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蔚來ES8靜態測評 諸多細節經不起推敲

蔚來ES8上市引發的熱潮過後, 迅速留下了一地雞毛。 不過很多看客或者媒體都是從代工戰略、換電模式、續航里程等比較表面的角度看衰或者質疑蔚來首款量產車的前景, 很少看到較為專業的針對車輛本身的測評。 這也難怪, 因為除了極為個別的平臺, 蔚來並未向媒體提供測試車輛, 出現緣木求魚的各種聲音在所難免。 作為國內專業的協力廠商汽車品質評價平臺, 車質網雖然也沒能獲得測試車輛, 但是, 通過蔚來NIO House體驗中心的樣車, 我們依然獲得了第一手的評測資訊, 其中的一些細節, 令人不自覺的想到了一句話:希望越大,

失望越大。

外飾評測

蔚來ES8外觀的設計, 官方稱之為“X-bar”的設計語言, 通過前臉大量的銀色飾條所營造的X造型來突出科技感。 大燈採用了分體式設計, 遠近光一體式的燈組燈殼為分色注塑工藝, 深色內殼更加突出“眼神”的深邃, 有利於弱化大燈周邊的匹配間隙。

車門設計早已成為眾多新能源車企愛玩的噱頭, 如彈出式車門把手、飛翼式車門等早已屢見不鮮。 蔚來ES8上的把手設計不能說獨創, 其造型和開啟方式與捷豹F-TYPE基本雷同。 但是, 翹板式的設計雖然新穎, 但在關門及開門回位時前端手部空間不足, 且把手背部不隨型, 握感較差。

不過蔚來ES8還是有著比較獨到的小心思, 比如後視鏡外殼採用車身同色的撞色處理,

分色線與整車側部線條遙相呼應, 側部的輪眉燈更是業內首創, 可以有效增添儀式感。

然而在外觀裝配工藝上,我們還是發現了不足。比如前車門與翼子板之間、側圍與後保險杠之間的縫隙並不均勻,比較影響美觀。此外,副駕位置的前車門在開啟到最大位置時會發出異響,不利於用戶體驗。

而在細節部分,比如車門框膠條處可以清晰的看到焊點,尾門開啟時後四角窗緊固部位的金屬釘並沒有飾板遮蓋。車門底部邊緣的車漆脫落痕跡明顯,十分影響美觀。像這些細節位置所出現的問題,我們甚至在自主15萬元左右的車型上都很難見到,而蔚來售價已經超出了40萬元,這樣的工藝品質實屬不該。

內飾評測

說完外觀,我們就走進車內來看看內飾設計以及裝配工藝。中控台大面積使用軟質包覆,並輔以縫線工藝,內飾品質感提升明顯。中央通道為懸浮式設計,下部採用同色同材料處理,整體線條連貫流暢,視覺衝擊力強。

不過傳統的“T”字型佈局顯得過於傳統,與ES8 前衛的內飾風格及懸浮環抱式設計有些格格不入,並未有效的提升科技感。本體軟包特徵線不清晰,皮紋較淺,耐刮擦性差,且在強光下有漫反射的風險,包覆品質有待提高。

中控多媒體顯示幕採用了懸浮式的設計,在底座處印有“Blue sky coming”的字樣,寓意“蔚來已來”,作為純電動汽車對未來空氣環境的美好期許。然而,即便沒有普及純電動汽車,北京依舊可以獲得藍天,而純電動汽車真的能使城市的整體碳排放降低麼?現在並沒有結論——當然,這是後話,與蔚來ES8無關,希望蔚來真的能對汽車產業貢獻正向能量吧。

蔚來ES8

豐田阿爾法

蔚來ES8特有的副駕女王座椅本來是很具看點的配置,其副駕座椅可以前後滑動,並配備了電動調節腿托以及腳托,進一步提升了副駕駛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想法雖然不錯,但關鍵的一點是蔚來ES8副駕的安全帶依舊位於B柱上,當座椅向後滑動傾斜時,安全帶無法裹緊身體,從對乘客的安全性有較大影響。反觀豐田阿爾法,就巧妙的將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既保證舒適性的同時又兼顧了安全性。

兩幅式造型的方向盤比較少見,皮質包裹出色,但在三、九點位置並沒有明顯的凹槽,對握感稍有影響。全液晶儀錶的無帽檐設計也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反光和炫目的風險。

蔚來ES8

大眾品牌SUV車型

想要將內飾營造出科幻感,那繁複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而為其支撐的便是裝配工藝。設計越複雜,對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普通和豪華品牌之間,僅因設計不同在價格上會有如此懸殊的差異。蔚來ES8中央通道處拼接位置為“十”縫,設計匹配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位的問題。而在展車上我們發現中央通道的接縫確實存在著明顯的縫隙,其表現與一台20萬左右的大眾品牌SUV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

擋把後方的細節處,我們同樣發現了中央通道處所發生的裝配工藝問題。接縫不勻且縫隙較大,非常影響內飾品質感(為蔚來和江淮心疼10秒鐘,看來,輿論質疑江淮代工不是杞人憂天)。

前車門的門板內側軟包飾板設計過於複雜,雖然是為了車內整體環抱式設計而為,但當打開車門時,視覺間隙感較大,不利於整車品質感的提升。

而在更細節的部分,比如全車揚聲器罩的紋理處理,蔚來ES8就處理的比較得當,一致性很好。不過盲孔紋理較為雜亂,體現不出設計感,塑膠感過強,裝飾性和品質感差。

車內門板把手為封閉式門內扣手,但寬度僅能容納兩指,操作空間比較局促,如果是較胖的駕乘者手指較粗,很容易卡陷在其中。

當掀起後備箱時,可以發現後備箱蓋內飾板搭縫處比較粗糙,甚至能看到內部填充物,如果長時間行駛在顛簸路面的話,不排除存在縫隙進一步擴大的風險。

同時,擁有7座佈局的蔚來ES8第三排座椅翻倒扳手位置過低,導致座椅抬起時力距過小,打開第三排座椅會比較吃力。

靜態總結:

蔚來ES8的設計非常符合電動車發展趨勢,科技感營造到位,融合了國際主流元素使其具備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只是過於個性的造型對於裝配工藝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並且全鋁車身的成型、焊接、裝配等等也同樣有著嚴格的工藝要求,國內目前能夠達到技術要求的也只有上汽通用凱迪拉克生產線,而國產品牌生產鋁制車身的技術可以說幾乎為零。如果最終量產車的製造工藝還是保持此次拍攝展車的水準,那確實令人擔憂。不過據展廳工作人員介紹,該展車與量產車並非出自同一工廠,我們也希望這樣的裝配水準僅停留在試裝車上。

然而在外觀裝配工藝上,我們還是發現了不足。比如前車門與翼子板之間、側圍與後保險杠之間的縫隙並不均勻,比較影響美觀。此外,副駕位置的前車門在開啟到最大位置時會發出異響,不利於用戶體驗。

而在細節部分,比如車門框膠條處可以清晰的看到焊點,尾門開啟時後四角窗緊固部位的金屬釘並沒有飾板遮蓋。車門底部邊緣的車漆脫落痕跡明顯,十分影響美觀。像這些細節位置所出現的問題,我們甚至在自主15萬元左右的車型上都很難見到,而蔚來售價已經超出了40萬元,這樣的工藝品質實屬不該。

內飾評測

說完外觀,我們就走進車內來看看內飾設計以及裝配工藝。中控台大面積使用軟質包覆,並輔以縫線工藝,內飾品質感提升明顯。中央通道為懸浮式設計,下部採用同色同材料處理,整體線條連貫流暢,視覺衝擊力強。

不過傳統的“T”字型佈局顯得過於傳統,與ES8 前衛的內飾風格及懸浮環抱式設計有些格格不入,並未有效的提升科技感。本體軟包特徵線不清晰,皮紋較淺,耐刮擦性差,且在強光下有漫反射的風險,包覆品質有待提高。

中控多媒體顯示幕採用了懸浮式的設計,在底座處印有“Blue sky coming”的字樣,寓意“蔚來已來”,作為純電動汽車對未來空氣環境的美好期許。然而,即便沒有普及純電動汽車,北京依舊可以獲得藍天,而純電動汽車真的能使城市的整體碳排放降低麼?現在並沒有結論——當然,這是後話,與蔚來ES8無關,希望蔚來真的能對汽車產業貢獻正向能量吧。

蔚來ES8

豐田阿爾法

蔚來ES8特有的副駕女王座椅本來是很具看點的配置,其副駕座椅可以前後滑動,並配備了電動調節腿托以及腳托,進一步提升了副駕駛乘客的乘坐舒適性。想法雖然不錯,但關鍵的一點是蔚來ES8副駕的安全帶依舊位於B柱上,當座椅向後滑動傾斜時,安全帶無法裹緊身體,從對乘客的安全性有較大影響。反觀豐田阿爾法,就巧妙的將安全帶固定在座椅上,既保證舒適性的同時又兼顧了安全性。

兩幅式造型的方向盤比較少見,皮質包裹出色,但在三、九點位置並沒有明顯的凹槽,對握感稍有影響。全液晶儀錶的無帽檐設計也會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反光和炫目的風險。

蔚來ES8

大眾品牌SUV車型

想要將內飾營造出科幻感,那繁複的設計是必不可少的,而為其支撐的便是裝配工藝。設計越複雜,對工藝的要求也就越高,這也就不難解釋為什麼普通和豪華品牌之間,僅因設計不同在價格上會有如此懸殊的差異。蔚來ES8中央通道處拼接位置為“十”縫,設計匹配難度較大,容易出現錯位的問題。而在展車上我們發現中央通道的接縫確實存在著明顯的縫隙,其表現與一台20萬左右的大眾品牌SUV之間有著較大的差異。

擋把後方的細節處,我們同樣發現了中央通道處所發生的裝配工藝問題。接縫不勻且縫隙較大,非常影響內飾品質感(為蔚來和江淮心疼10秒鐘,看來,輿論質疑江淮代工不是杞人憂天)。

前車門的門板內側軟包飾板設計過於複雜,雖然是為了車內整體環抱式設計而為,但當打開車門時,視覺間隙感較大,不利於整車品質感的提升。

而在更細節的部分,比如全車揚聲器罩的紋理處理,蔚來ES8就處理的比較得當,一致性很好。不過盲孔紋理較為雜亂,體現不出設計感,塑膠感過強,裝飾性和品質感差。

車內門板把手為封閉式門內扣手,但寬度僅能容納兩指,操作空間比較局促,如果是較胖的駕乘者手指較粗,很容易卡陷在其中。

當掀起後備箱時,可以發現後備箱蓋內飾板搭縫處比較粗糙,甚至能看到內部填充物,如果長時間行駛在顛簸路面的話,不排除存在縫隙進一步擴大的風險。

同時,擁有7座佈局的蔚來ES8第三排座椅翻倒扳手位置過低,導致座椅抬起時力距過小,打開第三排座椅會比較吃力。

靜態總結:

蔚來ES8的設計非常符合電動車發展趨勢,科技感營造到位,融合了國際主流元素使其具備強烈的視覺衝擊力。只是過於個性的造型對於裝配工藝來說是個嚴峻的考驗,並且全鋁車身的成型、焊接、裝配等等也同樣有著嚴格的工藝要求,國內目前能夠達到技術要求的也只有上汽通用凱迪拉克生產線,而國產品牌生產鋁制車身的技術可以說幾乎為零。如果最終量產車的製造工藝還是保持此次拍攝展車的水準,那確實令人擔憂。不過據展廳工作人員介紹,該展車與量產車並非出自同一工廠,我們也希望這樣的裝配水準僅停留在試裝車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