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李世民玄武門之變功過以及對後世影響,李元吉為何不追隨唐太宗?

“玄武門之變”,秦王李世民一舉殺死了皇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得立為新任皇太子, 並繼承皇位, 名為唐太宗。

在玄武門之變中, 李建成是唐高祖李淵的嫡長子, 是大唐的第一任合法太子, 也沒有犯下任何謀逆大罪, 就被秦王李世民在一場軍事政變中給殺了。 之後, 李世民還順帶著把李淵的皇位給奪了, 讓父親轉崗為形同軟禁的太上皇。

無論從哪個角度而言, 李世民的奪位都是缺乏合法性的, 就連對他讚不絕口的司馬光, 也不得不承認殺害合法太子李建成是“貽譏千古”之舉。

但李世民是典型的“逆取順守”,

即位後過於絢爛的文治武功讓玄武門之變也順帶著平添了合法性, 仿佛成為了鼎定大唐盛世的歷史轉折時刻。

李世民

對於子孫後代而言, 唐太宗的這次精彩反轉是堂非常有寓意的政治課, 他們從中或許可以得到三點啟示:

第一,

不用去管什麼嫡長子繼承制, 只要有能力就可以當太子當皇帝;

第二, 如果已經立了太子也沒關係, 搞一次玄武門這樣的軍事政變奪位就是;

第三, 不要怕武力奪位被世人詬病, 只要日後的政績好, 你照樣是位偉大的帝王。

所乙太宗之後, 才會出現《唐史研究》一書中說:“唐太宗既成為全國大多數官吏和人民所崇拜的對象, 太宗家庭裡的諸皇子, 當然也不例外。 他們沒有指摘太宗得天下的手段毒辣, 全都景仰太宗是對內對外的成功者。 他們認為奪嫡不只是可通之路, 而且是成功的必要手段。 他們認為太宗是奪嫡成功最好的榜樣, 他們都想模仿效法, 希望做太宗第二。 ”當然這是後話。

李淵

這場政變的起因是:唐高祖李淵即位以後, 封李建成為太子, 李世民為秦王, 李元吉為齊王。 三個人當中,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 為人正直, 而且戰功卓著, 身邊又有一批諸如房玄齡、尉遲敬德、秦叔寶等文武人才, 因此威信極高。 李建成戰功、個人威信均不如李世民, 心裡妒忌, 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

一起排擠李世民, 甚至給李世民的酒裡下毒, 千方百計想除掉他。 於是李世民決定先下手為強, 在玄武門設伏, 誅殺了建成、元吉二人, 最終登上了皇位。

李世民想取代太子位是真的, 李建成想剷除後患也是應該的, 李元吉支持名正太子李建成也是正確的。 這場皇儲之爭沒有誰對誰錯, 不過, 骨肉相殘, 終究會給唐太宗這樣一位賢明的君主留下歷史的污點。

有意思的是, 關於這場政變, 有兩種說法:

一是, 李建成見李世民功勞太大, 威望太高, 害怕李世民搶走他的太子之位故決定先下手為強, 在玄武門設伏, 伏擊李世民, 由於李世民身經百戰, 身邊帶著的又都是厲害角色, 李建成不敵反被李世民所殺。

第二種說法是,

李世民功高, 又有部下的全力支持, 心生奪位之念, 故在玄武門設伏擊殺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 架空李淵當上皇帝。

玄武門之變

更可信的應該是第二種, 李世民或者李世民手下對李建成任太子不滿, 說動李世民發動叛亂, 殺掉了有繼承權的嫡系李建成和李元吉。

很多人說李元吉是個倒楣蛋,選錯了人,其實李元吉沒有選錯人,他只是堅持了一直以來的規矩而已。

只是由於,李世民當皇帝以後的功績太過於光鮮而掩蓋掉這一段歷史而已。

但是,也為後代做了不好的示範,所以才會出現後來有唐一代,尤其是中前期,皇位繼承中出現了皇太弟皇太叔皇太孫甚至女皇眾多花樣,奪嫡之爭從未平息,宮廷政變成了帝國標配,皇太子被廢乃至死於非命成了帝國常態。

點擊右上角關注》》感謝你的支持,感謝你關注,轉發,收藏,《《點擊右上角關注

很多人說李元吉是個倒楣蛋,選錯了人,其實李元吉沒有選錯人,他只是堅持了一直以來的規矩而已。

只是由於,李世民當皇帝以後的功績太過於光鮮而掩蓋掉這一段歷史而已。

但是,也為後代做了不好的示範,所以才會出現後來有唐一代,尤其是中前期,皇位繼承中出現了皇太弟皇太叔皇太孫甚至女皇眾多花樣,奪嫡之爭從未平息,宮廷政變成了帝國標配,皇太子被廢乃至死於非命成了帝國常態。

點擊右上角關注》》感謝你的支持,感謝你關注,轉發,收藏,《《點擊右上角關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