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最厲害的軍事統帥主要有哪些

三國是英雄的戰場, 曹操劉備孫權獨霸一方, 名將輩出, 謀士們縱橫捭闔, 如果評選最厲害的軍師統帥, 該有哪些人能夠勝出呢?我以為不能漏掉下列人選:

第一位, 超世之傑曹操:以漢天子的名義征討四方, 對內消滅二袁、呂布、劉表、韓遂等割據勢力, 對外降服南匈奴、烏桓、鮮卑等, 統一了中國北方, 並實行一系列政策恢復經濟生產和社會秩序, 奠定了曹魏立國的基礎。 曹操在世時,

擔任東漢丞相, 後為魏王, 去世後諡號為武王。 其子曹丕稱帝后, 追尊其為魏武帝。 曹操博覽群書, 尤其喜歡兵法, 曾抄錄古代諸家兵法韜略, 還有注釋《孫子兵法》的《魏武注孫子》著作傳世。 經典戰役官渡之戰, 當時袁紹強大曹操弱小, 但由於他能正確分析客觀條件, 善於聽取別人的正確意見, 所以能揚長避短, 採用正確的戰略戰術, 使戰爭向有利於自己的方面轉化, 經過自己主觀上的努力, 終於贏得了勝利。 官渡之戰, 曹操擊潰了最大的敵人袁紹, 由他統一北方已是大勢所趨。 官渡之戰也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著名戰例。

第二位, 聯軍統帥周瑜。 此人是曹操的剋星, 當時曹操大勝袁紹, 兵不血刃拿下荊州, 劉備潰逃, 東吳危在旦夕, 年輕的孫權左右搖擺, 唯有周瑜力挽狂瀾, 先是指出:曹軍遠途跋涉, 疲憊不堪;天氣寒冷, 馬沒有草吃;北方人慣習陸戰不擅水戰, 水土不服;馬超、韓遂尚在關西, 為曹操的後患。 既而進一步分析了曹軍的實際力量, 指出來自中原的曹軍不過十五六萬,

而且所得劉表新降的七八萬人, 人心並不向曹。 孫權感歎道:“曹操想要廢漢自立很久了, 只是忌諱二袁、呂布、劉表和我罷了。 現在只留下我, 我和曹操勢不兩立, 你所說的話甚合我意, 這是天把你賜給我了!”周瑜絕對不是紙上談兵的人, 一切準備停當, 與曹軍赤壁對峙, 曹操軍因有疾病, 又不習水性, 初戰便敗退, 曹操引軍至江北。 周瑜便與劉備軍在南岸設營, 周瑜部將黃蓋建議用火計將曹軍打敗, 周瑜認為可行, 命黃蓋詐降。 曹操果然中計, 船艦全被燒毀, 曹操北還南郡。 從此奠定天下三分的局面。

第三位, 書生陸遜陸伯言。 此人是桃園弟兄的剋星, 大家都知道的呂蒙奇襲荊州白衣渡江, 就是此人的謀劃。 呂蒙裝病, 陸遜代替呂蒙, 至陸口, 即寫信給關羽, 陸遜利用關羽驕傲自大的弱點, 在書中以卑下的言辭寫信吹捧關羽, 讚賞他的功德, 表示自己對他的仰慕, 並且表示絕不與關羽為敵。 關羽看信後, 甚為輕視陸遜, 愈發大意, 完全喪失對東吳的警惕。 把留守後方、用於提防東吳的軍隊調至前線,全力對付曹操。後來就有了關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故事。關羽死後,張飛度日如年,待部下過於苛刻,結果死于部下之手。關張死後,劉備如失左右手。所以才調大軍對東吳進行討伐。此時呂蒙已死,陸遜為統帥,陸遜先攻蜀漢軍一營,但交戰不利。但陸遜掌握到打敗劉備的辦法,隨即命令將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遂令諸軍趁勢發起進攻,迫使劉備西退。張南從夷道北撤,被朱然、孫桓南北夾擊,戰死。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于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吳軍繼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蜀漢將領杜路、劉甯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衛將軍傅彤戰死。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從此劉備一蹶不振,然後抑鬱而終。

第四位,用兵謹慎的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策:先占荊、益,和撫邊裔,內修政治,外結孫權,待時機成熟,分兵兩路,令得力將領從荊州取宛、洛,主力出益州攻秦川,進圖中原,以成霸業。諸葛亮從此輔佐劉備。208年秋,曹操率大軍進逼荊州,劉備兵敗長阪,退駐樊口。諸葛亮趕赴東吳,同周瑜等勸說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隨後,又輔助劉備取荊州四郡,任軍師中郎將。214年,率張飛、趙雲部溯長江而上,奪取江州、江陽、犍為、巴西等地,同先期進入益州的劉備會師,攻下成都。222年,劉備兵敗夷陵,次年病亡。諸葛亮輔佐劉禪。他深知欲圖中原,必固後方,遂與吳修好,休養生息。經過充分準備,225年進軍南中,採用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方略,平息了南中動亂,對部族首領孟獲等委以官職,蜀漢後方得以穩定。為恢復中原,226年春,諸葛亮統軍進駐漢中,密謀策反原為蜀漢將領的魏新城太守孟達,以威脅南陽,牽制魏軍,次年正月出師攻魏,一舉攻佔三郡。孟達事泄,被司馬懿率軍擊殲。諸葛亮率軍出漢中,天水等三郡皆回應歸順,魏國大震,魏明帝曹睿親自率兵進駐長安,派張郃率兵5萬拒戰,擊潰鎮守街亭的蜀漢將領馬謖,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十一月,諸葛亮再次攻魏,出散關進圍陳倉,魏將郝昭據城堅守,強攻20餘日不下,糧盡退還漢中。229年,諸葛亮第三次攻魏,派陳式出陽平關攻佔武都、陰平二郡,自率主力進至建威,逼退魏援軍後,撤回漢中。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攻魏,再出祁山,北趨上邽。司馬懿率軍拒守,堅不出戰,雙方相持四月,適逢雨季,因軍糧運輸困難,中都護李嚴假傳詔令,命蜀漢軍撤回。途中,諸葛亮設伏射殺追擊的魏將張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攻魏,出斜穀,屯兵五丈原,同時遣使者約吳出兵協同攻魏。司馬懿率軍在斜谷外渭水南岸據險設防。五月,吳軍應約三路出兵攻魏。魏明帝曹睿採取“西守東攻”戰略,親率大軍反擊吳軍。吳軍奉命主動後撤。兩軍相持百餘日,蜀漢軍無隙尋機決戰,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卒軍中,蜀漢軍只得退往漢中。諸葛亮善於治軍,用兵謹慎,賞罰嚴明。他的用兵經驗,後人集成兵書多卷,大都失傳。《將苑》等篇據說是他所著,但真偽難定。

第五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司馬懿。219年,向曹操獻計,誘使東吳出兵襲取江陵,解襄陽、樊城之圍。曹丕稱帝后,受到重用,升為丞相長史、撫軍大將軍。227年十二月,受命平新城太守孟達的反叛,率軍出宛縣,八天疾進千餘裡,克上庸,斬孟達。231年至234年,統兵抵抗諸葛亮,據險堅守,使諸葛亮師勞功微。不久升太尉。238年率軍4萬進攻叛魏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先出疑兵于遼隧南牽制其主力,自率軍突然北向,搶渡遼水,進圍公孫淵于襄平,待其糧盡兵疲,一舉克城,斬公孫淵父子,遼東四郡遂定。249年正月,司馬懿先以假癡不癲之計麻痹政敵、與其共輔曹芳的大將軍曹爽,隨後發動兵變擒殺之,獨攬朝政。251年,擊敗對抗司馬氏的太尉王淩,奠定了以晉代魏的基礎。不久病逝於洛陽,後被追尊為晉宣帝。

第六位,江東小孩都害怕的張遼。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立殺數十人,斬其二將,並於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其眾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於是忽聚眾軍數重圍困張遼。張遼于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衝撞而開,張遼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但陣中尚有餘眾未出,皆號呼張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複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餘眾。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無人敢抵擋張遼。

第七位,年少英雄小霸王孫策。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曆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採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勢力越發強大。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佔據秣陵城,而笮融駐紮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也才二十來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孫策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平定六郡。連曹操都說:“猘兒難與爭鋒也!”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

把留守後方、用於提防東吳的軍隊調至前線,全力對付曹操。後來就有了關雲長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的故事。關羽死後,張飛度日如年,待部下過於苛刻,結果死于部下之手。關張死後,劉備如失左右手。所以才調大軍對東吳進行討伐。此時呂蒙已死,陸遜為統帥,陸遜先攻蜀漢軍一營,但交戰不利。但陸遜掌握到打敗劉備的辦法,隨即命令將士持草一束,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遂令諸軍趁勢發起進攻,迫使劉備西退。張南從夷道北撤,被朱然、孫桓南北夾擊,戰死。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孫桓扼守夷道,將蜀軍分割于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吳軍繼施火攻,火燒連營四十餘寨,蜀漢軍死傷慘重,蜀漢將領杜路、劉甯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劉備敗退至馬鞍山,依險據守。陸遜即集中兵力,四面圍攻,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萬。劉備趁夜突出重圍,後衛將軍傅彤戰死。劉備逃奔秭歸,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水步軍資,一時略盡,屍骸漂流,塞江而下”,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失敗之慘。從此劉備一蹶不振,然後抑鬱而終。

第四位,用兵謹慎的諸葛亮。諸葛亮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策:先占荊、益,和撫邊裔,內修政治,外結孫權,待時機成熟,分兵兩路,令得力將領從荊州取宛、洛,主力出益州攻秦川,進圖中原,以成霸業。諸葛亮從此輔佐劉備。208年秋,曹操率大軍進逼荊州,劉備兵敗長阪,退駐樊口。諸葛亮趕赴東吳,同周瑜等勸說孫權與劉備聯盟,大敗曹操於赤壁。隨後,又輔助劉備取荊州四郡,任軍師中郎將。214年,率張飛、趙雲部溯長江而上,奪取江州、江陽、犍為、巴西等地,同先期進入益州的劉備會師,攻下成都。222年,劉備兵敗夷陵,次年病亡。諸葛亮輔佐劉禪。他深知欲圖中原,必固後方,遂與吳修好,休養生息。經過充分準備,225年進軍南中,採用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方略,平息了南中動亂,對部族首領孟獲等委以官職,蜀漢後方得以穩定。為恢復中原,226年春,諸葛亮統軍進駐漢中,密謀策反原為蜀漢將領的魏新城太守孟達,以威脅南陽,牽制魏軍,次年正月出師攻魏,一舉攻佔三郡。孟達事泄,被司馬懿率軍擊殲。諸葛亮率軍出漢中,天水等三郡皆回應歸順,魏國大震,魏明帝曹睿親自率兵進駐長安,派張郃率兵5萬拒戰,擊潰鎮守街亭的蜀漢將領馬謖,諸葛亮被迫退回漢中。十一月,諸葛亮再次攻魏,出散關進圍陳倉,魏將郝昭據城堅守,強攻20餘日不下,糧盡退還漢中。229年,諸葛亮第三次攻魏,派陳式出陽平關攻佔武都、陰平二郡,自率主力進至建威,逼退魏援軍後,撤回漢中。231年二月,諸葛亮第四次攻魏,再出祁山,北趨上邽。司馬懿率軍拒守,堅不出戰,雙方相持四月,適逢雨季,因軍糧運輸困難,中都護李嚴假傳詔令,命蜀漢軍撤回。途中,諸葛亮設伏射殺追擊的魏將張郃。234年二月,諸葛亮第五次攻魏,出斜穀,屯兵五丈原,同時遣使者約吳出兵協同攻魏。司馬懿率軍在斜谷外渭水南岸據險設防。五月,吳軍應約三路出兵攻魏。魏明帝曹睿採取“西守東攻”戰略,親率大軍反擊吳軍。吳軍奉命主動後撤。兩軍相持百餘日,蜀漢軍無隙尋機決戰,八月,諸葛亮積勞成疾,病卒軍中,蜀漢軍只得退往漢中。諸葛亮善於治軍,用兵謹慎,賞罰嚴明。他的用兵經驗,後人集成兵書多卷,大都失傳。《將苑》等篇據說是他所著,但真偽難定。

第五位,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司馬懿。219年,向曹操獻計,誘使東吳出兵襲取江陵,解襄陽、樊城之圍。曹丕稱帝后,受到重用,升為丞相長史、撫軍大將軍。227年十二月,受命平新城太守孟達的反叛,率軍出宛縣,八天疾進千餘裡,克上庸,斬孟達。231年至234年,統兵抵抗諸葛亮,據險堅守,使諸葛亮師勞功微。不久升太尉。238年率軍4萬進攻叛魏的遼東太守公孫淵,先出疑兵于遼隧南牽制其主力,自率軍突然北向,搶渡遼水,進圍公孫淵于襄平,待其糧盡兵疲,一舉克城,斬公孫淵父子,遼東四郡遂定。249年正月,司馬懿先以假癡不癲之計麻痹政敵、與其共輔曹芳的大將軍曹爽,隨後發動兵變擒殺之,獨攬朝政。251年,擊敗對抗司馬氏的太尉王淩,奠定了以晉代魏的基礎。不久病逝於洛陽,後被追尊為晉宣帝。

第六位,江東小孩都害怕的張遼。張遼在夜間募集敢於逆擊敵銳之士,共得八百人,於是開剝牛支讓將士飽食,準備明日大戰。天尚未亮,張遼被甲持戟,獨自先登直陷敵陣,立殺數十人,斬其二將,並於陣中大呼己名,然後突擊沖入重壘,直至孫權麾旗之下。孫權見狀大驚,其眾手足無措,不知所為,只得走登于高丘之上,僅以長戟自守而已。張遼見敵軍退避,便叱喝孫權,挑釁他下來對戰,孫權懼而不敢動;及至望見張遼所領之兵原來甚少,於是忽聚眾軍數重圍困張遼。張遼于吳陣左右突圍,直前急擊,其圍不禁衝撞而開,張遼將領麾下數十人得以脫出。但陣中尚有餘眾未出,皆號呼張遼道:“將軍捨棄我們了嗎!”張遼複又還入重圍,救出被困餘眾。孫權人馬皆望風披靡,無人敢抵擋張遼。

第七位,年少英雄小霸王孫策。興平二年(195年),孫策在周瑜、程普和黃蓋等人的支持下,從曆陽渡江,首先打敗了牛渚營(今採石磯)的劉繇,奪得倉庫中所有糧食和兵器戰具。勢力越發強大。當時,彭城相薛禮、下邳相笮融都依附劉繇,奉他為盟主。薛禮佔據秣陵城,而笮融駐紮在縣南。孫策首先攻打笮融,斬殺五萬多人,笮融膽裂,緊閉營門,不敢妄動。孫策轉而揮師攻打薛禮,薛禮突圍逃走。這時樊能、於麋等人,又糾集兵士來奪牛渚。孫策立即回軍,打敗他們,俘獲萬餘人。然後重新進攻笮融:戰鬥中,孫策腿部中箭,無法乘馬,部下抬他回營療傷。有人對笮融說:“孫郎被箭射死了!”當時,孫策也才二十來歲,雖有官位名號,但人們還是都叫他“孫郎”。笮融聞孫策死訊,大喜,派將士與孫策部隊對壘。孫策先派幾百兵馬挑戰誘敵,而在後面設好伏兵。敵兵出擊,孫策部假作潰敗,引敵進入包圍圈中,然後一聲號令,伏兵盡起,斬殺一千多敵人。孫策乘勝進攻笮融營地,並命手下將士高聲喊話:“孫郎如何?”聲撼敵營,地動山搖,嚇得不少敵兵連夜奔逃。孫策只用了十年的時間,平定六郡。連曹操都說:“猘兒難與爭鋒也!”於是,把弟弟的女兒許配孫策的弟弟孫匡,又讓自己的三子曹彰娶孫賁的女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