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HIFI耳機貴,平板耳機更貴,4380元耳塞只是入門級

眾所周知目前耳機有動圈、動鐵、圈鐵耳機除外, 還有平面振膜和拓撲振膜和靜電耳機, 其實後這些很早就都有了, 只不過一直未能擠入主流市場。

從這個角度來說是要讚美一下AUDUZE奧蒂茲的, 因為奧蒂茲一直是堅持平板振膜耳機的研發和創新的, 選一個市場及其小眾的領域, 這個精神該讚揚一下吧!

這款iSINE 20我之前倒是真關注過, 因為我在它和HIFIMAN的RE800之間權衡了很久, 價位不相上下, 一個是平面振膜, 一個是拓撲振膜, 好像都是黑科技加持, 最後還是選擇了更為精緻的RE800, 下文聽感也會用兩者做個對比,

所以在這裡再次感謝張大媽的眷顧!

一、另類開箱

其實我犯了和很多人一樣的錯誤, 以為iSINE 20就是非搭HIFI播放機的。 不過從iSINE 20的包裝上的Lighting接頭來看, 它其實想推手機直推黨市場的, 畢竟現在手機直推黨才是一塊大蛋糕, 所以右下角標注了iPad、iPhone、iPod;

包裝盒背後則是平面振膜單元的特點, 全英文的也沒必要看, 因為任何資訊在網上的都找得到;這裡只解釋一點, 平板振膜耳機一般都是頭戴的大塊頭, 入耳的這只有iSINE 20和iSINE 10, 其平面振膜直徑在30mm左右, 你可粗暴的理解為是“閹割版”, 官方則稱之為入門級, 總之代表的是新嘗試;

包裝盒底部的參數清單, 頻率響應範圍比較大, 最高達到50KHz, 阻抗卻只有24歐姆, 重量20g;

翻蓋式設計, 配了個不錯的塑膠殼子, 內襯顯得有些簡單, 上方是耳機機身, 下方是收納包;

內襯雖然簡單, 不過從局部視覺效果來看, 奧蒂茲iSINE 20的外觀極具個性, 誘惑著人類的好奇心, 而且可以看到線材是可以插拔的;

收納包有點醜, 採用皮質+尼龍材質, 做工在這裡不是問題, 就是顏值出街有難度, 放在包裡沒任何壓力;

配件都裝在裡面在,容量夠大;

好歹4000+的售價,收納包內側的纖維還是比較柔軟的,保證耳機放在裡面不會被刮花;

在標配裡有一個還算精美的U盤,當時心想送U盤也不錯哦,結果插上電腦才知道裡面裝的是電子檔說明書,全英文版的,而且它的記憶體僅121M,你沒看錯,121M,這太奢侈了……

全家福展示,收納包、3.5音訊線、Lighting接頭線、耳塞套、線夾、清潔刷、耳掛、腔體、耳翅、保修卡、電子說明書,東西挺多的,關於耳掛的在下文佩戴裡再說;

二、產品部分鑒賞

腔體真的很獨特,造型像龜殼,其實又再切合耳廓的形狀,表層的黃銅色讓它有著金屬質感,其實是塑膠的,不過官方說是美國本土產的,多少有點信仰加持;

iSINE 20的噴嘴還比較長,也有為了直入耳道的彎曲設計,而且在腔體底部有鑲嵌耳掛的位置,左右標識在內側也有展示;

腔體內側展示,做工沒啥吐槽的,設計則是沒法吐槽,因為本身平板振膜都是頭戴式的大傢伙,做成入耳式,腔體也小小不到哪去,唯一可以吐槽的是佩戴;

吐槽佩戴前先看看線材,官方配了一根3.5接頭音訊線和一根Lighting接頭音訊線。因為我手裡有HIFI播放機,第一反應是看3.5的音訊線,麵條式設計,還偏細,搭碩大的腔體有些格格不入,不過問題是收納指數一般般;

Lighting接頭音訊線展示,一樣是麵條式設計,不過比3.5的要粗一些,而且帶線控,更讓我驚訝的是這是一條黑科技加持的音訊線;

這是其銷售單頁的說明截圖,其實就兩點,第一內置放大器、數模轉換電路以及DSP晶片;第二可以為iPhone/iPad/iPod到耳機提供24Bit數位音訊信號;

因為這種設計直接導致線控板變得很肥大了,當然這不是我第一次見,這兩天看到視頻老羅就在吐槽BOSE QC20工藝外觀醜出翔,我倒是可以接受奧蒂茲iSINE 20的線控板肥大,但是也很重;其功能除了麥克風,還帶曲目切換和音量調節;

三、佩戴體驗

說佩戴體驗之前先給大家展示一下奧蒂茲iSINE 20的耳掛,其實還有耳翅,但是相比較耳掛,還是後者戴著更牢固,不過這種塑膠材質的實在不應該,穩固是穩固了,因為單個耳塞只有11g,可塑膠材質很容易掰斷,即使用了兩種顏色考慮到了美觀度,可4000+的耳機不該設計這麼Low的耳掛哈。

來個近距離展示,我的耳廓比較小,其實還可以調整角度讓腔體後蓋和耳廓更加契合,不過這也是麻煩事,耳掛太脆弱,不好瞎折騰,拍照時就將就帶上去了,墜耳感確實沒有,但是被動降噪效果不大好,再就是麵條式的資料線容易摩擦衣領帶來不適;

四、個人主觀聽感部分

前文說了我在HIFIMAN RE800和奧蒂茲iSINE 20之間選擇了前者,主要原因是因為前者比較漂亮;猶豫的原因有二;其一奧蒂茲是美國品牌,在平板振膜耳機上有很強的經驗了,但iSINE 20只是入門級;其二HIFIMAN RE800是拓撲振膜耳機,這是HIFIMAN的優勢,但HIFIMAN只是國產品牌;

所謂拓撲振膜是使用納米材料鍍層技術製作的耳機,HIFIMAN官方的說法是不同的納米材料有著不同的微觀結構,每種結構帶來的聲音都不同;平板振膜耳機也叫等磁式振膜,其驅動器是平面的,一張膜的形態,它是結合了動圈和靜電的換能方式,這個技術HIFIMAN也有,不過看到奧蒂茲iSINE 20大段的技術解剖,我覺得也沒必要再複述了,總之它比HIFIMAN家的平板振膜要強一些,但是和HIFIMAN RE800對比就很有意思了。

因為Lighting介面也是影響iSINE 20音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用一部果機分別試聽RE800和iSINE 20就有點不公平了,我選擇的是先用Lighting線接果機和iSINE 20;然後再分別用兩者搭配手裡的凱音N5二代進行試聽,各位對比看,這裡沒有絕對的公平。

iPhone 6 PLUS+奧蒂茲iSINE 20(音源:網易雲)

煲機時間在30小時以上,確有明顯改變,因為當時拿回來聽了聽沒什麼特別感受,就讓它斷斷續續的煲機。

奧蒂茲iSINE 20在低頻上顯示出的素質偏嚴謹,下潛並不算深,彈性很可以,量大,凝聚感中規中矩,聽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這種中國風的曲子,低頻聲場有不錯的表現,意境表現在手機直推裡確實算極其出色的;再用它聽槍花的《14 Years》這種重金屬風格的搖滾樂,低頻顯得更強勁,但也表現出凝聚力不夠的缺陷,器樂分離感在這種搖滾曲風裡顯得不夠優秀,彈性保持的依舊很好,氛圍也到位了。

人聲部分沒有明顯的冷暖偏向,密度還可以,位置算貼耳的了,聽Leonard Cohen這樣的老男人,細節足夠多,就是不夠柔和,感情並不是很充沛,好在解析出色,聽女聲會更有感覺;

奧蒂茲iSINE 20的高頻並不張揚,甚至有些保守,延伸感有限,但保持了很好的順滑感,而且得益於良好的動態,高頻比較穩,有不錯的通透感,細節拿捏的很好,比中低頻聽著來勁,各位可試聽萬青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再第二段主歌後的間奏裡,所有樂器一起響起來的時候,小號的聲音、二胡的聲音在一堆聲音裡仍然未被壓制,你不能說它沒有糊,個人倒覺得是聲場不夠寬廣,很多耳塞在這段都會失足。

以果機為前端,奧蒂茲iSINE 20給我的聽感是超出意外的,但值不值這個價就不大好說,這個留個各位自己辯證。

凱音N5二代分別搭奧蒂茲iSINE 20和HIFIMAN RE800(音源:酷我下載,官方號稱無損)

iSINE 20搭凱音播放機後,低頻下潛明顯加深了,凝聚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好,彈性甚至有些減弱,不過依舊量大,器樂分離感好了不少,聽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更有韻味,沒有手機上那樣急,低頻更穩重,氛圍感在槍花的硬金屬搖滾樂裡顯得更有殺傷力;不過比起RE800這氛圍反而要弱一點,RE800的下潛更深,彈性更好,量大,凝聚感則偏弱,若不是RE800表現出的器樂分離感不夠,還真能在低頻上勝過iSINE 20。

RE800的人聲解析沒那麼強,男聲很醇厚,感情充沛,不夠貼耳,細節沒有iSINE 20細膩,聽流行很有味道;

iSINE 20的解析明顯比RE800好一個層次,不過也沒有像在果機上那樣貼耳,李宗盛的聲音聽著還算醇厚,沒RE800那般有柔潤,感情自然沒那麼充沛,細節要比RE800多不少;

兩者的人聲選擇就很好選了,喜歡細節的選iSINE 20比較靠譜,RE800得挑前端,聲音偏流行,不過比iSINE 20更好聽,更抓耳。

在高頻上,iSINE 20搭載凱音N5二代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毛刺,延伸感依舊顯得有些保守,動態的優勢更加放大,高頻上的器樂分離也顯得不錯,聲場和果機上並未好多少,而且瞬態顯得有些中規中矩,相比果機上的通透感,此處還只能算及格;

換RE800聽的話,第一感覺要好不少,但是RE800的瑕疵在於動態不夠出色,高頻上的張力感可沒那麼好,延伸感倒是表現的不錯,很順滑,器樂分離感也還不錯,表現要比iSINE 20要穩,它缺少的是刺激,這個在iSINE 20上有,但前者更通透一些。

整體比較兩者的音質,RE800顯得三頻更為均衡一些,iSINE 20給我的感覺是人聲不夠出色,雖然解析很好,但結象並不大明顯;高頻也許隨著煲機深入會更加穩定,不過比起RE800,整體親和力還是不夠。

五、整體總結部分

平面振膜的潛力我相信是有的,因為這iSINE 20畢竟只是奧蒂茲的入門級,相對于售價過萬的其它款型來說,很難去評斷它音質的好壞,至少在果機上它是征服了我的,想必這也是奧蒂茲的主要目的。

所以我願意把音質部分放到優點部分,但綜合起來,這價位還是很難讓人下手;

先說缺點吧:

1、佩戴感是最大的問題,有穩固性,但是耳翅、耳掛不符它的身價;

2、麵條式線材不大討喜;

3、性價比有限;

優點部分:

1、果機的Lighting介面顯示出的音質不俗令人驚喜,如果換成ACC格式的音樂估計更棒;

2、外觀獨特,出街可吸睛;做工無法評斷,短期內看不出掉漆現象;

3、線控板比較笨重;

Audeze/奧帝茲 iSINE20平面單元平板入耳式耳機行貨包順豐-圓聲帶 ¥4380 領30元券

放在包裡沒任何壓力;

配件都裝在裡面在,容量夠大;

好歹4000+的售價,收納包內側的纖維還是比較柔軟的,保證耳機放在裡面不會被刮花;

在標配裡有一個還算精美的U盤,當時心想送U盤也不錯哦,結果插上電腦才知道裡面裝的是電子檔說明書,全英文版的,而且它的記憶體僅121M,你沒看錯,121M,這太奢侈了……

全家福展示,收納包、3.5音訊線、Lighting接頭線、耳塞套、線夾、清潔刷、耳掛、腔體、耳翅、保修卡、電子說明書,東西挺多的,關於耳掛的在下文佩戴裡再說;

二、產品部分鑒賞

腔體真的很獨特,造型像龜殼,其實又再切合耳廓的形狀,表層的黃銅色讓它有著金屬質感,其實是塑膠的,不過官方說是美國本土產的,多少有點信仰加持;

iSINE 20的噴嘴還比較長,也有為了直入耳道的彎曲設計,而且在腔體底部有鑲嵌耳掛的位置,左右標識在內側也有展示;

腔體內側展示,做工沒啥吐槽的,設計則是沒法吐槽,因為本身平板振膜都是頭戴式的大傢伙,做成入耳式,腔體也小小不到哪去,唯一可以吐槽的是佩戴;

吐槽佩戴前先看看線材,官方配了一根3.5接頭音訊線和一根Lighting接頭音訊線。因為我手裡有HIFI播放機,第一反應是看3.5的音訊線,麵條式設計,還偏細,搭碩大的腔體有些格格不入,不過問題是收納指數一般般;

Lighting接頭音訊線展示,一樣是麵條式設計,不過比3.5的要粗一些,而且帶線控,更讓我驚訝的是這是一條黑科技加持的音訊線;

這是其銷售單頁的說明截圖,其實就兩點,第一內置放大器、數模轉換電路以及DSP晶片;第二可以為iPhone/iPad/iPod到耳機提供24Bit數位音訊信號;

因為這種設計直接導致線控板變得很肥大了,當然這不是我第一次見,這兩天看到視頻老羅就在吐槽BOSE QC20工藝外觀醜出翔,我倒是可以接受奧蒂茲iSINE 20的線控板肥大,但是也很重;其功能除了麥克風,還帶曲目切換和音量調節;

三、佩戴體驗

說佩戴體驗之前先給大家展示一下奧蒂茲iSINE 20的耳掛,其實還有耳翅,但是相比較耳掛,還是後者戴著更牢固,不過這種塑膠材質的實在不應該,穩固是穩固了,因為單個耳塞只有11g,可塑膠材質很容易掰斷,即使用了兩種顏色考慮到了美觀度,可4000+的耳機不該設計這麼Low的耳掛哈。

來個近距離展示,我的耳廓比較小,其實還可以調整角度讓腔體後蓋和耳廓更加契合,不過這也是麻煩事,耳掛太脆弱,不好瞎折騰,拍照時就將就帶上去了,墜耳感確實沒有,但是被動降噪效果不大好,再就是麵條式的資料線容易摩擦衣領帶來不適;

四、個人主觀聽感部分

前文說了我在HIFIMAN RE800和奧蒂茲iSINE 20之間選擇了前者,主要原因是因為前者比較漂亮;猶豫的原因有二;其一奧蒂茲是美國品牌,在平板振膜耳機上有很強的經驗了,但iSINE 20只是入門級;其二HIFIMAN RE800是拓撲振膜耳機,這是HIFIMAN的優勢,但HIFIMAN只是國產品牌;

所謂拓撲振膜是使用納米材料鍍層技術製作的耳機,HIFIMAN官方的說法是不同的納米材料有著不同的微觀結構,每種結構帶來的聲音都不同;平板振膜耳機也叫等磁式振膜,其驅動器是平面的,一張膜的形態,它是結合了動圈和靜電的換能方式,這個技術HIFIMAN也有,不過看到奧蒂茲iSINE 20大段的技術解剖,我覺得也沒必要再複述了,總之它比HIFIMAN家的平板振膜要強一些,但是和HIFIMAN RE800對比就很有意思了。

因為Lighting介面也是影響iSINE 20音質的另一個重要原因,所以用一部果機分別試聽RE800和iSINE 20就有點不公平了,我選擇的是先用Lighting線接果機和iSINE 20;然後再分別用兩者搭配手裡的凱音N5二代進行試聽,各位對比看,這裡沒有絕對的公平。

iPhone 6 PLUS+奧蒂茲iSINE 20(音源:網易雲)

煲機時間在30小時以上,確有明顯改變,因為當時拿回來聽了聽沒什麼特別感受,就讓它斷斷續續的煲機。

奧蒂茲iSINE 20在低頻上顯示出的素質偏嚴謹,下潛並不算深,彈性很可以,量大,凝聚感中規中矩,聽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這種中國風的曲子,低頻聲場有不錯的表現,意境表現在手機直推裡確實算極其出色的;再用它聽槍花的《14 Years》這種重金屬風格的搖滾樂,低頻顯得更強勁,但也表現出凝聚力不夠的缺陷,器樂分離感在這種搖滾曲風裡顯得不夠優秀,彈性保持的依舊很好,氛圍也到位了。

人聲部分沒有明顯的冷暖偏向,密度還可以,位置算貼耳的了,聽Leonard Cohen這樣的老男人,細節足夠多,就是不夠柔和,感情並不是很充沛,好在解析出色,聽女聲會更有感覺;

奧蒂茲iSINE 20的高頻並不張揚,甚至有些保守,延伸感有限,但保持了很好的順滑感,而且得益於良好的動態,高頻比較穩,有不錯的通透感,細節拿捏的很好,比中低頻聽著來勁,各位可試聽萬青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再第二段主歌後的間奏裡,所有樂器一起響起來的時候,小號的聲音、二胡的聲音在一堆聲音裡仍然未被壓制,你不能說它沒有糊,個人倒覺得是聲場不夠寬廣,很多耳塞在這段都會失足。

以果機為前端,奧蒂茲iSINE 20給我的聽感是超出意外的,但值不值這個價就不大好說,這個留個各位自己辯證。

凱音N5二代分別搭奧蒂茲iSINE 20和HIFIMAN RE800(音源:酷我下載,官方號稱無損)

iSINE 20搭凱音播放機後,低頻下潛明顯加深了,凝聚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好,彈性甚至有些減弱,不過依舊量大,器樂分離感好了不少,聽陳勳奇的《天地孤影任我行》更有韻味,沒有手機上那樣急,低頻更穩重,氛圍感在槍花的硬金屬搖滾樂裡顯得更有殺傷力;不過比起RE800這氛圍反而要弱一點,RE800的下潛更深,彈性更好,量大,凝聚感則偏弱,若不是RE800表現出的器樂分離感不夠,還真能在低頻上勝過iSINE 20。

RE800的人聲解析沒那麼強,男聲很醇厚,感情充沛,不夠貼耳,細節沒有iSINE 20細膩,聽流行很有味道;

iSINE 20的解析明顯比RE800好一個層次,不過也沒有像在果機上那樣貼耳,李宗盛的聲音聽著還算醇厚,沒RE800那般有柔潤,感情自然沒那麼充沛,細節要比RE800多不少;

兩者的人聲選擇就很好選了,喜歡細節的選iSINE 20比較靠譜,RE800得挑前端,聲音偏流行,不過比iSINE 20更好聽,更抓耳。

在高頻上,iSINE 20搭載凱音N5二代一開始就表現出了毛刺,延伸感依舊顯得有些保守,動態的優勢更加放大,高頻上的器樂分離也顯得不錯,聲場和果機上並未好多少,而且瞬態顯得有些中規中矩,相比果機上的通透感,此處還只能算及格;

換RE800聽的話,第一感覺要好不少,但是RE800的瑕疵在於動態不夠出色,高頻上的張力感可沒那麼好,延伸感倒是表現的不錯,很順滑,器樂分離感也還不錯,表現要比iSINE 20要穩,它缺少的是刺激,這個在iSINE 20上有,但前者更通透一些。

整體比較兩者的音質,RE800顯得三頻更為均衡一些,iSINE 20給我的感覺是人聲不夠出色,雖然解析很好,但結象並不大明顯;高頻也許隨著煲機深入會更加穩定,不過比起RE800,整體親和力還是不夠。

五、整體總結部分

平面振膜的潛力我相信是有的,因為這iSINE 20畢竟只是奧蒂茲的入門級,相對于售價過萬的其它款型來說,很難去評斷它音質的好壞,至少在果機上它是征服了我的,想必這也是奧蒂茲的主要目的。

所以我願意把音質部分放到優點部分,但綜合起來,這價位還是很難讓人下手;

先說缺點吧:

1、佩戴感是最大的問題,有穩固性,但是耳翅、耳掛不符它的身價;

2、麵條式線材不大討喜;

3、性價比有限;

優點部分:

1、果機的Lighting介面顯示出的音質不俗令人驚喜,如果換成ACC格式的音樂估計更棒;

2、外觀獨特,出街可吸睛;做工無法評斷,短期內看不出掉漆現象;

3、線控板比較笨重;

Audeze/奧帝茲 iSINE20平面單元平板入耳式耳機行貨包順豐-圓聲帶 ¥4380 領30元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