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張慶偉: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這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一項重大戰略部署, 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的總抓手。

黑龍江是農業大省, 推進鄉村振興正逢其時。 我們要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 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2017年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黑龍江的兩次重要講話精神, 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把發展現代農業作為振興發展的重要內容, 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 加快建設農業強省, 當好國家糧食安全的“壓艙石”, 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努力開創“三農”工作新局面。

堅持現代化大農業大食品發展方向, 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

推進鄉村振興, 產業興旺是重點。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黑龍江要爭當農業現代化建設排頭兵的重要指示精神,

大力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 推動農業高品質發展, 實現由農業大省向農業強省轉變, 由大糧倉變成綠色糧倉、綠色菜園、綠色廚房。 一是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 深入落實藏糧于地、藏糧於技戰略, 推進億畝生態高產標準農田建設, 建設1.1億畝糧食生產功能區、5700萬畝大豆生產保護區, 加快大中型灌區及田間配套設施建設, 提升現代農機裝備水準, 強化農業科技創新, 推廣先進農機農藝措施, 提高農業良種化、機械化、資訊化、標準化水準。 二是提高農產品供給品質。 實施品質興農戰略, 發揮黑龍江“黑土、淨土、凍土”優勢, 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向提質導向轉變。
調優農作物品種結構、品質結構, 大力發展蔬菜、食用菌、鮮食玉米、雜糧雜豆等高值高效作物, 提高農產品供給品質和效益。 加快實施“兩牛一豬”工程, 建設高標準生產基地, 打造全國高檔牛肉生產大省, 加快建設畜牧強省。 到2022年全省綠色和有機食品種植面積發展到9500萬畝, 高品質生鮮乳生產能力達到550萬噸, 肉類總產380萬噸。 三是提高一二三產融合水準。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抓好“糧頭食尾”“農頭工尾”, 實施農產品加工業提升行動, 引進培育龍頭企業, 加快建立企業集群, 延長產業鏈, 提升價值鏈, 實現就地加工轉化增值, 推動由初加工向精深加工轉變、農產品原料大省向加工大省轉變, 由糧食大省向食品大省轉變。
到2022年全省農產品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達到8000億元以上, 主要農產品加工轉化率達到68%, 把食品和農副產品精深加工業做成黑龍江第一支柱產業。 推進產業融合示範, 加快建設現代農業產業園、科技園、創業園, 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

堅持綠色發展理念, 建設生態宜居新家園

推進鄉村振興, 生態宜居是關鍵。 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銀山”的重要指示, 堅持在保護中開發、在開發中保護的發展定位, 加快建設生態強省, 使黑龍江的天更藍、山更綠、水更清、生態環境更美好。 一是統籌實施環境保護。 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 採取工程、生物、農藝、科技等措施, 保護開發利用好黑土地資源。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系統保護, 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還草工程, 抓好區域水土流失治理, 推進治水、淨氣、降噪、還綠、護田, 深入實施天然林保護、三北防護林建設等重大工程, 開展綠化龍江大地行動, 到2022年全省森林覆蓋率達到47%以上, 築牢祖國東北部生態安全屏障。 二是加快建設美麗鄉村。 堅持城鄉一體、因地制宜, 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 深化鄉風文明建設, 努力建設科學規劃佈局美、設施完備生活美、村容整潔環境美、服務健全身心美、創業增收致富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美麗鄉村。 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和生活垃圾、污水專項環境整治, 到2022年垃圾集中收集實現村莊全覆蓋, 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88%。 三是著力發展生態產業。深入實施農業“三減”(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實行有機肥替代、病蟲害預警等綜合性措施,持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推進養殖廢棄物無害化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打造種養結合、綠色迴圈的鄉村田園生態系統,到2022年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積極發展迴圈農業、生態農業,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為重點,加快農作物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到2022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堅持以富裕農民為目標,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推進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基礎。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管道,特別是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繼續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一是推進農民就業創業實現增收。從解決“貓冬”問題入手,加強農民創業培訓,搭建創業平臺,完善創業服務,把農村勞動力轉移落實到每個農戶,引導扶持更多農民圍繞種養加銷開展創業增收。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發展新經濟業態,大力推進創意農業、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發展。二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增收。加快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形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和合作生產,吸引農民以地入社、帶地入股,到2022年全省65%以上耕地實現規模經營。深化“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品牌”經營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份紅”分配方式,讓農民分享產業融合發展收益。三是強化農產品行銷促進增收。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建設和完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努力打造以黑龍江大米網為標誌的農產品電商群體,大力推廣網上交易、拍賣等現代行銷方式,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行銷網路,把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四是產業引領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把精准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堅持因地制宜、一戶一業、大產業小產業結合,提高貧困人口產業參與度和收益率,持續增加貧困戶收入,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戶也不能少,一個也不掉隊。

(作者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

三是著力發展生態產業。深入實施農業“三減”(減化肥、減農藥、減除草劑),實行有機肥替代、病蟲害預警等綜合性措施,持續治理農業面源污染。推進養殖廢棄物無害化治理和資源化利用,打造種養結合、綠色迴圈的鄉村田園生態系統,到2022年全省畜禽糞汙綜合利用率達到80%以上。推行綠色生產方式,積極發展迴圈農業、生態農業,以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為重點,加快農作物秸稈全量化綜合利用,到2022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85%以上。

堅持以富裕農民為目標,培育鄉村發展新動能

推進鄉村振興,生活富裕是基礎。要千方百計拓寬農民增收管道,特別是增加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繼續保持農村居民收入增速快于城鎮居民。一是推進農民就業創業實現增收。從解決“貓冬”問題入手,加強農民創業培訓,搭建創業平臺,完善創業服務,把農村勞動力轉移落實到每個農戶,引導扶持更多農民圍繞種養加銷開展創業增收。依託農村綠水青山、田園風光、鄉土文化等資源,發展新經濟業態,大力推進創意農業、休閒旅遊、健康養老等產業發展。二是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帶動增收。加快職業農民隊伍建設,形成新型農業經營體系,帶動發展規模經營和合作生產,吸引農民以地入社、帶地入股,到2022年全省65%以上耕地實現規模經營。深化“兩大平原”綜合配套改革試驗,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推行“農戶+合作社+龍頭企業+品牌”經營模式和“保底收益+按股份紅”分配方式,讓農民分享產業融合發展收益。三是強化農產品行銷促進增收。培育壯大農村經紀人隊伍,加快建設和完善農產品批發交易市場,努力打造以黑龍江大米網為標誌的農產品電商群體,大力推廣網上交易、拍賣等現代行銷方式,形成線上線下相結合的行銷網路,把優質農產品賣出好價錢。四是產業引領確保貧困戶持續增收。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來抓,把精准貫穿于脫貧攻堅全過程,突出抓好產業扶貧,堅持因地制宜、一戶一業、大產業小產業結合,提高貧困人口產業參與度和收益率,持續增加貧困戶收入,確保全面小康路上一戶也不能少,一個也不掉隊。

(作者為中共黑龍江省委書記)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