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最新丨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結構: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

1月16日最新課程標準正式發佈, 本文將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和課程結構分享如下:

一、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

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生物學科核心素養包括生命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社會責任。

生命觀念

“生命觀念”是指對觀察到的生命現象及相互關係或特性進行解釋後的抽象, 是經過實證後的想法或觀點, 是能夠理解或解釋生物學相關事件和現象的意識、觀念和思想方法。 學生應該在較好地理解生物學概念的基礎上形成生命觀念, 如結構與功能觀、進化與適應觀、穩態與平衡觀、物質與能量觀等;能夠用生命觀念認識生物的多樣性、統一性、獨特性和複雜性, 形成科學的自然觀和世界觀, 並以此指導探究生命活動規律, 解決實際問題。

科學思維

“科學思維”是指尊重事實和證據, 崇尚嚴謹和務實的求知態度, 運用科學的思維方法認識事物、解決問題的思維習慣和能力。 學生應該在學習過程中逐步發展科學思維, 如能夠基於生物學事實和證據運用歸納和概括、演繹與推理、模型與建模、批判性思維、創造性思維等方法, 探討、闡釋生命現象及規律, 審視或論證生物學社會議題。

科學探究

“科學探究”是指能夠發現現實世界中的生物學問題, 針對特定的生物學現象, 進行觀察、提問、實驗設計、方案實施以及結果的交流與討論的能力。 學生應在探究過程中, 逐步增強對自然現象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掌握科學探究的基本思路和方法, 提高實踐能力;在探究中, 樂於並善於團隊合作,

勇於創新。

社會責任

“社會責任”是指基於生物學的認識, 參與個人與社會事務的討論, 作出理性解釋和判斷, 解決生產生活問題的擔當和能力。 學生應能夠以造福人類態度和價值觀, 積極運用生物學的知識和方法, 關注社會議題, 參與討論並作出理性解釋, 辨別迷信和偽科學;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 結合本地資源開展科學實踐, 嘗試解決現實生活問題;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 形成生態意識, 參與環境保護實踐;主動向他人宣傳關愛生命的觀念和知識, 崇尚健康文明生活方式, 成為健康中國的促進者和實踐者。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生在生物學課程學習過程中逐漸發展起來的,

在解決真實情境中的實際問題時所表現出來的價值觀、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 是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的綜合體現。 生物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應貫穿與教材編寫、課堂教學及考試評價中。

二、生物學科課程結構——必修+選擇性必修+選修(一)結構

圖1展示了高中生物學課程結構。 高中生物學課程分為必修、選擇性必修和選修三個部分。 必修部分包括“分子與細胞”和“遺傳與進化”兩個模組;選擇性必修部分有“穩態與調節”“生物與環境”和“生物技術與工程”三個模組;選修部分涉及現實生活應用、職業規劃前瞻及學業發展基礎三個方向的多個拓展模組。

圖1高中生物學課程結構

(二)學分與選課

本課程的必修學分共4分, 每個必修模組2學分, 每個學分的教學需18學時。 每個學生必須完成2個必修模組的學習, 共72學時, 每週2~4學時, 建議高一年級開設。

學生在修滿本課程必修學分的基礎上, 可根據興趣和志向學習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 選擇性必修課程每個模組為2學分, 選修課程每個模組為1學分,每個學分的教學需18學時。學生在完成了必修課程的學習後,可以直接學習選擇性必修或選修課程,也可以不再選修本學科課程。

選擇生物學納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生,應完成選擇性必修所有模組的學習。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可以同時開設供學生選擇,對於選修課程中“學業發展基礎”類別模組,教師可以提出選課的順序或條件。學生可以從選修模組中選修不超過4學分的課程。

由於目前沒有word版,本文的文字都是小編手動敲上去的,有用請點贊和轉發。

選修課程每個模組為1學分,每個學分的教學需18學時。學生在完成了必修課程的學習後,可以直接學習選擇性必修或選修課程,也可以不再選修本學科課程。

選擇生物學納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的學生,應完成選擇性必修所有模組的學習。選擇性必修和選修課程可以同時開設供學生選擇,對於選修課程中“學業發展基礎”類別模組,教師可以提出選課的順序或條件。學生可以從選修模組中選修不超過4學分的課程。

由於目前沒有word版,本文的文字都是小編手動敲上去的,有用請點贊和轉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