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塑連接,才能引爆未來

1月10日晚上, 粉絲工廠在花椒舉行了開年第一場線上直播, 圍繞施煒老師的新書《連接》, 劉春雄老師和施煒老師談了對“互聯網時代如何做連接”的觀點。 下面, 我結合線上分享的內容, 來談一下我對“連接”的看法。

1、為什麼要連接?

傳播鏈是拉, 管道鏈是推, 一個在天上, 一個在地下, 這是一個“推拉結合”的完美組合, 也是傳統行銷致勝的兩大法寶。

但現在這兩大法寶的效果大打折扣了, 互聯網的出現, 導致消費者高度分散了, 可以在三個空間裡(現場空間、社群空間、網路空間)跨界生存, 如果“推拉”還停留在傳統的一維空間(現場空間)裡, 一旦消費者跨界遷徙, 你就毫無辦法, 因為你不具備跨界的能力。

這對傳統企業最大的挑戰就是, 原有的推拉相互獨立的組織體系已經無法適應這種快節奏了, 因為在消費者那裡, “認知、交易、關係”已經一體化了, 如果你還是銷售部只管賣,

市場部只管玩, 那肯定不行。

過去是“人找貨”, 消費者被商家牽著鼻子走, 但現在正好相反, 變成了“貨找人”, 商家追著消費者跑, 還不一定能跟上。

所以, 對於這些傳統企業來說, 當務之急就是進行系統升級, 重塑自身的連接能力, 以跟上消費者跨界遷徙的步伐。

2、怎麼連接?

劉春雄老師舉了一個例子, 我覺得非常生動。 他說有一個年輕人在村子裡賣豬肉, 但現在村子裡都是留守老人和兒童, 他們對豬肉的需求不大, 豬肉賣不出去。 怎麼辦?後來這個年輕人就想到了一個辦法:把所有村裡在外打工的年輕人的微信都加上, 並且把他們都拉到一個群裡。 本來大家都常年在外打工, 一年也就見一兩次面, 現在有了這個群之後,

可以每天聊天聯絡感情, 大家對這個年輕人的做法非常贊同, 慢慢豬肉的銷售也帶動起來了, 因為在外務工者處於對老人孩子的牽掛和愧疚, 希望改善他們的生活, 所以經常通過群主買一些豬肉送到家裡。

這個例子非常好, 它簡單明瞭地回答了“怎麼連接”的問題。 我覺得可以總結為一句話:消費者在哪裡, 我就到哪裡, 然後投其所好, 為他們創造價值, 建立可信任、可持續的關係。

從一維空間進入二維、三維空間, 在技術上並不難, 通過一個二維碼、一個APP、一個公眾號就可以搞定, 對於傳統企業來說, 難就難在價值定位和取捨, 也就是誰才是我要連接的目標消費者。 現在消費者高度分散了, 產生了許多的小眾需求,

小眾太多了, 我到底應該瞄向哪個小眾?其實大家擔心的是小眾市場太小, 投入大量的資源要冒很大的風險。

其實對於小眾市場, 正如施煒老師所說, 應當辯證的看, 小眾市場裡面也有大小之分, 我們沒必要鑽牛角尖, 非要選一個高度細分的行業, 如果非要追求小眾化, 也可以做範圍經濟, 把很多小眾市場集合起來做。

另外, 我想說的是, 我們的價值定位應當從產品定位轉向人群定位, 小眾人群的單一產品需求是很小的, 但如果把這群人的所有需求都挖掘出來的話, 一定是一個非常可觀的市場。 比如, 雷神是做遊戲筆記本的, 如果僅僅從遊戲筆記本這個領域來說, 它的增長一定是有限的, 因為它的用戶群體就那麼多,

但雷神從遊戲筆記本切入, 在與用戶的交互中又發現了他們的其他需求, 比如其他遊戲裝備、遊戲周邊產品、電競主播、電競賽事等等, 集小成大, 這就非常厲害了。

以人群為定位是一個動態的過程, 只要找准一個相對高頻的基點需求, 就可以滾動起來, 實現價值的無限放大。

3、如何為連接提供組織保障?

正如一位網友現場提問的那樣, 很多傳統企業也在做粉絲經濟和社群行銷, 但做到最後發現就是在空喊口號, 銷售部只會賣, 市場部只會玩, 相互指責, 最後沒有什麼本質的變化。

這的確是目前許多傳統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正如我前面講的, 根本原因是企業原有的相互割裂的組織體系落伍了。

如果企業的戰略轉移了,要從一維空間向三維立體空間進化,而組織體系和管理模式還停留在原地,銷售部在一維空間,市場部在二維空間,新媒體部在三維空間,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玩不起來。

連接不僅在供給與需求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需要,在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同樣需要。

在互聯網時代,要想更加精准快速地與消費者建立連接,就必須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協同作戰,不放過任何一個與目標客戶的接觸點。比如銷售部的職能就不單單是鋪貨了,還要成為推廣部和傳播部,給客戶念經,發動更多的經銷商和終端店老闆成為你的宣傳員,同時還要為後臺收集使用者資料。考核指標也要從簡單的銷量KPI轉向用戶連接KPI(即與多少有效用戶建立了關係,有多少用戶變成了超級用戶)。其他部門同樣如此,所有部門都要以連接為導向,這樣,連接就不再是一個宣傳推廣的臨時措施,而是成為了整個企業商業化能力的一個組織行為。

套用一下劉老師“4P皆傳播”的概念,我們要做到“4P皆連接”,即所有的部門都要具備連接職能,所有員工的考核都要把“是否創造了連接”加進去。

毫無疑問,深度連接能力將成為一個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而一旦失去這種能力,你也將一無所有。

作者:丁丁,北京聯思達整合行銷機構創始人,深度粉銷理論體系創建者,Fanctory粉絲工廠創始人

如果企業的戰略轉移了,要從一維空間向三維立體空間進化,而組織體系和管理模式還停留在原地,銷售部在一維空間,市場部在二維空間,新媒體部在三維空間,那最後的結果肯定是玩不起來。

連接不僅在供給與需求之間、企業與顧客之間需要,在企業內部各職能部門之間同樣需要。

在互聯網時代,要想更加精准快速地與消費者建立連接,就必須打破部門之間的壁壘,協同作戰,不放過任何一個與目標客戶的接觸點。比如銷售部的職能就不單單是鋪貨了,還要成為推廣部和傳播部,給客戶念經,發動更多的經銷商和終端店老闆成為你的宣傳員,同時還要為後臺收集使用者資料。考核指標也要從簡單的銷量KPI轉向用戶連接KPI(即與多少有效用戶建立了關係,有多少用戶變成了超級用戶)。其他部門同樣如此,所有部門都要以連接為導向,這樣,連接就不再是一個宣傳推廣的臨時措施,而是成為了整個企業商業化能力的一個組織行為。

套用一下劉老師“4P皆傳播”的概念,我們要做到“4P皆連接”,即所有的部門都要具備連接職能,所有員工的考核都要把“是否創造了連接”加進去。

毫無疑問,深度連接能力將成為一個企業最核心的競爭力,而一旦失去這種能力,你也將一無所有。

作者:丁丁,北京聯思達整合行銷機構創始人,深度粉銷理論體系創建者,Fanctory粉絲工廠創始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