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混世奇才竟然與阿凡提齊名!憑智慧為民伸張正義!

混世奇才龐振坤

文︱寶傑

龐振坤, 鄧州穰東人。 出生于清朝雍正年間。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 中舉人。 先後在廣西的武宣縣和岑溪縣當過縣令。

在任期間, 勤政愛民, 興辦學校, 素有仁慈廉潔的美名。

晚年退休回鄧州時, 口袋空空如也。 行李僅有衣被一卷, 書籍一箱。

龐振坤聰明機智, 幽默風趣。 因為出身貧寒, 自小就秉性耿直、憤世嫉俗, 常常以嘲弄貪官、諷刺豪強為樂。

他的故事也因此在民間廣為流傳。 人們都稱讚他“智若北疆阿凡提, 雅同南國徐文長。 ”

巧勝叔父, 高高興興上學堂

龐振坤幼時和叔父一起生活。 叔父家並不寬裕, 就沒讓龐振坤上學。 不過, 勤奮好學的他私下裡偷偷跟別人學, 也認識了不少字。

一天, 龐振坤煞有介事地對叔父說:“你老是說我是小毛猴子, 要不咱明兒一起去鄧州城溜達一圈, 看誰認識的人多。 ”

叔父一眼就看穿了龐振坤的鬼主意:“你不就是想去城裡面玩嘛!叔父帶你去便是了。

不過, 若無人認得你, 你可要當心咯!”

第二天, 龐振坤提了一個尋常小孩玩的燈籠, 興高采烈地和叔父一起進城。

到了城裡, 龐振坤跟著叔父東溜西轉, 走街串巷。 奇怪的是, 一路上總有人驚奇地看著龐振坤說道:“看,

‘龐振坤來了’!”

龐振坤則裝模作樣地點點頭說:“嗯, 來了。 ”

起初, 叔父以為大街上人多, 有人和龐振坤重名, 就把他領到偏僻的小巷子裡轉。

沒走多遠, 一群學生正一路嬉笑著往這邊走。 剛走到眼前, 學生們竟都指著龐振坤說:“看, ‘龐振坤來了’!”

叔父甚是疑惑,

又把龐振坤領到一家茶館中。 龐振坤前腳剛進門, 就有幾個老學究說道:“看, ‘龐振坤來了’!”

叔父百思不得其解:這小娃娃什麼時候成了城裡的大名人了?

回到家裡, 叔父納悶地問龐振坤:“你都沒進過幾次城, 城裡人們咋都認識你? ”龐振坤得意地晃了晃手中的燈籠。

眼神兒不好的叔父湊近一看, 方見上面寫著“龐振坤來了”五個字, 這才恍然大悟:原來人們並不是認識龐振坤, 而是在念燈籠上的字。

叔父不禁哈哈大笑, 暗自思忖:這孩子這麼聰慧, 有朝一日定能有所作為, 光耀門楣。 不送他上學堂豈不是可惜了。

龐振坤這才如願以償地進入學堂。 從此, 更加勤勉讀書。

二戲州官,歡歡喜喜出惡氣

龐振坤年少時,鄧州有一任知州名叫湯似慈。此人不但極為勢力,還愛財如命,千方百計地搜刮民脂民膏。

這年,恰逢他五十大壽,便準備借此機會狠撈一把。

地方豪強富紳聞訊,便向百姓強行攤派,以此來討知州大人的歡心。一時間鬧得烏煙瘴氣,民怨鼎沸。

龐振坤見此情景,怒不可遏。心想:不就是一份壽禮嗎?既然你想要,給你便是。至於你能不能消受得起,就不關我的事咯!

於是,他隨手寫了一副對聯作為壽禮送了過去。湯似慈滿心歡喜地打開對聯,卻只見對聯上寫著:

“似者,像也,像虎像猊像豺狼,不像州主;

慈者,愛也,愛金愛銀愛錢財,不愛黎民。”

這對聯要說寫的是在是妙,剛好把湯似慈的名字包含在裡面,又通俗易懂,言辭犀利。湯似慈當眾出了洋相,氣得臉都綠了,暗暗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一天,湯似慈聽說龐振坤正手提著個燈籠四處閒逛,燈籠上還寫了“我是天子”四個大字。

湯似慈見自己終於有機會一恥前仇,便以“欺君罔上”之名,火速派人把龐振坤押上大堂。

剛進公堂,湯似慈就命人將龐振坤五花大綁。誰知,龐振坤不但不認罪,還斥責湯似慈有眼無珠。

湯似慈湊近燈籠一瞅,頓時傻了眼:“我是天子”四個大字下面,還有“一小民”三個蠅頭小字——我是天子一小民,沒毛病啊,何罪之有?可總不能就這樣放了龐振坤吧?

湯似慈惱羞成怒地質問龐振坤:“為何這七個字不寫得一般大?”

龐振坤不緊不慢地答道:“回大人,‘小民’怎敢與‘天子’一般大小呢?你老眼昏花,只看到‘天子’,卻沒看到‘小民’,難道還能怪我咯?”

湯似慈啞口無言。

明斷是非,路見不平

一聲吼

一天,龐振坤正在城裡玩,卻看見有一處圍了好幾層人,裡面時不時傳出一片爭吵聲。

他擠進去一看,一個瞎子正和一個農民爭奪一匹白布。

瞎子忿忿不平地說道:“還有沒有天理了啊!剛才我不過騎了一會他的驢子,他就要搶我的布!這不是擺明瞭欺負我眼瞎嗎……難道瞎子就該被如此對待嗎……這世道……”

農民也委屈地喊道:“我好心將毛驢借給你,你反倒要訛我的布,你還有沒有良心!”

這時,州官的轎子路過,問瞎子:“你說這布是你的,你有什麼證據?”

瞎子說:“大人,我這布一共三丈三尺長,一尺半的門面。”

州官令人一量,果然分毫不錯。轉頭又問那農民有什麼證據。

農民說:“大人,這布是小人問鄰居借的,正準備來這街上賣了給老母治病,還沒量過這布……”

州官一聽,這不是明擺著騙人的嘛,哪有借布不量的?到時候怎麼還呢!沒等農民說完,州官就命人把這農民拖到衙門去挨板子。農民連聲喊冤。

這時,龐振坤聽人議論說:“那不是王憨嗎,他素來忠厚老實,怎麼會做出這種事兒?”

接著又有人說:“那瞎子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出了名的刁鑽奸詐。今天這事兒,怕是沒弄清楚吧……”

龐振坤聽後,靈機一動。他來到瞎子面前,指著白布說:“哎呦,你這塊藍布染得可真是不錯。”

瞎子忙說:“俺孩兒他舅是個染匠,還能染得不好?”眾人聞聲,都哈哈大笑。

州官這才明白自己判錯了案。立刻將瞎子拿下,重打了四十大板。瞎子招供:原來,剛才他騎農民的毛驢時,偷偷用手摸著量了量布的尺寸。

若不是龐振坤路見不平,弄清了事情原委,鄧州歷史上恐怕又要平添一樁冤案了。

智對考官,伶牙俐齒服人心

龐振坤參加考試,考官聽說他是中州奇才,特意在考試結束之後,又對他進行口試。

考官像模像樣地說道:“龐振坤啊,我以前在江南為官時,見那裡的水桶很大。”

龐振坤畢恭畢敬地問:“怎麼個大法呢?”

考官邊說邊比劃:“這桶裡,裝了半桶水,臥了九頭老水牛。水牛這在桶這邊用尾巴甩水,桶那邊的水還紋絲不動呢!”

龐振坤笑說:“大人,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小時候在家鄉讀書,曾見到過一根特別長的竹竿。”

考官問道:“有多長?”

龐振坤說:“頭一年八月十五,有一個人扛著那根竹竿從我們學堂門口經過,直到第二年五月端午,還能看見剩幾節竹竿梢在門前甩呢!”

考官一聽來了啞然失笑,故作吃驚地問:“哦?天下竟有這麼長的竹竿?”

龐振坤一字一板地說:“若沒有這麼長的竹竿,那大人您說的水桶又是用什麼箍的呢?”

考官一聽,這“中州奇才”果然名不虛傳,腦瓜子靈活又能說會道。

龐振坤做官前,辦有學堂,教書育人。退休後仍以此為業,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弟子中多有成材者。

關於授課,他還寫了許多講義,如《月池四書講義》、《卓爾堂文集》,現存的只有《文集》殘本55篇和五律詩《泉池》、七律詩《早春遊杏山》各一首。

龐振坤病逝後,葬於六門堤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其弟子冀複禮等人在墓旁立了一塊碑,歌頌其生平德行,感謝其教導之恩。碑文上寫道:

“其攀月桂、仕西廣,

德舉政事,當與名山並壽。

設教吾鄉,幾曆星霜,

坐皋比而解經滾滾不倦,

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

塵氛者沃以風華,猥瑣者誘以高騫。

雖當宦遊而後,猶且眷顧訓誨而不可已。"

字裡行間,洋溢著對恩師的敬仰與懷念。

二戲州官,歡歡喜喜出惡氣

龐振坤年少時,鄧州有一任知州名叫湯似慈。此人不但極為勢力,還愛財如命,千方百計地搜刮民脂民膏。

這年,恰逢他五十大壽,便準備借此機會狠撈一把。

地方豪強富紳聞訊,便向百姓強行攤派,以此來討知州大人的歡心。一時間鬧得烏煙瘴氣,民怨鼎沸。

龐振坤見此情景,怒不可遏。心想:不就是一份壽禮嗎?既然你想要,給你便是。至於你能不能消受得起,就不關我的事咯!

於是,他隨手寫了一副對聯作為壽禮送了過去。湯似慈滿心歡喜地打開對聯,卻只見對聯上寫著:

“似者,像也,像虎像猊像豺狼,不像州主;

慈者,愛也,愛金愛銀愛錢財,不愛黎民。”

這對聯要說寫的是在是妙,剛好把湯似慈的名字包含在裡面,又通俗易懂,言辭犀利。湯似慈當眾出了洋相,氣得臉都綠了,暗暗發誓一定要報仇雪恨。

一天,湯似慈聽說龐振坤正手提著個燈籠四處閒逛,燈籠上還寫了“我是天子”四個大字。

湯似慈見自己終於有機會一恥前仇,便以“欺君罔上”之名,火速派人把龐振坤押上大堂。

剛進公堂,湯似慈就命人將龐振坤五花大綁。誰知,龐振坤不但不認罪,還斥責湯似慈有眼無珠。

湯似慈湊近燈籠一瞅,頓時傻了眼:“我是天子”四個大字下面,還有“一小民”三個蠅頭小字——我是天子一小民,沒毛病啊,何罪之有?可總不能就這樣放了龐振坤吧?

湯似慈惱羞成怒地質問龐振坤:“為何這七個字不寫得一般大?”

龐振坤不緊不慢地答道:“回大人,‘小民’怎敢與‘天子’一般大小呢?你老眼昏花,只看到‘天子’,卻沒看到‘小民’,難道還能怪我咯?”

湯似慈啞口無言。

明斷是非,路見不平

一聲吼

一天,龐振坤正在城裡玩,卻看見有一處圍了好幾層人,裡面時不時傳出一片爭吵聲。

他擠進去一看,一個瞎子正和一個農民爭奪一匹白布。

瞎子忿忿不平地說道:“還有沒有天理了啊!剛才我不過騎了一會他的驢子,他就要搶我的布!這不是擺明瞭欺負我眼瞎嗎……難道瞎子就該被如此對待嗎……這世道……”

農民也委屈地喊道:“我好心將毛驢借給你,你反倒要訛我的布,你還有沒有良心!”

這時,州官的轎子路過,問瞎子:“你說這布是你的,你有什麼證據?”

瞎子說:“大人,我這布一共三丈三尺長,一尺半的門面。”

州官令人一量,果然分毫不錯。轉頭又問那農民有什麼證據。

農民說:“大人,這布是小人問鄰居借的,正準備來這街上賣了給老母治病,還沒量過這布……”

州官一聽,這不是明擺著騙人的嘛,哪有借布不量的?到時候怎麼還呢!沒等農民說完,州官就命人把這農民拖到衙門去挨板子。農民連聲喊冤。

這時,龐振坤聽人議論說:“那不是王憨嗎,他素來忠厚老實,怎麼會做出這種事兒?”

接著又有人說:“那瞎子可不是什麼省油的燈,出了名的刁鑽奸詐。今天這事兒,怕是沒弄清楚吧……”

龐振坤聽後,靈機一動。他來到瞎子面前,指著白布說:“哎呦,你這塊藍布染得可真是不錯。”

瞎子忙說:“俺孩兒他舅是個染匠,還能染得不好?”眾人聞聲,都哈哈大笑。

州官這才明白自己判錯了案。立刻將瞎子拿下,重打了四十大板。瞎子招供:原來,剛才他騎農民的毛驢時,偷偷用手摸著量了量布的尺寸。

若不是龐振坤路見不平,弄清了事情原委,鄧州歷史上恐怕又要平添一樁冤案了。

智對考官,伶牙俐齒服人心

龐振坤參加考試,考官聽說他是中州奇才,特意在考試結束之後,又對他進行口試。

考官像模像樣地說道:“龐振坤啊,我以前在江南為官時,見那裡的水桶很大。”

龐振坤畢恭畢敬地問:“怎麼個大法呢?”

考官邊說邊比劃:“這桶裡,裝了半桶水,臥了九頭老水牛。水牛這在桶這邊用尾巴甩水,桶那邊的水還紋絲不動呢!”

龐振坤笑說:“大人,這有什麼奇怪的。我小時候在家鄉讀書,曾見到過一根特別長的竹竿。”

考官問道:“有多長?”

龐振坤說:“頭一年八月十五,有一個人扛著那根竹竿從我們學堂門口經過,直到第二年五月端午,還能看見剩幾節竹竿梢在門前甩呢!”

考官一聽來了啞然失笑,故作吃驚地問:“哦?天下竟有這麼長的竹竿?”

龐振坤一字一板地說:“若沒有這麼長的竹竿,那大人您說的水桶又是用什麼箍的呢?”

考官一聽,這“中州奇才”果然名不虛傳,腦瓜子靈活又能說會道。

龐振坤做官前,辦有學堂,教書育人。退休後仍以此為業,因材施教,誨人不倦。弟子中多有成材者。

關於授課,他還寫了許多講義,如《月池四書講義》、《卓爾堂文集》,現存的只有《文集》殘本55篇和五律詩《泉池》、七律詩《早春遊杏山》各一首。

龐振坤病逝後,葬於六門堤旁。

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九月,其弟子冀複禮等人在墓旁立了一塊碑,歌頌其生平德行,感謝其教導之恩。碑文上寫道:

“其攀月桂、仕西廣,

德舉政事,當與名山並壽。

設教吾鄉,幾曆星霜,

坐皋比而解經滾滾不倦,

倚寒窗而搦管咄咄逼人;

塵氛者沃以風華,猥瑣者誘以高騫。

雖當宦遊而後,猶且眷顧訓誨而不可已。"

字裡行間,洋溢著對恩師的敬仰與懷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