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幼兒過渡環節有快有慢,用了這個方法再也不怕亂糟糟的了

文/李欣欣

過渡環節雖然時間不長, 但卻是幼稚園教育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 是幼兒一日生活中出現頻率最多的環節。 小小環節中蘊藏了大大的智慧,

巧妙、合理地管理好過渡環節, 終將受益于幼兒, 發展于幼兒。

幼稚園是集體生活, 大家要共同使用有限的空間、有限的資源, 而過渡環節更是短, 密度大, 所以先後快慢必然存在。 另外, 孩子們是獨立的個體, 存在個體差異, 有能力強動作快的, 也有相對較慢的, 自然會出現“等待”現象。 作為老師, 既要關注到活動室內“等待”的幼兒, 又要關注到盥洗室還未如廁的幼兒, 手忙腳亂的現象也就時常發生。 那麼, 如何改變這一現象, 既不“一刀切”, 又可以將“無效等待”轉化成有教育意義的“有效等待”呢?

選擇幼兒感興趣的活動內容

很多教師喜歡在過渡環節播放音訊故事或音樂, 一方面不需要組織和指導, 老師就可以兼顧盥洗室的幼兒;另一方面幼兒主要靠聽聽,

便於穩定情緒。 但“聽”是一項非常主觀的活動, 往往很多幼兒並未真正聚精會神地聽, 漸漸地, 故事、音樂就成了“背景”。 久而久之, 幼兒對聽的敏感度也會下降, 注意力不易集中。 而真人講故事遠比音訊更具吸引力, 更能激發幼兒聽的興趣。 因此, 並不建議把播放故事和音樂作為過渡環節的內容, 應該選擇一些其他幼兒感興趣的活動。

選擇幼兒參與度較高的活動內容

在動、靜兩種類型的活動中, 教師更傾向于選擇靜, 以使幼兒情緒穩定。 但老師們總是容易混淆概念, 以為靜的活動就是幼兒參與度相對較低的活動。 其實不然, 幼兒參與度越高, 就越需要高度的專注, 而專注度越高,

就會逐漸由動到靜。

選擇時間拉伸性較大的活動內容

過渡環節尤其需要關注到“頭”和“尾”兩類幼兒, 是平衡這兩類兒童的關鍵環節。 這就要求儘量選擇時間拉伸程度較大的活動內容, 即某一項內容的活動單元時間較短, 可重複N次活動單元,

即便是最後一個進入活動室的幼兒也能參與活動。

選擇橫向、縱向均能夠體現出教育層次和梯度的活動內容。

如:我帶的中班, 幼兒大都在4—4.5之間。 在區域活動與集體教學之間的過渡環節, 我設置了“我是小小剪刀手”的活動。 主要目為了鍛煉幼兒的手部小肌肉、益于幼兒的手眼協調和專注力培養, 更可以豐富他們的無限想像力。

“剪刀”是一種讓家長、孩子們又愛又怕的工具, 但只要安全地利用好, 就等著孩子們給你帶來無限驚喜吧!如下:

小班目標:學習使用剪刀, 培養使用常規, 發展小肌肉的協調能力。 初始:隨意剪裁, 注意提供的紙張大小適宜(大概幼兒手掌大小), 且不宜過厚。 提升:簡單線條剪裁, 提供畫有各種簡單線條的紙張供幼兒剪裁,

注意紙張大小, 不宜過厚。

中班目標:能夠剪出各種造型並進行組合粘貼, 培養剪、貼的綜合能力。 初始:圖形剪裁, 提供畫有不同圖形的紙張供幼兒剪裁, 厚度有所增加。 提升:造型剪裁, 提供給幼兒大小、厚度適宜的紙張, 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願有目的的剪裁。

大班目標:使用剪刀對材料進行造型, 提高空間構想能力及小肌肉靈活性;通過對材料的拼貼, 提高創造美、表現美的能力初始:提供不同大小、不同厚度的紙張供幼兒自由剪裁。 提升:提供一些剪紙步驟圖, 如窗花、立體賀卡等, 為孩子創設一個自由發揮和探索的環境。

整理:我還為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個信封,剪下來的作品由幼兒自己整理放進信封內,週一到週四的過渡環節以剪為主要內容,週五請幼兒用這一周所剪的材料進行拼貼和組合,並將作品注明日期進行展示或帶回家。一個學期下來,幼兒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這便是“小環節中的大智慧”。

整理:我還為每位幼兒準備了一個信封,剪下來的作品由幼兒自己整理放進信封內,週一到週四的過渡環節以剪為主要內容,週五請幼兒用這一周所剪的材料進行拼貼和組合,並將作品注明日期進行展示或帶回家。一個學期下來,幼兒有了突飛猛進的提升。

這便是“小環節中的大智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