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道霸道 春秋五霸是五個人嗎?

周平王東遷後, 王室式微, 政令難出京都, 禮崩樂壞, 各諸侯國開始了激烈的爭霸戰爭, 相互之間時分時合, 忽戰忽和, 前後共有數位諸侯依次成為“霸”主。 霸, 政之名, 即伯, 又稱州伯、方伯, 即諸侯之長。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現在流行的“五霸”概念, 提出者可追溯到孟子, 《孟子·告子下》說“五霸者, 三王之罪人也”。 在此處, 霸與王相對, 更像是表達一種統治方式。 荀子《王霸》說“雖在僻陋之國, 威動天下, 五伯是也……故齊桓、晉文、楚莊、吳闔閭、越勾踐, 是皆僻陋之國也, 威動天下, 強殆中國, 無它故焉, 略信也。 是所謂信立而霸也”。 在此明確提出“五霸”的具體人物。

有人認為五霸是虛指並非實指, 儒家則堅持認為是實指。 而關於春秋五霸是哪五位也有爭議, 至少有二種說法, 《史記索隱》認為是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 而墨子荀子則認為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 由於五人的定義模糊, 尺度較大, 時至今日尚未形成共識。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當時平王東遷之後, 據說有一千多實存國, 會盟者約有十四國, 諸侯的朝聘和盟會四百五十餘次, 如果按照會盟諸侯者的標準把該國君稱為“霸”, 那就不止五個。

如果是要周天子冊封才算“霸”的話, 則只有齊桓公小白、晉文公重耳、越王勾踐三人受過冊封。 桓公九合諸侯, 文公踐土之盟, 勾踐徐州之會, 受過周天子冊封為“伯”的也就這三個, 其他二霸無從談起。

既無統一衡量標準, 誰霸誰不霸各家也自說自話,

連儒家本身說辭都無法統一, 其中一些有功績影響力較大的國君沒有列入也就不足為怪了, 比如東遷初期的小霸鄭莊公, 後期的晉襄公晉悼公等。 (今日頭條南方鵬首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