區建設的機遇挑戰,我們需要更加準確把握新時期全民健身發展內涵的深刻變化,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使其成為健康西區建設的有力支撐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名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