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陽典故傳說——諸葛設帳櫧山下

諸葛亮是家喻戶曉的人物。 他出山后, 為漢室江山鞠躬盡瘁, 為劉備帝業真正做到了死而後已。

他在著名的“赤壁大戰”中神機妙算, 智激周瑜, 設壇台、借東風……為破曹軍的83萬人馬立下了赫赫大功。

這一切運籌和部署, 都是在漢陽這個地方發生的呢。

《新輯漢陽識略》中記載:“城有屯城、治城之別。 屯城, 臨時屯城, 屯軍;治城, 則永久治民者也。 ”“漢陽於後漢有卻月城, 在縣北三裡, 為黃祖屯軍處。 又有諸葛城, 在縣南六十裡櫧山下, 臨沌水, 其東有設法山, 大小軍山, 相傳為赤壁之戰諸葛武侯屯軍處。 ”

諸葛亮為何設帳櫧山下?這對赤壁大戰有何影響?欲知諸葛亮的用心,

還得從當時的歷史背景以及這一帶的地理環境說起。

東漢建安年間, 以曹操、劉備、孫權為代表的諸侯爭戰日趨激烈, 長江與漢水交匯處是水上交通要隘, 成為各方爭奪的交點。 建安初年, 江漢交匯處有軍事城堡卻月城, 漢室江夏郡太守黃祖守城, 遭到東吳孫策、孫權多次攻打, 終於在建安十三年(208年)春被吳軍佔領。 曹操佔領江北大片區域, 對這裡也虎視眈眈, 正在加緊操練水軍, 準備由此攻佔南方。

失掉卻月城, 諸葛亮有苦難言:軍事實力太弱。 他不能以武力與孫權抗爭, 還必須聯吳抗曹, 方能使劉備保留一席之地。 江漢流域必為三方交戰的焦點, 諸葛亮既要盯住漢水入江口這個咽喉,

又不能置身於咽喉的中心。 於是, 他選擇了漢水入江口的長江上游60裡的櫧山一帶設帳駐軍。

櫧山下臨沌水, 東北30余裡入長江, 沌口居漢水入江口上游20裡, 成兩相呼應之勢。 櫧山起伏十二峰, 周邊群山疊嶂, 依山傍水屯軍, 進可攻, 退可守。 今大軍山、小軍山之名即緣於此。 諸葛亮設帳櫧山, 相當於置身長江前沿陣地的後方, 便於親自瞭解戰場環境、氣候以及各方軍事力量佈局及其變化, 及時抓住戰機作出決斷, 只待聯吳抗曹的赤壁之戰時機成熟。

諸葛亮上識天文, 下識地理, 在櫧山營帳對面的山頭設置法壇, 觀察天象, 施以玄妙之法以解危難, 後人稱此山為設法山。 同時安排探子多方打探軍事情報, 供他綜合分析軍勢利弊,

以他超人的智慧、縝密的思維和超人的魄力, 運籌帷幄, 能謀善斷, 成就了草船借箭、借東風火燒戰船兩大傳奇。

諸葛亮說服孫權與劉備聯合抗曹, 吳軍都督周瑜以一個月內造出十萬支箭為條件威逼諸葛亮, 諸葛亮居然答應獻上十萬支箭,

而且只要三天時間。 諸葛亮敢於立下軍令狀, 因為他在櫧山觀察天象, 親臨江邊視察, 斷定三日之內江面必有大霧籠罩, 於是暗定“草船借箭”之計:趁霧號令滿載草人的萬船齊發, 駛向曹營, 引得曹軍萬箭齊發, 草人萬箭攢身, 草船駛回營地, 成就了“三天之內造就十萬狼牙箭”那段佳話。 在諸葛亮“謝曹丞相贈箭”的諷刺聲中, 周瑜仰天長歎:“既生瑜, 何生亮?”

設計火燒曹軍聯營戰船, 已經做到“萬事俱備, 只欠東風”。 時值冬季, 常刮北風, 諸葛亮能否“借”到東風, 成為聯吳抗曹大戰成敗的關鍵。 諸葛亮沐浴淨身, 身披道袍, 步上設法山頭的法壇, 焚香祭天, 絕食禱告, 施展法術, 終於“借”來東南風大作。 黃蓋趁機放出火船, 順風飛入曹軍聯營戰船,

只燒得江中火海數十裡, 兩岸山石成赤壁。 這次赤壁之戰, 曹軍損失過半, 奠定了曹、劉、孫三足鼎立的基礎。

後來, 漢陽人稱櫧山上諸葛亮設帳處為諸葛城, 並建武侯祠祭祀諸葛亮。 設法山、大軍山、小軍山, 都與這段戰史有關。 明代詩人朱國俊《大軍山懷古》寫道:“大軍形勝俯江流, 古廟千秋祀武侯。 暮雨清墀飛赤壁, 東風鐵甲滿滄洲。 指揮割據三分定, 次第荊梁一戰收。 荻影蕭蕭迷故壘, 舳艫散盡有漁舟。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