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高層建築中梁、板、柱等節點部位的施工方法及品質通病防治措施

梁、柱節點部位的施工方法

1)不同等級混凝土施工縫的留設

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水準施工縫通常留於柱腳,柱頂若要留水準施工縫則應留于梁底。 若同層的豎向構件和水準構件的混凝土同時澆搗,則柱頂不留施工縫。

2)梁、柱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分別澆搗的施工

根據高層建築多數使用商品混凝土或現場攪拌站泵送澆搗的情況,柱節點核心區的混凝土澆搗方法為:不管柱頂留或不留施工縫,均應先用塔吊吊鬥或混凝土泵輸送柱等級的混凝土就位,分層振搗,在樓面梁板處留出45°斜面。 在混凝土初凝前,隨之泵送澆築樓面梁板的混凝土。

採用這種方法澆搗樓層柱、牆、梁、板混凝土時,應重點控制高低強度等級混凝土的鄰接面不能形成冷縫,故宜在柱頂梁底處留設施工縫,以縮小節點核心區高強度等級混凝土澆搗時間,避免高低強度等級混凝土鄰接面形成冷縫。

同時對樑柱節點鋼筋密集的核心區用小型插入振搗器加強振搗,杜絕漏振死角,對於鋼筋確實過分密集的情況,應事先和設計單位聯繫採取適當的技術措施,確保節點核心區混凝土的密實性和設計強度。

3)樑柱節點隨同樓面統一澆搗

樑柱節點處不同強度等級混凝土採用分別澆搗的施工方法,給施工帶來不便,且容易形成鄰接面的冷縫,故當柱子混凝土強度等級高於梁板混凝土強度等級不超過二級時(即:10N/mm2),可考慮樑柱節點處的混凝土隨同梁板一起澆搗。

在柱的混凝土強度達到強度後,(至少1.2N/mm2)澆築樓面梁板混凝土,這種施工方法應注意樑柱節點處的混凝土強度分區要明確,可先用鋼絲網分隔出梁與柱的混凝土分區,先澆築柱的混凝土然後澆築梁的混凝土,這樣可防止樑柱節點處的混凝土強度使用梁板的混凝土強度,從而引起柱在豎向荷載作用下的承載力不足,以及地震作用下節點核心區的抗剪承載力不足。

高層建築的框架結構節點處,經常會出現柱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同一層梁板高的情況,通常的施工方法是先澆節點處混凝土強度等級高的核心部分,然後于初凝前再澆梁板混凝土。 只要採取的針對性措施到位,並精心施工,樑柱節點高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交界處附近的裂縫完全可以得到避免。

品質通病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強度等級的差異產生的裂縫

可要求混凝土攪拌站調整配合比設計,在滿足強度等級及泵送的條件下,對柱子混凝土,減少水泥用量、減少含砂率、增加石子含量、減少坍落度、減少用水量,並對粉煤灰和外加劑的用量也需作相應的調整。

2)柱與梁設計剛度的差異產生的裂縫

節點處的混凝土採取“先高後低”的澆搗原則,即先澆築高強度等級混凝土,後澆築低強度等級混凝土,嚴格控制在先澆柱混凝土初凝前繼續澆搗梁板的混凝土,事先作好技術交底和準備工作。

3)混凝土收縮過大產生的裂縫

梁板的混凝土採用二次振搗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搗一次,增強高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實性,減少收縮。同時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節點核心區柱子部位混凝土採用塔吊輸送,以降低坍落度,從而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泥的收縮。在現場,對每車混凝土都應進行坍落度檢測。

4)混凝土養護不足產生的裂縫

加強混凝土的養護,特別是梁,除了板面澆水外,還應在板下樑側澆水,在滿堂承重腳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壓水槍對梁進行澆水養護,並推遲梁側模的拆模時間。

5)鋼筋對梁的影響所產生的裂縫

在產生裂縫相對較多的梁的側面,增加水準構造鋼筋,提高梁側面的抗裂性。

6)施工縫處理不當產生的裂縫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如間歇時間超過規定,則按施工縫處理,在砼抗壓強度不小於1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築。

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繼續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鬆動碎石或軟弱混凝土層,並充分濕潤和沖洗乾淨。在澆注前,施工縫宜先鋪抹同強度的混凝土減石子砂漿一層。

7)梁、柱節點處振搗不密實

樑柱節點鋼筋密集的核心區用小型插入振搗器加強振搗,杜絕漏振死角,對於鋼筋確實過分密集的情況,應事先和設計單位聯繫採取適當的技術措施,確保節點核心區混凝土的密實性和設計強度。

8)因範本造成的外形尺寸的偏差

範本使用前要經修整和補洞,拼裝嚴密平整。

範本加固體系要經計算,保證剛度和強度;支撐體系也應經過計算設置,保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

9)混凝土澆搗不當造成的外形尺寸的偏差

下料高度不宜過高。隨時觀察範本情況,發現變形和位移立即停止下料進行修整加固。

振搗時振搗棒避免接觸範本。

10)鋼筋位移

對於鋼筋密集的部位在與設計和監理單位協商後,澆築混凝土時可適當改動鋼筋位置,在下層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及時將鋼筋恢復至原位,此項工作應由專業鋼筋工完成,嚴禁私自改動鋼筋。振搗混凝土時振搗棒應儘量避免接觸鋼筋。澆築混凝土時應設專業鋼筋工在旁邊進行看護,如發現鋼筋位移應及時恢復。

3)混凝土收縮過大產生的裂縫

梁板的混凝土採用二次振搗法,即在混凝土初凝前再振搗一次,增強高低強度等級混凝土交接面的密實性,減少收縮。同時應嚴格控制混凝土的坍落度,節點核心區柱子部位混凝土採用塔吊輸送,以降低坍落度,從而降低水泥用量,減少水泥的收縮。在現場,對每車混凝土都應進行坍落度檢測。

4)混凝土養護不足產生的裂縫

加強混凝土的養護,特別是梁,除了板面澆水外,還應在板下樑側澆水,在滿堂承重腳手架未拆除之前,可以用高壓水槍對梁進行澆水養護,並推遲梁側模的拆模時間。

5)鋼筋對梁的影響所產生的裂縫

在產生裂縫相對較多的梁的側面,增加水準構造鋼筋,提高梁側面的抗裂性。

6)施工縫處理不當產生的裂縫

在施工縫處繼續澆築混凝土時,如間歇時間超過規定,則按施工縫處理,在砼抗壓強度不小於112Mpa時,才允許繼續澆築。

在已硬化的砼表面上繼續灌注砼前,除掉表面水泥薄膜和鬆動碎石或軟弱混凝土層,並充分濕潤和沖洗乾淨。在澆注前,施工縫宜先鋪抹同強度的混凝土減石子砂漿一層。

7)梁、柱節點處振搗不密實

樑柱節點鋼筋密集的核心區用小型插入振搗器加強振搗,杜絕漏振死角,對於鋼筋確實過分密集的情況,應事先和設計單位聯繫採取適當的技術措施,確保節點核心區混凝土的密實性和設計強度。

8)因範本造成的外形尺寸的偏差

範本使用前要經修整和補洞,拼裝嚴密平整。

範本加固體系要經計算,保證剛度和強度;支撐體系也應經過計算設置,保證足夠的整體穩定性。

9)混凝土澆搗不當造成的外形尺寸的偏差

下料高度不宜過高。隨時觀察範本情況,發現變形和位移立即停止下料進行修整加固。

振搗時振搗棒避免接觸範本。

10)鋼筋位移

對於鋼筋密集的部位在與設計和監理單位協商後,澆築混凝土時可適當改動鋼筋位置,在下層混凝土澆築完成後及時將鋼筋恢復至原位,此項工作應由專業鋼筋工完成,嚴禁私自改動鋼筋。振搗混凝土時振搗棒應儘量避免接觸鋼筋。澆築混凝土時應設專業鋼筋工在旁邊進行看護,如發現鋼筋位移應及時恢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