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為什麼看了那麼多育兒書,花心思陪伴,最後孩子還是愛哭脾氣又大

最近有兩個朋友都向我訴苦, 她們的孩子一個4歲, 一個5歲, 都是女孩。 共同特點都是愛哭, 愛發脾氣。 其中一個媽媽是全職媽媽, 典型的賢妻良母, 對於育兒很上心, 凡我看過的育兒書, 她差不多都看過一遍。 平時除了做家務就是陪孩子, 還不是三心二意一邊玩手機、一邊看電視那種陪, 而是全身心地投入。 這麼用心的媽媽, 最後帶出來的小孩卻不是想像中那樣乖巧懂事、性格脾氣都好, 反而是脾氣越來越大, 動不動就哭。

朋友很想不通, 讓我幫忙“診斷”, 到底自己哪裡做錯了, 為啥這麼用心帶孩子, 卻把孩子養歪了呢?正好前幾天因為幼稚園流感爆發,

她女兒甜甜的班上放假, 就邀請我去她家陪她帶一天孩子, 希望我旁觀者清可以提一些建議。

果然待了半天我就看出門道了, 早上甜甜在畫畫, 她媽就專心致志地坐在她邊上看她畫, 一邊看一邊誇。

甜甜一不小心把公主的眼睛畫壞了, 水彩筆劃的也不能擦, 就開始大哭特哭。 朋友忙不迭地哄:“乖囡喲, 你畫得那麼好, 只是一筆劃壞了, 沒關係, 再畫一張更漂亮的。 ”甜甜繼續歇斯底里地哭, 她媽就不停地讚美她畫得好, 只不過一時失誤。 折騰了半天, 才哄好了甜甜。

過了一會甜媽切了盤柳丁出來招待我, 也給甜甜切了一盤。 小姑娘一口下去把柳丁汁飆到白毛衣上了, 又開始哭。 甜媽立刻火燒眉毛一樣從廚房蹦出來哄甜甜, 還用上了共情:“乖寶, 你是因為衣服髒了很難過才哭的, 對伐?沒關係, 媽媽會給你洗得乾乾淨淨的, 一點印子都不會留, 好不好?”

我在心裡偷偷翻了個白眼, 之後又看到幾次諸如此類的表演, 大概明白這小姑娘為啥這麼愛哭,

脾氣又大了。 正是因為甜媽帶孩子“太用心”了, 隨時準備充當救火隊的角色, 對孩子過度關注。 每一次甜甜哭泣都第一時間給予回應, 才會這樣的。

作為一個孩子, 每天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小挫折。 諸如精細動作不能勝任, 扣子扣不上、鞋帶系不起啦;學東西不得勁,

數數老數錯啦;社交問題, 小朋友為什麼不和我玩啦……帶孩子再精細, 再面面俱到也難以避免, 這就是成長所必經的痛。 現在甜甜並不能仔細地體會這些小挫敗, 當挫敗剛剛來襲, 媽媽就介入了。 哭泣不等於感情的抒發, 反而演變成了一種召喚術, 當她不開心的時候, 就通過哭來召喚媽媽, 母親輕言細語的安慰固然化解了不快, 卻也讓她失去了成長的機會。

通俗的說, 情緒的火焰還沒爆發就被老媽一桶水澆滅了。 她根本沒機會好好體會失敗和沮喪。 媽媽的過度關注, 也造成了孩子對自己的過度關注, 一點點小事都有人來給他“解讀”, 這簡直就是一部戲精的養成啊!

最近我在追的綜藝節目《萌仔萌萌宅》裡也可以看到類似的情況。

小女孩金寶長得又萌又可愛。 臨時媽媽張歆藝隨時都愛抱著她。 金寶一哭更是放下手中的事, 不顧其他三個孩子耐心地去哄她。 結果越哄金寶越愛哭。 最後育兒專家建議不要過度關注孩子, 不要一哭就去哄。 果然金寶慢慢地哭泣變少了。 對於多子女家庭, 有些孩子為了贏得注意力也會更頻繁地哭泣, 尤其是這個孩子還很萌, 那哭泣很容易變成控制大人的遙控器。 爸爸媽媽要控制一哭就撲上去解決問題的衝動。

很多時候孩子的小挫敗,不開心父母都可以適當旁觀,不用主動出擊。我在兒童遊樂場(這真是觀察孩子最方便的地方了)經常看到倆小孩搶東西或者推搡。如果都是自己玩後面沒跟著父母的,一般都不會哭,可能不到10分鐘又玩到一起去了,他們甚至會出各種主意,一起玩還是輪流玩,可以給你玩但你要喊我老大什麼的,讓人忍俊不禁。如果有一個後面跟著父母,那多半不能善了。

有的父母像老母雞一樣護著自己的孩子,一見孩子吃了虧,立馬上前和人家的孩子理論。曾見到過有個媽媽因為別的孩子用海洋球打到她兒子的頭,不依不撓拽著扔球的孩子不放。還有的孩子想玩別人正在搭建的積木,父母就一副循循善誘地樣子對別的孩子說“這不是你家的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然後就笑眯眯地坐視她家孩子把人家辛辛苦苦搭起來的積木推倒。

還有的父母,覺悟很高,很講道理,一旦自己孩子出現和別人爭執的苗頭就喝止自家孩子不得動手。或者要求孩子把正在玩的玩具讓給小弟弟小妹妹。無論是“不吃虧型”家長還是“通情達理型”家長,只要喜歡跟在孩子後面亦步亦趨,那孩子無一例外都很愛哭。孩子們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凡有糾紛未及動腦,已經被家長解決了,久而久之遇到問題就只會用哭泣來示警長輩,“寶寶遇到困難啦,快來呀!”

過度關注孩子,在國外有個專屬名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意思是他們過分關注孩子,只要有需要立馬空降到孩子面前,以免他們受到傷害和挫敗。有些父母,最見不得孩子不開心,只要孩子哭就立馬使出渾身解數共情也好,安慰也罷,總之不能讓孩子好好體會沮喪和難過。其實控制情緒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當孩子發現父母能像萬金油一樣隨時從外部撫慰自己,也就失去了從內部習得控制情緒的力量和自我療愈的機會。

殊不知,雞蛋只有從內部打開才會孵出生命,從外部打開只能去做煎蛋。當孩子哭泣時,等一等,也許就能學會自己化解。

很多時候孩子的小挫敗,不開心父母都可以適當旁觀,不用主動出擊。我在兒童遊樂場(這真是觀察孩子最方便的地方了)經常看到倆小孩搶東西或者推搡。如果都是自己玩後面沒跟著父母的,一般都不會哭,可能不到10分鐘又玩到一起去了,他們甚至會出各種主意,一起玩還是輪流玩,可以給你玩但你要喊我老大什麼的,讓人忍俊不禁。如果有一個後面跟著父母,那多半不能善了。

有的父母像老母雞一樣護著自己的孩子,一見孩子吃了虧,立馬上前和人家的孩子理論。曾見到過有個媽媽因為別的孩子用海洋球打到她兒子的頭,不依不撓拽著扔球的孩子不放。還有的孩子想玩別人正在搭建的積木,父母就一副循循善誘地樣子對別的孩子說“這不是你家的玩具,要大家一起分享。”然後就笑眯眯地坐視她家孩子把人家辛辛苦苦搭起來的積木推倒。

還有的父母,覺悟很高,很講道理,一旦自己孩子出現和別人爭執的苗頭就喝止自家孩子不得動手。或者要求孩子把正在玩的玩具讓給小弟弟小妹妹。無論是“不吃虧型”家長還是“通情達理型”家長,只要喜歡跟在孩子後面亦步亦趨,那孩子無一例外都很愛哭。孩子們失去了自己解決問題的機會,凡有糾紛未及動腦,已經被家長解決了,久而久之遇到問題就只會用哭泣來示警長輩,“寶寶遇到困難啦,快來呀!”

過度關注孩子,在國外有個專屬名詞叫做“直升機父母”,意思是他們過分關注孩子,只要有需要立馬空降到孩子面前,以免他們受到傷害和挫敗。有些父母,最見不得孩子不開心,只要孩子哭就立馬使出渾身解數共情也好,安慰也罷,總之不能讓孩子好好體會沮喪和難過。其實控制情緒也是一件需要學習的事情,當孩子發現父母能像萬金油一樣隨時從外部撫慰自己,也就失去了從內部習得控制情緒的力量和自我療愈的機會。

殊不知,雞蛋只有從內部打開才會孵出生命,從外部打開只能去做煎蛋。當孩子哭泣時,等一等,也許就能學會自己化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