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冰雪過後,上山拜祭三國古墓,卻發現有人夜裡來過,留下一個盜洞

嵇康, 字叔夜, 譙郡銍縣(今安徽省渦陽縣石弓鎮)人。 三國曹魏時期的思想家、文學家、音樂家, 是“竹林七賢”之首。 因為官至中散大夫, 又被世人稱之為“嵇中散”。 因曾娶曹操曾孫女長樂亭主為妻, 在政治上擁護曹魏政權統治, 又得罪了司馬昭的親信大臣鐘會, 後被司馬昭所殺, 年僅三十九歲。

根據古老的《元和郡縣誌》記載:臨渙縣有嵇山, 在縣西二十裡。 晉嵇康家於銍縣(今臨渙鎮, 晉以前稱銍)嵇山, 因姓嵇氏。 清嘉慶十年, 宿州知州李清玉《重修嵇康墓》碑文中說:“宿州西百二十裡有中散大夫嵇叔夜墓, 載在州乘。 ”這些記載與《晉書·嵇康傳》一致。 其墓依山鑿石而建, 巨石封門, 上覆山土, 墓在山腹中, 外表與山一體, 極難發現。

在真正意義上來講, 嵇康墓其實並不能算是一個傳統意義上的景點, 就連百度地圖上都沒有標注嵇康墓的所在, 筆者也是只知道大概的方向, 一個人沿著石弓鎮的街道走向了石弓山, 在滿是泥濘的生產路上行走, 或許是因為剛下過雪, 天氣太過於寒冷的緣故, 一路走過, 居然沒遇到一個當地人, 讓筆者問路的想法落空了。

走過泥濘的生產路, 很快就走到了石弓山所在的丘陵地帶, 這裡雪似乎要比遠處的雪要厚上那麼幾分, 一腳踩下去, 高幫登山鞋迅速的淹沒在厚厚的雪中, 提起腳來, 鞋面上依然留有薄薄的雪兒。

顧不得危險, 筆者便開始在低矮的丘陵地帶探索, 放眼望去蒼茫的大地似乎都皚皚白雪所覆蓋, 整個山間全是白茫茫的一片, 只有遠處的小山村時隱時現。

剛下過雪的山間其實並不是很容易行走, 因為你永遠都不知道在厚厚的白雪下是不是坑……在山間行走, 不能貪圖速度, 要慢慢的, 能踩雪還是要踩的, 因為雪是有抓地力, 不容易滑倒。

雖然山不是很高,但有的地方還是需要手腳並用的,比如從這個山頭翻越到另一個山頭,踩在石塊上,一定要先試探性的晃動一下,看石塊會不會移動,一定不能踩會移動的小石塊上的。

在連續越過兩個山頭以後,終究還是到了嵇康墓前,這個時候筆者才發現原來居然走到了嵇康墓的背面,難怪一直沒找到。在嵇康墓前意外的發現了一串清晰的腳印,讓筆者很是驚訝,看了下手腕上的手錶,也不過是9點多鐘。這場雪是昨天晚上開始下的,如果來得太早,腳印應該被後來下的雪覆蓋才對,難道今天淩晨至清晨這段時間有人來過這裡?

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沿著腳印探尋了下,似乎是從墓上面的山坡下來的。筆者不禁想起嵇康墓的故事:據說嵇康被害以後,家鄉很多人都知道其墓室就在嵇山腹中,與山融為一體,但具體在何處卻是無人知曉的。直到1975年3月,村民在這裡開山取石,隨著一聲爆破聲,一個洞穴隨之露出。從洞穴的設置和特徵才發現,這個洞穴是一處墓葬,隨後被證實為是嵇康墓。

據說當時發現的時候,墓穴內的物品已寥寥無幾,只剩下石凳、石椅和幾件鎏金器物。其中的錯金銅座白玉杯更是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如今的嵇康墓不過是一個空墓,難道還有人惦記不成?筆者走進嵇康墓所在的洞穴,意外的發現洞穴內有一些燃燒過的麥秸,真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在墓葬洞穴烤火?這種事,正常人都作不出來吧?

站在墓穴前,筆者的思維不禁隨之飄散,嵇康不是一名政客,他只是一名淡泊名利的隱士,但最終卻依舊逃不過有心人的陷害,筆者不禁暗自猜測:當一個隱士面對死亡時,該是怎麼樣的心境呢?隱士不是軍人,慷慨激昂、馬革裹屍的死法並不適合他,但面對死亡,嵇康倒是顯得很是從容。

就在他押赴刑場的那天,洛陽的三千多名太學生還集體請願,請求朝廷把嵇康留下來教他們彈琴詠詩。司馬昭不許,他望了一眼即將降落的太陽,感覺距動所謂的“吉時”還有一點兒距離,索性請求監斬的官員給他琴,讓他再彈一曲《廣陵散》。

他坐在刑場上,坦然自若的彈奏著《廣陵散》,在飄逸的琴聲中平靜地等待著死亡降臨。廣陵散絕,他歎息一聲:“我不怨恨今天就死了,只遺憾廣陵散就此失傳了”隨之,坦然從容的面對了那痛快的一刀。

【作者簡介】 真主雄鷹,職業旅遊撰稿人、酒店體驗師,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

雖然山不是很高,但有的地方還是需要手腳並用的,比如從這個山頭翻越到另一個山頭,踩在石塊上,一定要先試探性的晃動一下,看石塊會不會移動,一定不能踩會移動的小石塊上的。

在連續越過兩個山頭以後,終究還是到了嵇康墓前,這個時候筆者才發現原來居然走到了嵇康墓的背面,難怪一直沒找到。在嵇康墓前意外的發現了一串清晰的腳印,讓筆者很是驚訝,看了下手腕上的手錶,也不過是9點多鐘。這場雪是昨天晚上開始下的,如果來得太早,腳印應該被後來下的雪覆蓋才對,難道今天淩晨至清晨這段時間有人來過這裡?

在好奇心的支配下沿著腳印探尋了下,似乎是從墓上面的山坡下來的。筆者不禁想起嵇康墓的故事:據說嵇康被害以後,家鄉很多人都知道其墓室就在嵇山腹中,與山融為一體,但具體在何處卻是無人知曉的。直到1975年3月,村民在這裡開山取石,隨著一聲爆破聲,一個洞穴隨之露出。從洞穴的設置和特徵才發現,這個洞穴是一處墓葬,隨後被證實為是嵇康墓。

據說當時發現的時候,墓穴內的物品已寥寥無幾,只剩下石凳、石椅和幾件鎏金器物。其中的錯金銅座白玉杯更是被認定為國家一級文物。如今的嵇康墓不過是一個空墓,難道還有人惦記不成?筆者走進嵇康墓所在的洞穴,意外的發現洞穴內有一些燃燒過的麥秸,真讓人有點摸不著頭腦,在墓葬洞穴烤火?這種事,正常人都作不出來吧?

站在墓穴前,筆者的思維不禁隨之飄散,嵇康不是一名政客,他只是一名淡泊名利的隱士,但最終卻依舊逃不過有心人的陷害,筆者不禁暗自猜測:當一個隱士面對死亡時,該是怎麼樣的心境呢?隱士不是軍人,慷慨激昂、馬革裹屍的死法並不適合他,但面對死亡,嵇康倒是顯得很是從容。

就在他押赴刑場的那天,洛陽的三千多名太學生還集體請願,請求朝廷把嵇康留下來教他們彈琴詠詩。司馬昭不許,他望了一眼即將降落的太陽,感覺距動所謂的“吉時”還有一點兒距離,索性請求監斬的官員給他琴,讓他再彈一曲《廣陵散》。

他坐在刑場上,坦然自若的彈奏著《廣陵散》,在飄逸的琴聲中平靜地等待著死亡降臨。廣陵散絕,他歎息一聲:“我不怨恨今天就死了,只遺憾廣陵散就此失傳了”隨之,坦然從容的面對了那痛快的一刀。

【作者簡介】 真主雄鷹,職業旅遊撰稿人、酒店體驗師,本文圖片和文字所有權歸作者所有,轉載請署名,未經許可請勿用於商業用途。如有其它需求請與作者聯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