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筷子插入2歲女童顱內!日常兒童安全10大殺手隱患

父母沒有“懸崖意識”, 本身就是一種危險。

——編者按

1

近日, 遼寧瀋陽一個17月大的寶寶, 嘴裡含著一支金屬筷子玩耍。

但在走路時不慎摔倒,

讓人揪心的是, 嘴裡的筷子直接從上顎插入腦中, 距離腦幹只有不到2毫米。

而就是這2毫米, 救了孩子一條命。

9日, 經過搶救, 受傷的孩子經歷發燒、肺炎等併發症後終於轉危為安。

很多時候, 家長的一個疏忽, 就會讓孩子去鬼門關走一趟, 甚至直接要了孩子的命。

據調查資料顯示, 意外傷害在兒童死亡原因中占第四位。 而中國有六成家長缺乏兒童安全教育知識, 更沒有“懸崖意識”。

什麼是“懸崖意識”?即界定危險等級的能力, 把安全意識滲透到日常生活中。

如1月6日, 轟動朋友圈的“三男鐵凳毆打母子”事件。

據悉, 當時發生爭吵後, 打人者帶著孩子離開。

當時店長擔心男子氣不過, 萬一折回來打人就會出事, 所以三次勸說女子帶著孩子離開。

然而女子不同意, 繼續帶著孩子玩。

結果, 一小時後就出事了。

這就是沒有“懸崖意識”的表現。

無數現實案例告訴我們, 發生不愉快的公共場所釀成慘劇的概率是很大的, 當不愉快發生後, 應該儘快離開特定環境, 否則, 對方再看到你的時候,

難保不會怒火中燒失去理智, 做出過激行為。

而這還不是最可怕的。

最可怕的是, 父母沒有懸崖意識, 就難以教會孩子正確判斷潛在危險的能力, 而不懂自我保護的人, 才是最容易遇到危險的人。

2

所謂無知者無畏, 大抵如此。

因為對日常一些潛在的危險沒有意識, 無法及時防範, 等到事件發生後就只能被動承受。

那麼, 日常中哪些方面家長應該多留心眼, 隨時亮起“懸崖意識”, 避免給孩子造成一生的傷害呢?

1.購物車

一名家長用購物車推小孩上電梯時, 小孩從購物車中摔出頭部著地, 畫面十分駭人。

家長在超市購物上下電梯時, 千萬別讓孩子站在購物車中。

另外, 兒童乘坐購物車一定要滿足這三大要求, 家長一定要牢記:

A. 兒童體重小於15公斤;

B. 兒童需坐在購物車擋板上, 面向家長;

C. 購物車必須在家長的視線裡;

2.電梯

上海青浦年僅4個月的男嬰不慎從3樓高度的自動扶梯上墜落, 送醫後搶救無效死亡。

超市上下電梯一般都有提示, 老人乘坐電梯需要攙扶, 小孩乘坐電梯需要大人拉著。

小於兩歲的孩子, 家長抱著孩子不能重心過高, 更要確保自身和孩子身上隨身物品不會被電梯絞入。

3.旋轉門

帶孩子去購物超市或酒店,有旋轉門的地方一定要抱著孩子,以免突發情況砸壓孩子或孩子被“夾住”,更要確保孩子在自己隨手能夠到的地方。

4.奪命櫃

關於孩童被儲物櫃、抽屜櫃砸中身亡的例子早已數不勝數。

3歲以下孩子控制力差,常常會去攀爬這些物具,家長一定要加強看護。當然,家中有這些傢俱,更要固定住,以免意外發生。

5.交通馬路

一孩子在馬路上玩耍,突然橫穿馬路,過往車輛躲閃不及,直接撞了上去,所幸孩子最後沒事。

一母親走路只顧著看手機,回頭孩子已被車輛碾壓。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近2萬14歲以下的孩子死于交通事故。

家長一定要杜絕孩子在馬路上玩耍,更要放下手機,照看好孩子,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更以身作則。

6.家裡的地板

家裡有孩子,特別是剛學會走路,或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家裡地板比較滑,就容易出事。

建議家長鋪上地毯或瑜伽墊防滑;在拖地之後,更要告誡孩子走路不要跑,注意安全。

7.熱水壺放置高處

原衛生部曾做過一個調查:0至6歲兒童發生燒燙傷的比率占了燒燙傷患者的23%。

其中,熱水壺是最常見的導致孩子燙傷的類別。家裡的熱水壺、飲水機等要盡可能放置高處,避免小孩不小心踢到、碰到或伸手能夠到而受到傷害。

8.插排用電

《東南快報》報導,一寶媽哄睡孩子後抓空吃午飯,可才吃了兩口便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她沖進房間抱起寶寶,發現被子竟然竄起火苗。

原來,床邊的插排漏電,碰到可燃物,所以有了火苗。

現在冬天,天氣乾燥很容易就會引發冬季火災。

家長應儘量避免在床邊使用插排給手機、充電寶充電;或避免同時使用幾件功率大的電器,避免短路或漏電而給家人和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9.食品乾燥劑

很多零食裡面都有一包小小的食品乾燥劑,一個8歲的孩子因為好奇,把它撕開放進有水的飲料瓶裡,結果導致爆炸。僅僅20分鐘,眼睛居然完全被融化了,造成終生失明。

各位家長一定要避免孩子接觸食品中的乾燥劑,否則可能給孩子和自己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10.安全座椅

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做過一個實驗,寶寶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發生碰撞時,會直接脫離安全帶飛出去!

這是因為羽絨服很蓬鬆,根本無法有效固定住人。

所以,一定不要讓寶寶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如果孩子冷的話,就把羽絨服蓋在身上。

這點,大人也一樣哦!

總而言之,對孩子來說,安全無小事。

唯有監護人具備足夠的“懸崖意識”,具備預估未知危險係數,才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保護傘,更教會孩子心存敬畏,懂得保護自我!

請家長們時刻記住:貪圖省力終生憾,僥倖心理釀禍端。

永遠沒有過分的安全保護,畢竟傷害一旦造成,就是不可逆的。

3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對預知危險心存僥倖的人,往往是因為毫無敬畏之心。

俗話說: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因為“敬”,所以有所為。它提醒自己可以怎麼做。

而“畏”,則有所不為。警告自己不可以做什麼。

在《爸爸去哪兒2》中,黃多多的“敬畏心”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次,她帶著幾個小朋友去菜市場購物,一路念叨著“買蘑菇”。

這時,有一個路人說:那邊有個弟弟,叫他帶你們去買。

小夥伴Joe立即想跟著去,多多一把抓過Joe的手,拒絕了陌生人的幫助。

走遠之後,她說:“你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能跟那個小弟弟一起走嗎?我媽媽說陌生人也許是壞人,他也會讓他的孩子帶你去一個地方,所以你不應該跟他走。”

因為心有敬畏,所以黃多多一路在不受控的情況下靈活應對,絲毫不敢懈怠,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護同行的小夥伴。

而1月5日,由蚌埠南開往廣州南站的G1747次列車在合肥站停站辦客時,女子羅某因丈夫沒有上車,強行扒阻車門,導致列車晚點。

其實,這就是沒有敬畏心的表現。

明知阻攔會導致列車晚點,甚至衍生出其他危害自身和其他乘客的災難出來,還要心存僥倖、被“欲望”左右,為一己私利而破壞公共規則。

當父母一邊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一邊對面前的危險視而不見,毫無敬畏之心時,只會讓孩子覺得“虛偽”,甚至有樣學樣。

總而言之,既然為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樣子。

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安全實踐示範。

畢竟,唯有父母自身有極強的“懸崖意識”,並充滿敬畏心去安全實踐,孩子才能真正從言行一致的教育中更好地習得自我保護的能力。

養育一個孩子,任重而道遠!

也許我們無法給予他富裕的生活條件;

也許我們無法傳授他淵博的文化知識;

可是,

至少我們可以培養他充足的“懸崖意識”,對未知危險有預見能力,心存敬畏!

至少我們可以讓他遠離不必要的傷害,健健康康成長!

至少孩子平安,就是為人父母的我們所能預見的最大的心願和未來!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從我做起,也提醒身邊有孩子的父母,時刻保持自律,給孩子做出最好榜樣!

- END-

帶孩子去購物超市或酒店,有旋轉門的地方一定要抱著孩子,以免突發情況砸壓孩子或孩子被“夾住”,更要確保孩子在自己隨手能夠到的地方。

4.奪命櫃

關於孩童被儲物櫃、抽屜櫃砸中身亡的例子早已數不勝數。

3歲以下孩子控制力差,常常會去攀爬這些物具,家長一定要加強看護。當然,家中有這些傢俱,更要固定住,以免意外發生。

5.交通馬路

一孩子在馬路上玩耍,突然橫穿馬路,過往車輛躲閃不及,直接撞了上去,所幸孩子最後沒事。

一母親走路只顧著看手機,回頭孩子已被車輛碾壓。

據相關資料顯示,我國每年有近2萬14歲以下的孩子死于交通事故。

家長一定要杜絕孩子在馬路上玩耍,更要放下手機,照看好孩子,教育孩子遵守交通規則,自己更以身作則。

6.家裡的地板

家裡有孩子,特別是剛學會走路,或活潑好動的孩子,如果家裡地板比較滑,就容易出事。

建議家長鋪上地毯或瑜伽墊防滑;在拖地之後,更要告誡孩子走路不要跑,注意安全。

7.熱水壺放置高處

原衛生部曾做過一個調查:0至6歲兒童發生燒燙傷的比率占了燒燙傷患者的23%。

其中,熱水壺是最常見的導致孩子燙傷的類別。家裡的熱水壺、飲水機等要盡可能放置高處,避免小孩不小心踢到、碰到或伸手能夠到而受到傷害。

8.插排用電

《東南快報》報導,一寶媽哄睡孩子後抓空吃午飯,可才吃了兩口便聽到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她沖進房間抱起寶寶,發現被子竟然竄起火苗。

原來,床邊的插排漏電,碰到可燃物,所以有了火苗。

現在冬天,天氣乾燥很容易就會引發冬季火災。

家長應儘量避免在床邊使用插排給手機、充電寶充電;或避免同時使用幾件功率大的電器,避免短路或漏電而給家人和孩子帶來不必要的傷害。

9.食品乾燥劑

很多零食裡面都有一包小小的食品乾燥劑,一個8歲的孩子因為好奇,把它撕開放進有水的飲料瓶裡,結果導致爆炸。僅僅20分鐘,眼睛居然完全被融化了,造成終生失明。

各位家長一定要避免孩子接觸食品中的乾燥劑,否則可能給孩子和自己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

10.安全座椅

湖南衛視《新聞大求真》做過一個實驗,寶寶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發生碰撞時,會直接脫離安全帶飛出去!

這是因為羽絨服很蓬鬆,根本無法有效固定住人。

所以,一定不要讓寶寶穿羽絨服坐安全座椅。如果孩子冷的話,就把羽絨服蓋在身上。

這點,大人也一樣哦!

總而言之,對孩子來說,安全無小事。

唯有監護人具備足夠的“懸崖意識”,具備預估未知危險係數,才能為孩子提供最好的保護傘,更教會孩子心存敬畏,懂得保護自我!

請家長們時刻記住:貪圖省力終生憾,僥倖心理釀禍端。

永遠沒有過分的安全保護,畢竟傷害一旦造成,就是不可逆的。

3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對預知危險心存僥倖的人,往往是因為毫無敬畏之心。

俗話說:心存敬畏,行有所止。

因為“敬”,所以有所為。它提醒自己可以怎麼做。

而“畏”,則有所不為。警告自己不可以做什麼。

在《爸爸去哪兒2》中,黃多多的“敬畏心”就表現得淋漓盡致。

有一次,她帶著幾個小朋友去菜市場購物,一路念叨著“買蘑菇”。

這時,有一個路人說:那邊有個弟弟,叫他帶你們去買。

小夥伴Joe立即想跟著去,多多一把抓過Joe的手,拒絕了陌生人的幫助。

走遠之後,她說:“你知道為什麼我們不能跟那個小弟弟一起走嗎?我媽媽說陌生人也許是壞人,他也會讓他的孩子帶你去一個地方,所以你不應該跟他走。”

因為心有敬畏,所以黃多多一路在不受控的情況下靈活應對,絲毫不敢懈怠,保護自己的同時,也保護同行的小夥伴。

而1月5日,由蚌埠南開往廣州南站的G1747次列車在合肥站停站辦客時,女子羅某因丈夫沒有上車,強行扒阻車門,導致列車晚點。

其實,這就是沒有敬畏心的表現。

明知阻攔會導致列車晚點,甚至衍生出其他危害自身和其他乘客的災難出來,還要心存僥倖、被“欲望”左右,為一己私利而破壞公共規則。

當父母一邊對孩子進行“安全教育”,一邊對面前的危險視而不見,毫無敬畏之心時,只會讓孩子覺得“虛偽”,甚至有樣學樣。

總而言之,既然為人父母,就要有父母的樣子。

任何事情都要三思而後行,給孩子做出正確的安全實踐示範。

畢竟,唯有父母自身有極強的“懸崖意識”,並充滿敬畏心去安全實踐,孩子才能真正從言行一致的教育中更好地習得自我保護的能力。

養育一個孩子,任重而道遠!

也許我們無法給予他富裕的生活條件;

也許我們無法傳授他淵博的文化知識;

可是,

至少我們可以培養他充足的“懸崖意識”,對未知危險有預見能力,心存敬畏!

至少我們可以讓他遠離不必要的傷害,健健康康成長!

至少孩子平安,就是為人父母的我們所能預見的最大的心願和未來!

希望看到此文的你,可以從我做起,也提醒身邊有孩子的父母,時刻保持自律,給孩子做出最好榜樣!

-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