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主演是主演,製片是製片,要和諧,很多企業須建立不同的人生舞臺

內鬥是中國文化中固有的一種“暗物質”, 它是一種暗流, 水面看似風平浪靜, 冷不丁它就會興風作浪。 而在董事會和管理層之間,

換言之, 在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之間是否和諧, 是否發生內訌, 是很多企業真正實現維和的關鍵之處, 命脈所在。

但現實是, 高層內訌, 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之間發生人生舞臺之爭, 卻又層出不窮。

為什麼?因為他們的一部分人生舞臺存在重疊, 同時, 又容易侵佔對方的人生舞臺, 而要解決這個爭端, 從根本上說, 也就是要建立不同的人生舞臺, 同時, 堅守各自的本分。 而要做到這一點, 首先要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

對於企業家來說, 最重要的是淡化自己的“主演”情結, 去做一個製片。

猶如一部優秀的電影, 在其拍攝過程中, 企業家就是製片, 而職業經理人是主演。 “製片”擁有電影的製作權, 是“資本家”;而“主演”則是憑藉自己的演技,

充分演繹出電影的內涵, 是“知本家”。 企業家通過企業這個舞臺, 來實現企業家的價值;職業經理人通過企業這個舞臺, 也可以實現自己的價值。 但是, 由於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的自置角色的不同, 同樣的舞臺, 就會有不同的實現方式。

當企業家把自己拉低, 認為自己是“一號主演”, 職業經理人只是“二號主演”, 他當然得聽我的, 當然不能搶了我的風頭, 於是自然產生衝突。 他們把自己和職業經理人看作是同一領域的不同層級, 而正確的應該是不同領域的同一層級。

讓企業家做製片, 就是讓企業家在某些領域退出。 所謂製片, 就是在影片前期進行投資, 在製作過程中進行宏觀把握, 至於電影怎麼演, 到底演得怎麼樣, 那就得看演員的了,

製片用不著自己上陣。 在國外, 很多真正偉大的企業家, 都是相對無為的。

正如西諺所說, “上帝的歸上帝, 愷撒的歸愷撒”。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