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腿梗”和“老寒腿”,區別到底在哪裡?

原標題:老年朋友注意了, 別把“腿梗”當作“老寒腿”!

最近, 張大爺左腿又開始疼了, 以往張大爺一直按照“老寒腿”的治則吃藥。 可兩年過去了, 張大爺的腿疼症狀不僅一點沒有緩解, 而且逐漸加重, 走不上兩百米路就疼痛難忍。 近日, 他來到哈醫大四院血管外科求治, 醫生發現張大爺左腿皮膚已經發黑, 建議張大爺做一個下肢動脈彩超, 經診斷為“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據該院血管外科關英輝副教授介紹, 在臨床中發現, 部分“老寒腿”實際上患的是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 錯誤的診治使很多患者貽誤了病情,

錯失治療的最佳時機。 專家提醒, 並不是所有的腿疾都是筋骨的問題, 和腦血管閉塞造成腦梗一樣, 這些患者很可能是因為下肢動脈硬化而出現了“腿梗”。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是指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在動脈內壁上形成, 隨著斑塊增大、管腔狹窄, 管道通暢性受到影響, 流向下肢的血液就會減少, 狹窄到一定程度甚至完全阻塞時, 供應下肢的血液不能滿足需要, 就會出現下肢缺血症狀, 如患肢有發冷、麻木、疼痛、間歇性跛行和趾或足發生潰瘍或壞死等臨床表現。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經常和“老寒腿”混淆, 事實上, 二者是有區別的。

“老寒腿”會反復發作、久治不愈, 且一般都是膝關節酸麻疼痛, 尤其天陰下雨或氣候轉涼時,

疼痛會加重。

而典型的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除表現為下肢發涼外, 還可表現為下肢乏力酸脹, 晨練行走後乏力酸脹症狀逐漸加重, 坐下休息一陣後, 症狀又有好轉。 隨著病情的發展, 還可表現為下肢足趾青紫發紺, 不行走也可出現疼痛, 夜間休息時尤為明顯,

嚴重影響休息。 如病情進一步惡化, 可出現足趾發黑、小腿皮膚青紫花斑樣、疼痛難忍。

下肢動脈硬化閉塞症如果不及時治療, 後果非常嚴重。 如果病情較輕, 以藥物和功能恢復治療為主。 如果病情較嚴重, 已經出現嚴重的跛行、靜息痛、皮膚壞死等情況, 要儘快到專科醫院進行外科治療, 目前最常採用的治療方法為微創腔內治療, 即採用球囊擴張聯合支架植入的方法, 開通閉塞的血管。 手術只需一個針眼大的切口, 在局部麻醉下即可完成。

預防的主要措施包括戒煙, 控制血糖、血壓、血脂等。 建議中老年朋友平時飲食清淡, 避免高血脂、高血壓, 以減少誘因, 同時遠離寒冷與潮濕的生活環境。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