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馮雲山、楊秀清到洪秀全——說說太平天國最高權力的傳遞與變遷

說到太平天國, 我們往往會提到它的領袖洪秀全。 確實, 早在金田起義之前, 作為拜上帝教的創立者, 洪秀全通過所謂的“天父(上帝)之子、天兄(耶穌)之弟”理論, 確立了其最高領導人的地位。 但這僅僅是名義上的最高領袖, 或者說是宗教上的最高領袖, 實際上在天平天國前期相當長的一段時間裡, 洪秀全並不掌握大權, 甚至不干預和處理具體的軍政事務。 早期掌握最高權力的實際上是馮雲山和楊秀清。 接下來, 筆者來梳理下整個太平天國時期其內部最高權力的傳遞與變遷。

太平軍進入南京城

1、早期傳教, 馮雲山是核心人物。

馮雲山是洪秀全的好友, 也是廣東花縣人, 在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之初, 馮雲山和洪秀全的族弟洪仁玕是其最早的信仰者和支持者。 1844年, 洪秀全與馮雲山一同離開廣東前往廣西傳播拜上帝教, 但是到廣西後洪秀全因為生活艱苦很快又返回廣東,

而馮雲山則留下來繼續傳教。 終於, 經過三年的努力, 馮雲山在廣西桂平的紫荊山一帶打開局面, 吸收了大量的燒炭工加入拜上帝會, 而這些燒炭工就是後來太平天國運動的骨幹, 其中就包括楊秀清、蕭朝貴等。

馮雲山銅像

因此, 在金田起義之前的一段時間內, 馮雲山就是拜上帝會的實際領袖, 而且威望頗高, 具有傑出的組織才幹, 為後來的太平天國運動的興起奠定了基礎。 只是馮雲山個人不喜好爭權, 在傳播拜上帝教時反復宣傳洪秀全, 自己則甘居洪秀全之下。 1847年底, 馮雲山因為傳教而被捕入獄, 拜上帝會內部一度群龍無首, 引發混亂。 也是在這段時間裡, 拜上帝會內部的權力結構發生了變化, 楊秀清通過所謂的“天父下凡”使自己的權力和地位超過了馮雲山。 接下來, 蕭朝貴也如法炮製, 獲得了代天兄傳旨的特權, 也位居馮雲山之上。 因此, 在永安建制中, 馮雲山只是受封南王, 位居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之下。

太平天國主要領導人畫像

2、在太平天國前期, 軍政大權掌握在楊秀清手中。

楊秀清在拜上帝會的崛起, 實際上是個意外。 1847年底, 拜上帝會的實際領袖馮雲山被抓, 而洪秀全遠在廣東, 拜上帝會又遭到官府襲擊, 內部人心混亂, 岌岌可危。 這時候, 只是普通會員的楊秀清站出來,

利用當地迷信的降童巫術, 通過所謂的“天父下凡”, 穩定了人心, 也鞏固了拜上帝會。 而洪秀全和馮雲山回來後, 也不得不承認了楊秀清代天父傳旨的特權。 此後, 楊秀清超過馮雲山, 一躍成為僅次於洪秀全的拜上帝會二號人物。

電視劇《太平天國》中的劇照

金田起義後,楊秀清被封為軍師,後來又受封為東王,“稱九千歲,節制諸王”,再加上太平天國的獨特的軍師負責制,天王“臨朝不理政”,實際的軍政大權皆落入楊秀清之手。而通過所謂的“天父下凡”,代天父傳旨的特權更讓楊秀清的宗教權威淩駕于天王洪秀全之上,楊秀清也多次用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打壓和排除異己。在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戰死後,楊秀清更加肆無忌憚,大權獨攬,這也為後來的天京事變埋下了伏筆。

太平天國的統治區域

但總的來說,楊秀清掌握執掌軍政大權的這段時間裡,天平天國由興起走向鼎盛。雖然楊秀清個人有不少缺點,但無論是軍事指揮,還是組織政府,都頗有建樹。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評價楊秀清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在楊秀清被殺後,太平天國也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敗亡。

洪秀全雕像

3、天京事變後,洪秀全獨攬大權。

在天京事變中,楊秀清被殺,北王韋昌輝曾短暫出任軍師,總理國事。但韋昌輝本人更加跋扈,甚至意圖謀反,所以很快被洪秀全捕殺。韋昌輝被殺後,翼王石達開受命入朝輔政,但此時的洪秀全已經不願大權傍落,並沒有按慣例封石達開為軍師,只是封了個“通軍主將”,而軍師一職則由洪秀全自己擔任,這讓石達開大為不滿。之後,石達開率部負氣出走,洪秀全雖然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但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路。

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陳玉成

洪秀全獨攬大權後,除了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其他方面的政績乏善可陳,與楊秀清有不小的差距。為了挽救太平天國,洪秀全也曾提拔和任用青年將領,如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使太平天國後期再破江北、江南大營,局勢一度有所好轉。但是鑒於此前天京事變中的教訓,洪秀全並未完全信任這些將領,而是不斷猜忌,多加掣肘。甚至為了制約諸將,籠絡人心,濫封王爵,使天平天國的權力組織結構受到極大的破壞,軍事指揮調度失靈。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去世,7月19日,天京城破,太平天國滅亡。

金田起義後,楊秀清被封為軍師,後來又受封為東王,“稱九千歲,節制諸王”,再加上太平天國的獨特的軍師負責制,天王“臨朝不理政”,實際的軍政大權皆落入楊秀清之手。而通過所謂的“天父下凡”,代天父傳旨的特權更讓楊秀清的宗教權威淩駕于天王洪秀全之上,楊秀清也多次用此來鞏固自己的權力和地位,打壓和排除異己。在西王蕭朝貴和南王馮雲山戰死後,楊秀清更加肆無忌憚,大權獨攬,這也為後來的天京事變埋下了伏筆。

太平天國的統治區域

但總的來說,楊秀清掌握執掌軍政大權的這段時間裡,天平天國由興起走向鼎盛。雖然楊秀清個人有不少缺點,但無論是軍事指揮,還是組織政府,都頗有建樹。李秀成在其自述中評價楊秀清說:“東王佐政事,事事嚴整,立法安民,民心佩服。”在楊秀清被殺後,太平天國也由盛轉衰,逐漸走向敗亡。

洪秀全雕像

3、天京事變後,洪秀全獨攬大權。

在天京事變中,楊秀清被殺,北王韋昌輝曾短暫出任軍師,總理國事。但韋昌輝本人更加跋扈,甚至意圖謀反,所以很快被洪秀全捕殺。韋昌輝被殺後,翼王石達開受命入朝輔政,但此時的洪秀全已經不願大權傍落,並沒有按慣例封石達開為軍師,只是封了個“通軍主將”,而軍師一職則由洪秀全自己擔任,這讓石達開大為不滿。之後,石達開率部負氣出走,洪秀全雖然完全掌握了朝政大權,但太平天國卻開始走下坡路。

太平天國後期的重要將領陳玉成

洪秀全獨攬大權後,除了加強宗教宣傳等措施,其他方面的政績乏善可陳,與楊秀清有不小的差距。為了挽救太平天國,洪秀全也曾提拔和任用青年將領,如英王陳玉成、忠王李秀成等,使太平天國後期再破江北、江南大營,局勢一度有所好轉。但是鑒於此前天京事變中的教訓,洪秀全並未完全信任這些將領,而是不斷猜忌,多加掣肘。甚至為了制約諸將,籠絡人心,濫封王爵,使天平天國的權力組織結構受到極大的破壞,軍事指揮調度失靈。1864年6月1日,洪秀全去世,7月19日,天京城破,太平天國滅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