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撥開歷史疑雲,還原真相:石達開出走後,有否另建“太平安國”?

長期以來, 人們有這樣一個疑問:天京事變後, 石達開為什麼選擇出走, 而不是跟洪秀全對著幹, 進而自己取代其位呢?

曾有專家通過史料分析,

認為石達開出走是不得已而為之, 事實上, 他本人曾嘗試過跟洪秀全唱對臺戲, 另成山頭, 別起一國, 自立中央。

根據是清兩江總督何桂清于咸豐七年六月二十八日在致自娛主人(何紹京)書中有提到:“石逆在安慶偽示, 欲赴江西, 今年不回江南。 洪逆在金陵驚慌無比, 求石逆回救, 不惟不允, 且回文改號太平安國丁巳元年。 ”

何桂清的說法可謂有鼻子有眼。

他說石達開和洪秀全決裂後, 先回到安慶, 準備整軍赴江西, 發誓該年不再返還天京。 被圍困在天京的洪秀全勢孤力單, 無比驚恐, 發書請求石達開引兵回救。 石達開非但斷然拒絕, 還挑釁性的在回書中改國號為“太平安國”, 改年號為“丁巳元年”。

大概半個月後, 即咸豐七年七月十一日, 清西安將軍辦理江西軍務的福興, 在遞交咸豐帝的《福興奏據探石達開另樹一幟江右吃重請增兵協剿片》中, 把石達開改國號、改年號的說法坐實, 奏報說:“現據探稱, 該逆(指石達開)自與洪逆(指洪秀全)內訌後, 據守安慶, 潛于金柱關等處粘貼偽示,

解散金陵舊党, 願從軍者即赴安慶, 不願者給川資剃髮回籍, 示尾署太平安國丁巳元年字樣, 其為另樹一幟已無異議。 ”

即石達開從天京潛逃回自己的大本營安慶, 派人到金柱關等處粘貼告示, 解散心向天京的舊部, 聲稱願意跟隨他幹的儘快趕到安慶報到, 不願幹的分付盤纏剃髮返回原籍, 告示末尾赫然簽署上“太平安國丁巳元年”字樣。

福興斷言:石達開已經另樹一幟、獨成一國——國號就叫“太平安國”!

儘管福興說得言之鑿鑿, 但迄今為止, 關於石達開另立“太平安國”的記載, 僅見於此兩條史料。 其他所有清朝官方或私人記載提到的石達開及其部下張貼的告示、以及現在所有可檢石達開遠征軍文書中, 寫的全是“太平天國”字樣, 全無“太平安國”。

即使石達開後來逐漸放棄了太平天國宗教避諱制度, 在書寫年號時依然嚴格遵守避諱, 如大渡河畔寫給土司王松林的信中, 仍然嚴格按太平天國避諱制度把“癸亥十三年”寫成“太平天國癸開十三年”, 石達開在國號、年號問題上的態度可見一斑。

認為石達開已另立“太平安國”的專家則認為, 石達開出走之初, 逞一時血氣之勇, 是曾改國號為“太平安國”, 叫板洪秀全的“太平天國”。 但改了一段時間, 發現混不下去了, 發現還是太平天國的招牌更能收羅人心, 於是又灰溜溜地改回了“太平天國”。

專家的這種看法, 也不能說全無道理。

但石達開此人乃是人世間罕見的“狠人”, 其什麼事不做則已, 做必定做徹、做絕。

想想看,另成一國,改國號,可不是小孩子玩過家家,石達開如果真要做,必定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要改國號就光明正大的改國號,要鬧獨立就堂堂皇皇地宣佈獨立。另外,無論是要造滿清的反,還是要造洪秀全的反,自古造反從來都是華山一條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哪容得你偷偷摸摸、掩掩遮羞答答、欲說還休地發個告示試試水、試試風向,一旦水溫不合或風向不對,就退縮回原狀?

不管怎麼說,改國號對於滿清敵人、對於洪秀全、對於石達開自己來說,都應該是震駭一時的大事,到目前為止,保存下來的太平軍方面的史料是沒有記載此事件的。

而《福興奏據探石達開另樹一幟江右吃重請增兵協剿片》又並未將“示尾署太平安國丁巳元年字樣”的原文和原件隨奏呈上,可知福興本人並未親眼見到自己所說的“金柱關等處粘貼偽示”,他也只是道聼塗説而已。

另外,咸豐七年五月,石達開出京之初,曾遍佈《五言告示》,雲:

自愧無才智,天恩愧荷深。

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

上可對皇天,下可質世人。

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

自謂此愚衷,定蒙聖鑒明。

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

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

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

惟是用奮勉,出師再表真。

力酬上帝德,勉報主恩仁。

惟期成功後,予志複歸林。

為此行諄諭,諄諭眾軍民。

依然守本分,各自立功名。

或隨本主將,亦一樣立勳。

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看看,這首五言的末幾句說得分明:無論是留下來還是隨本主將,都是一樣為天國立功勳,他日天下一統得太平,都同樣得享天恩。

這份告示傳遍大江南北,流傳極廣,很難想像,僅僅一個月之後,石達開又讓人在金柱關幹出“粘貼偽示,解散金陵舊黨”這種出爾反爾的鳥事來。

而石達開離開安慶後,一直以奏摺的方式向洪秀全報告自己的行蹤和作戰計畫,洪秀全也有奏必複。在福興向咸豐帝遞交《福興奏據探石達開另樹一幟江右吃重請增兵協剿片》之後的兩個月,欽差大臣正白旗蒙古都統德興阿就在給咸豐的奏摺中提到:“又抄得石逆由安慶寄與洪逆偽章一紙,內有令賊党李壽成(即李秀成)會合張洛行領數十萬賊分擾下游,又調賊党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各率賊數萬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並欲赴援江西,竄擾浙江等語……洪逆偽批,亦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由該奏摺可知,德興阿截獲到了石達開上給洪秀全的本章,裡面還有洪秀全的批復。雖說洪秀全的批復“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但如若石達開真有改旗易幟、另立“太平安國”的行為,則洪秀全勢必與之不能兩立,哪裡還會有來有往地上奏章、回批示?

再有,咸豐十年九月,石達開在湖南寶慶攻守戰失利,退入廣西慶遠,其手下部將觀天豫童容海串通豫爵彭大順、吉慶元、朱衣點、黃祥勝、黃五馥、李加勝、黃益先、杜大祥、余大林、汪海洋、汪花班等人“反旆”,各統手下將士,共二十多萬人,誓師回朝。回京後,吉慶元、朱衣點、黃祥勝等六十七將向洪秀全揭發石達開“分裂罪狀”,卻只是說其到了慶遠始將“真聖主(指洪秀全)官制禮文多更改”、“專聽元宰張遂謀籌畫”等等,並無一語觸及“太平安國”之事。試想,如果石達開曾有過自立中央的行為,這些人焉有隱瞞不報之理?

李秀成被曾國藩俘獲後,也曾在《李秀成自述》指責石達開“將合朝文武盡行帶走”,如果石達開有私下成立“太平安國”,又豈會隻字不提?

綜上所述,所謂石達開建“太平安國”,只是何桂清、福興誤聽了一些小道消息所說不實之詞,並非歷史事實。

想想看,另成一國,改國號,可不是小孩子玩過家家,石達開如果真要做,必定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要改國號就光明正大的改國號,要鬧獨立就堂堂皇皇地宣佈獨立。另外,無論是要造滿清的反,還是要造洪秀全的反,自古造反從來都是華山一條道,開弓沒有回頭箭。哪容得你偷偷摸摸、掩掩遮羞答答、欲說還休地發個告示試試水、試試風向,一旦水溫不合或風向不對,就退縮回原狀?

不管怎麼說,改國號對於滿清敵人、對於洪秀全、對於石達開自己來說,都應該是震駭一時的大事,到目前為止,保存下來的太平軍方面的史料是沒有記載此事件的。

而《福興奏據探石達開另樹一幟江右吃重請增兵協剿片》又並未將“示尾署太平安國丁巳元年字樣”的原文和原件隨奏呈上,可知福興本人並未親眼見到自己所說的“金柱關等處粘貼偽示”,他也只是道聼塗説而已。

另外,咸豐七年五月,石達開出京之初,曾遍佈《五言告示》,雲:

自愧無才智,天恩愧荷深。

惟矢忠貞志,區區一片心;

上可對皇天,下可質世人。

去歲遭禍亂,狼狽趕回京。

自謂此愚衷,定蒙聖鑒明。

乃事有不然,詔旨降頻仍;

重重生疑忌,一筆難盡陳。

疑多將圖害,百喙難分清。

惟是用奮勉,出師再表真。

力酬上帝德,勉報主恩仁。

惟期成功後,予志複歸林。

為此行諄諭,諄諭眾軍民。

依然守本分,各自立功名。

或隨本主將,亦一樣立勳。

一統太平日,各邀天恩榮。

看看,這首五言的末幾句說得分明:無論是留下來還是隨本主將,都是一樣為天國立功勳,他日天下一統得太平,都同樣得享天恩。

這份告示傳遍大江南北,流傳極廣,很難想像,僅僅一個月之後,石達開又讓人在金柱關幹出“粘貼偽示,解散金陵舊黨”這種出爾反爾的鳥事來。

而石達開離開安慶後,一直以奏摺的方式向洪秀全報告自己的行蹤和作戰計畫,洪秀全也有奏必複。在福興向咸豐帝遞交《福興奏據探石達開另樹一幟江右吃重請增兵協剿片》之後的兩個月,欽差大臣正白旗蒙古都統德興阿就在給咸豐的奏摺中提到:“又抄得石逆由安慶寄與洪逆偽章一紙,內有令賊党李壽成(即李秀成)會合張洛行領數十萬賊分擾下游,又調賊党陳玉成、洪仁常、洪春元、韋志俊、楊來清等各率賊數萬及五六千不等概回金陵,並欲赴援江西,竄擾浙江等語……洪逆偽批,亦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由該奏摺可知,德興阿截獲到了石達開上給洪秀全的本章,裡面還有洪秀全的批復。雖說洪秀全的批復“似外示羈縻內懷猜忌”,但如若石達開真有改旗易幟、另立“太平安國”的行為,則洪秀全勢必與之不能兩立,哪裡還會有來有往地上奏章、回批示?

再有,咸豐十年九月,石達開在湖南寶慶攻守戰失利,退入廣西慶遠,其手下部將觀天豫童容海串通豫爵彭大順、吉慶元、朱衣點、黃祥勝、黃五馥、李加勝、黃益先、杜大祥、余大林、汪海洋、汪花班等人“反旆”,各統手下將士,共二十多萬人,誓師回朝。回京後,吉慶元、朱衣點、黃祥勝等六十七將向洪秀全揭發石達開“分裂罪狀”,卻只是說其到了慶遠始將“真聖主(指洪秀全)官制禮文多更改”、“專聽元宰張遂謀籌畫”等等,並無一語觸及“太平安國”之事。試想,如果石達開曾有過自立中央的行為,這些人焉有隱瞞不報之理?

李秀成被曾國藩俘獲後,也曾在《李秀成自述》指責石達開“將合朝文武盡行帶走”,如果石達開有私下成立“太平安國”,又豈會隻字不提?

綜上所述,所謂石達開建“太平安國”,只是何桂清、福興誤聽了一些小道消息所說不實之詞,並非歷史事實。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